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黎萍
[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在游戏中幼儿探究所获得知识是幼儿直接感知自己建构所获得的。通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园基于蓝本课程开启了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思考。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幼儿园  黎萍  7214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在游戏中幼儿探究所获得知识是幼儿直接感知自己建构所获得的。通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园基于蓝本课程开启了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思考。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研究;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贯彻游戏化的课程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当下我们必须转变的教育观念。
        一、 蓝本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蓝本分析
        我园目前使用的蓝本课程是《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此书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力求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相一致,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本,尊重教师的教育智慧,尊重幼儿的自主创新,按综合主题进行编写。书中均以主题为线索进行活动设计,每个主题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 目标。2. 主要活动安排。3. 环境与资源。4. 指导要点。5. 游戏活动建议。6. 活动设计。7. 参考资料。引书为我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与支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管理改革的深化,课程观念的转变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能照搬“蓝本”中的课程方案,我们应不断调整、优化预设的课程计划,走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道路。
        (二)蓝本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在课程蓝本的应用,我们也进行了调查分析与反思,梳理出了以下存在的问题:
        1. 在课程审议中老师不敢调整蓝本中主题方案,生成更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和一日活动。
        2. 一日作息时间过于死板,部分活动无法真正有效开展。
        3. 教师主导过多,无法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4. 老师队伍的不断调整,新老师与老教师的差异性对综合课程实施的影响。
        二、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思考
        针对以上情况,我园以民主赋权、优化课程审议、课程班本化实施等方面作为突破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研讨和优化。
        (一)民主赋权,提升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质量
        民主赋权是我们的第一步。幼儿园赋予老师课程决策的自主权,老师赋予孩子们学习和游戏的主动权。
        民主赋权主要体现在弹性时间的调整权、课程实施的决策权、儿童学习和游戏的主动权这三个方面。



        1.弹性时间的调整权
        园所以往一日作息时间过于死板,部分活动无法真正有效开展,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制定更为弹性的作息,课程实施时间的弹性化体现在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受预设课程时间的限定,可以自主地根据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延长或提前结束课程实施的时间。
        2. 教师拥有了课程的决策权,生成更适合孩子的课程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我们给予教师在课程安排上一定的自主权,让教师更多地参与课程安排事务,给教师宽松的环境。瞧,户外大草坪游戏时,一位幼儿发现了种植园里的秘密:“老师,你看,长出了大南瓜。”这一发现吸引了全班孩子们的围观“这个南瓜怎么这么和我在菜场见的长得不一样?”“它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就一样了!”“不对!南瓜分很多种!”……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着,教师及时地抓住这一契机,基于儿童的兴趣,追随儿童的视线,生成了跟南瓜相关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南瓜种类大调查、做南瓜饼等活动应运而生。大自然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我们的课程也从室内延伸到室外,有种植园里找寻饭菜背后的秘密,孩子们自己种蔬菜、自己采摘、自己洗、自己烧。有大草坪里探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小池塘里观察水的流动……他们乐在其中,在探索中学习。
        3. 孩子拥有了学习和游戏主动权,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为了丰富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我园利用充裕的户外资源,前期我们通过幼儿讨论,征集家长、老师的意见,同时还邀请了专家来园做现场论证,将幼儿园的草坪进行改造,在大草坪上,建造了世界风情屋、壕沟、树屋、涵洞、碉堡、爬龙等。大草坪游戏我们可以怎么玩呢?孩子们的游戏当然得让孩子们做主。晨间体锻时,大草坪变成孩子的运动场,孩子们在场地上是完全自由、自主的,他们可以去到任何他们想去到的区域,自主选择器械在场地上任意搭建,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混龄体育活动;游戏时,这里又成了孩子们的游戏梦工场,孩子们在这里开展角色扮演、种植、炊事等活动。在探究活动时,将探究课程由教室内部延伸到教室外,充分利用户外资源开展探究活动。从儿童本位的角度出发,赋予幼儿学习和游戏主动权,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三、 课程班本化,让主题活动更适切儿童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我们还基于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找到生长点,生成班本化的课程。如:在“人们怎样工作”主题活动中,大一班孩子们对“警察”的工作产生了兴趣,警察是怎么知道谁是坏人的?为什么有交警、有刑警等,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警察种类都有哪些?警察每天工作都需要干些什么?……亲爱的警察叔叔这一路径应运而生。大二班的孩子们在“我知道的职业”调查分享中对邮局里的工作人员引起了好奇,邮箱是干什么用的?信放进去是怎么到另一个地方的呢?为什么邮票上有数字?……于是有了“小小邮递员”这一分支,孩子们一起做小记者去参观邮局,采访邮递员叔叔,一起设计邮票,一起写信给好朋友……在游戏中自然的渗透了语言、艺术、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班本化的课程实施更加体现了课程实施形态的适切性,真正地实现了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儿童的学的转变。
        课程游戏化我们一直在路上,从孩子的本位出发,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时间,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自由、主动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收获着、成长着。通过课程游戏化,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和孩子们走得更近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王万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6(16).
[4]徐小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