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吕辉
[导读] 随着教育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了小学班主任新的工作任务。为了满足相关教育要求,班主任需要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步骤之中,将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职责,班主任不仅要成为班级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班级的心理健康医生。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营盘路小学      吕辉  443000

摘要:随着教育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了小学班主任新的工作任务。为了满足相关教育要求,班主任需要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步骤之中,将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职责,班主任不仅要成为班级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班级的心理健康医生。班主任只有充分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对学生进行科学化、体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优秀班集体的建设。鉴于此,本文将主要对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学;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主任工作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方面还都不够成熟,社会性技能也没有完全形成,基本过着“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在这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就成了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如果家长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那教师就一定是科学的、体系的、直接的,不论是在师范院校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教师资格考试的备考过程中,教育心理学一直是教师们的必修内容,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掌握和学习以及教师岗前的培训,每一位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尤其是班主任能够在相关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有效开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良好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在这个地方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是真正连续化的,而班主任又是学生在学校最亲近的人,与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往往是亲密和权威的代表,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有更好的效果,也正因如此,班主任工作成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比如调皮学生一般很聪明,表扬的时候积极性高,但也不可能持续关注他一人,所以一离开老师的肯定,就去调皮捣蛋了;而学困生因家长从小缺少学习上的指导,基础薄弱,在学校学习也十分吃力,渐渐就没有了学习压力,变得对学习无所谓,甚至丧失信心。如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也有助于在整个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班风,在班级中形成一种人人向上、欣欣向荣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是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学校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习和上课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十分重要,但不能将课堂的所有时间都用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途径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在课程准备阶段,班主任教师应该首先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准备一些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内容,在课上举例时要尽量选择学生能听懂且有兴趣的例子,例如在讲解比较大小这个问题时,教师就可以用动画片中的情境进行举例,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将教学内容进行德育化升华,这种德育化升华也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如果学生的性格较为外向,教师就应当采用相对严肃的教学手法;如果学生的性格相对内向内敛,教师就应当采用以开导说服为主的教育手段。特别是在文泽的心里,我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一个学生如此的依赖,如此的需要!或许在多数人眼里,文泽是特殊的。


上课时老师要格外关注他的情绪,否则随时可能影响整节课的继续,下课时,老师要时刻锁定他的身影,担心他会打扰他人、伤害自己。但在我的眼里,他是纯真的、脆弱的。当他像只受惊的小鸟,在食堂的人群中准确的找到我,紧紧的抱着我的胳膊时,我的心也跟着一紧,分明已经是个快赶上我身高的大男孩儿了,此刻,却像是我那三岁的幼女,害怕的寻求母亲的保护。当他已经较长时间保持安静的时候,我会及时的给他一个表扬。当他焦急地想要回答问题时,我会降低难度请他回答。当他承受不了挫折,又哭又闹,又拍又跳时,我会允许他小声的向我哭诉,但最好是能够不要哭着说,然后告诉他:你和大家是一样的,你们都会犯错,做错事情也都应该受到批评,这并不可怕,因为它让我们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只要积极改正,老师和妈妈看到了都会为你感到高兴,改正后你会成为更棒的文泽!如此在柔情的、充满耐心的教育中,学生的心理能得到更加健全的发展。
        (二)举办相关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相对体系化的过程,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采用相对多样化的方式,用一切可以采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要注意的是,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师都必须制定一个大致的目标和相对详细的计划,例如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可以举办一个小小的义卖会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将家中自己不玩的玩具等拿出来义卖,然后将义卖所得的钱款捐赠给山区和其他儿童,这种活动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富有同情心,而且通过义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较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义卖活动可以是规模较大的全校性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并不能经常举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班会活动或其他主题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什么活动都要保证安全以及正确的导向,不能偏离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初衷。
       (三)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果说学生是数字1,而学校占有了学生的1/2,那学生的另外1/2就属于家庭了,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学中只依靠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也不可忽视,因此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教师必须积极地与家长进行交流和合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数量众多,年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并没有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沟通方式可以是家访工作,也可以是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经济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生存压力的不断加大,家长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和家长好像分属于一座大山的两边,家长不了解学生的在校状态,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在家状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让家长及时汇报学生的在家状态,教师也要经常在群里汇报学生的在校状态,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家校双方对学生的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如今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过程中,班主任教师面临着各方面的要求,班主任只有充分满足了各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此外,班主任还应该不断创新心理学教学方式,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班主任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不断地去创新和探索。心理健康教学是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十分重要且深刻的意义,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孙倩.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辅导方案[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2).
[2]樊艳君.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在职业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