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中学困生的转化与研究 王绍珍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王绍珍
[导读] 改变自己的人生。但通过对高考成绩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决定学生成败的往往是他们的数学成绩。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存在较多的学困生,所以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一直在下降。

罗平县第一中学  王绍珍  655800

摘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但通过对高考成绩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决定学生成败的往往是他们的数学成绩。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存在较多的学困生,所以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一直在下降。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高考完成人生的转变,就需要数学教师对学困生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明白他们成因的同时也能研究出相应的策略来使他们完成向优等生的转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高中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师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习节奏的不适应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相较于前一学段,其更加紧凑化,学习任务也更加沉重,这使得一些学生感觉极度不适应,其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又由于其在课下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自学,其发展就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
        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当同样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部分教师仍将理论讲授法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得教学的过程只是从教师到学生的知识单向传递,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压制作用,教学的趣味性也较差。
        (三)学生严重缺乏学习毅力
        要想学好数学,那么学生就需要全面参与理性抽象活动,且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去应对数学学习道路上的各类问题。但是,数学学困生却普遍缺乏学习毅力。这是因为数学学困生在运用数学知识时会生成大量的错题资源,而且还有可能会重复犯错,随着学习任务变重、知识理解难度变大而产生疲惫感、畏学心理,渐渐便产生了放弃念头,失去学习毅力,那么他们自然也无法突破认知瓶颈。
        二、实现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调整教学架构,凸显学科趣味性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要能对自己的教学架构进行反思,分析激趣环节的凸显方法。在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不会设计教学导入环节,其过于强调知识内容的教学,这使得教学导入的激趣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故为了实现教学的优化调整,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将教学导入环节的构建重视起来。而为了凸显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以采用生活化导入的方法来构建教学导入,着重凸显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达成学困生的转化。



        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三角函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入手,设计趣味化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际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三角函数的实际价值,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使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在其中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而后点明三角函数在这一问题解决上所具有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为了达成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就需要能再针对三角函数的具体内涵进行解释,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其内涵。
         (二)加强小组合作,发挥同伴力量
        许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就是因为他们不敢或是不习惯向老师寻求帮助,使得学习中的错题和难点不断积累、扩大。为了解决学困生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同伴的力量,进而使学困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要想进行这一活动,就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一带多或多带一,即一个优等生带多个学困生,或者多个优等生带一个学困生。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例如,对于较难的《求函数的定义域》这一节,学困生学习时肯定会有较多的疑问,这时教师可用利用合作学习这一策略,使学困生从同伴身上获得最大的帮助。
         (三)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习自信
        我在与数学学困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普遍存在学习自信心缺失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并成为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状态的阻碍。在日常教学中,学困生害怕与老师进行交流是典型表现,课堂上不敢看老师的眼睛,生怕一旦与老师对视,就会被叫起来回答问题。在面对新知识的学习或课堂活动时,他们也往往是“未战先怯”。针对这一情况,我会采取积极沟通和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学困生解开心结,让他们不再遇到数学学习就先打退堂鼓。首先,我在课堂上会主动与他们进行互动,但互动的内容都是一些符合他们思维水平且相对简单的内容,当他们完成互动后,我会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夸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其次,我会在课后作业批改环节中运用评语来对他们进行鼓励,如“有进步!继续努力!”“做得不错!”“加油!”除此之外,我还会给画一些简笔画,如大拇指、发射爱心的小人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认可,从而调动学习自信心。最后,我会在课下主动找到学困生,与他们进行交流,问一问他们能不能听懂,哪个知识点不太理解等,给他们“开小灶”,并告诉他们最近表现不错,继续努力,争取突破自己,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有效引导,让他们能够重拾学习自信心,发挥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尽早摆脱学习困难状态,成为高中数学课堂当中的优等生。
        结束语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反复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挖掘非智力因素,让学困生从“厌学”“不会学”变得乐学、会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亚盟.高中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20.
[2]秦娟.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科普童话,2019(27):19.
[3]唐一鸣.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J].试题与研究,2018(34):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