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设计 提高学习效能——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曾文花
[导读]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运算方法之后,在具体问题和情境中去实践,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临武县第六完全小学  曾文花   4243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运算方法之后,在具体问题和情境中去实践,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数学是小学课程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以后理科学习的支柱学科。就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问题,我们要精心设计,大力改革,提高学生训练和实践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
        引言:随着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步改变,当代教育旨在培养有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数学学科而言,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使课堂知识得到充分的延伸,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当下小学数学在设计作业时,存在一些因素阻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将此进行了深入探析。
        一、设计游戏化作业
        教师要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游戏化的元素,提高数学作业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把书面上的数学问题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参加游戏的方式学习其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良好的心情下,完成相关的数学作业。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成小羊以及大灰狼,在小羊身上贴上简单的数学计算问题,如15+36=?6×9=?等数学问题,扮演大灰狼的同学要是想捉住小羊,就必须要解开其身上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够抓住小羊。而学生为了完成扮演角色的任务,就会投入很高的注意力对数学问题进行解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玩、好奇心比较旺盛。我们除了让学生多在生活中找数学,还要多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从而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思维素养。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们自制一些学具,让他们利用学具进行学习。而在课后作业中,我们也可以让他们带着兴趣,自己去设计和思考解决问题。如在“正方体”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学具,思考自己的长方体学具可以怎样转化为正方体,要怎么办?而在课后作业,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回去用橡皮泥等完成作业,自己带着问题、猜想,制作可以切成正方体的长方体,思考和发现它们的关系等等;还可以用塑料棒制作中空的正方体,去认识正方体的特点,思考计算出对角线的方法。
        三、设计分层性作业
        小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较弱,很难自己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作业进行练习,教师应当根据对学生数学水平的了解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布置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通过科学的设计,并且由学生的成绩表现不断改进分层作业的布置,在划分学生层次时,不可仅根据学生的分数划分,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最终客观的划分学生层次。


设计分层性的作业是为了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切实提高学生成绩,而如果明确告诉学生你属于一般层次或者你归属于较差层次,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反而使此教学方法达不到预想效果。因此,设计分层性作业时要注意隐蔽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四、设计合作性作业
        小学生因为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上的欠缺,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作业,通过合作互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性作业要注重探究性,要有一定的思维高度,让学生在合作中“跳一跳”能够摸得着,这样才可以达到作业设计的预期目标。任何类型的作业设计都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既要精心布置,也要注意及时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业,通过作业来及时巩固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
        教师在设计开放性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所设问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符合,同时要注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因果的角度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学习长方形周长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作业题,用8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长方形的周长。这样的题目,有多种求解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解答,能够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会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六、设计生活化作业
        数学学科的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是数学的源头。而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往往也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此,要注意作业的生活化,注重作业内容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加深对于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在思想上才会更加重视数学学习。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段学习元、角、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购物的作业,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这比教师直接给学生讲具体换算内容要有效得多,学生也会非常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问题上,我们要重视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多给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让他们有实践、创新的机会,在注重实践、寓教于乐和趣味学习中获得作业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善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研究[J].学苑教育,2020(31):17-18.
[2]王燕奋.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J].知识窗(教师版),2020(05):92.
[3]梁桂兰,徐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