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高中学生“生活化”的音乐课堂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黄恬恬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当下,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也逐渐走向了规范,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增多。

昭平县第五中学   黄恬恬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当下,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也逐渐走向了规范,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增多。然而这样的改变显然是不够的,大部分的高中生仍旧没有因此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导致音乐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困难。因此,本文针对高中音乐教育开展的问题,做了详细的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高中音乐课程的更好进行指明方向。
关键词:高中学生;生活化;音乐课堂
        1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
        教学语言的过分艰深,是阻碍学生很好参与音乐学习的一大障碍。因此,音乐老师应当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消除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抵触心理,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音乐语言本身就有着独特的魅力,但由于它的专业性和抽象性都较强,所以学生无法很好地对这些语言进行理解,所以,音乐老师必须要具备驾驭课堂语言的专业能力 ,把艰深晦涩的音乐语言转化成更加生活化的语言,以此拉近音乐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 》这一首曲目时,学生很容易因为歌曲的时代过于遥远、无法准确理解歌词中的含义,而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音乐老师就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的话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也孕育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同学们身为中炎华子孙,应当要认真学习这首歌曲。”几句话就可以把歌曲和学生的生活绑在一起,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顺利。
        2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意境
        高中音乐老师应当注重对生活化课堂已经的打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比如,在学习《非洲歌舞音乐》的时候,音乐老师就可以把非洲乐器引入到课堂之上,通过对乐器的认识、击打和欣赏,来强化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强烈探索欲望,促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更加积极,不仅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更会积极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从而实现对音乐知识的深入学习。
        3灵活使用教学工具
        高中学生还保留着青少年的童真,性情也较为活泼,对于枯燥的事物很难保持兴趣。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为主,灵活地使用音乐教学工具,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以此激发他们对于音乐学习的热爱。比如,老师可以使用钢琴、口琴、吉他等乐器进行演奏,让学生尝试着演奏,让学生在演奏中感受快乐。当然,除了这些常规的乐器之外,老师还可以将“乐器生活化”,把生活中的物品变成一件乐器,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在学习《人民音乐家——聂耳 》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组织一场打击音乐会,让学生把家中的锅碗瓢盆当作乐器,共同完成音乐演奏。在共同协作下,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演奏的快乐,同时还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作品的独特特色。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老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音乐学习中更多地展露自己的想法和才华,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拥有了自信心,学生才能放下包袱,毫无杂念地享受音乐、充分吸收音乐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音乐学习效果。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音乐产生热爱,更加主动地完成对音乐知识方面的学习,音乐能力也才会在长期的努力学习中得到提升。
        因此,作为高中音乐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让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到音乐知识的美好。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独唱环节,鼓励学生上台进行演唱,促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逐渐克服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在学生完成演唱之后,音乐老师要及时地肯定学生的表演,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音乐课堂效率的目的。
        5深入了解关心学生
        在音乐课堂,音乐老师应当要积极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思想上的动态要有敏锐的察觉,并对学生及给予必要的帮助。当发现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反感,甚至有厌学情绪出现时,老师应当要先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要对进行指责批评,要帮助他们客观地看待分析问题,重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除了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交流以外,音乐老师也要在课下对学生进行关心,用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帮助他们学习音乐,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主动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真正对老师打开心扉,做到积极交流。这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建立起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课。
        6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音乐老师往往占据了教学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还会对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学习主动性造成严重打击,大大限制学生音乐技能和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想提升高中音乐教育的质量,老师就一定要主动转变教学思维,突破传统教学 模式的局限,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对学生的放任,与之相反,音乐老师需要提前整理好相关的教学资料,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比如,在上音乐鉴赏课之前,老师要对鉴赏的内容进行慎重的挑选,查找相应的音乐背景资料、理清乐曲的类型、明确欣赏目标和教学任务,确保所选的鉴赏曲目能够切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音乐趣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认真欣赏音乐。
        7结语
        简而言之,实现生活化音乐课堂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关心学生、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意境,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对学生音乐视野的有效拓展。
参考文献:
[1]雷晓文.提升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J].当代音乐,2017,3(9):44-44.
[2]滕海燕.还高中学生“生活化”的音乐课堂[J].教育艺术,2016, 6(12):56-56.
[3]蒋明铭.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教育[J]. 教研新干线,2013, 3(5):111-112.
[4]冯丽萍.谈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心得体会[J].音美艺术教研,2011, 11(24):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