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赵寿祥
[导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经常会询问学生:“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而学生则会用“好听”或者“不好听”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对听的音乐进行评价。

兰坪县城区第二完全小学  赵寿祥  671400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经常会询问学生:“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而学生则会用“好听”或者“不好听”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对听的音乐进行评价。像这样对音乐进行简单的评价,不能不说学生具有音乐欣赏的基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是审美、欣赏的能力,这恰好是很多小学生所欠缺的。基于此,以下对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引言:新课程改革后,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教学要求,其中,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表面,而是通过音乐欣赏的过程来丰富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音乐学习的美妙之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建立多元化音乐评价机制
        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师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立科学且合理的评价标准,其中包括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乐器的认识、发音技巧等,将评后的分数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当中,以此引起学生重视,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有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不能以“老师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教授一首新歌之前,可介绍一些背景知识,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说出这首音乐好在哪儿。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也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以此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目的。
        二、以多媒体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音乐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尤其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也成为目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小学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旨在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从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大多数音乐教师只是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向学生发布各种任务。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口头学唱、教师通过打拍子等简单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在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上训练程度不够;而且,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方式尚未成熟,枯燥、乏味的音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通过多媒体平台的视频、音频以及动画等形式来丰富音乐欣赏课堂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逐渐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与音乐鉴赏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学习音乐《过新年》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过程中,使其逐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多媒体为载体,将《过新年》整首歌曲利用动画与音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动画中,人们穿着新衣服,放烟花、鞭炮,互相拜年,一起庆祝新年的到来等,营造出一种喜庆的节日氛围。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会在情感上感受到其中的喜悦与激动,从而更好地掌握《过新年》这首歌的情感与节奏,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同时,过新年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一件令人幸福而快乐的事情。通过这首歌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处理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
        三、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不断地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改变传统形式下仅仅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小学阶段音乐欣赏教学的实际意义并不完全是注重学生知识层面的提升,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发展。只有教师对此有清晰地认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丰富形式,增强体验
        以往,小学音乐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所使用的教学辅助设备也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对主流音乐了解甚少,而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音乐也较少,这就加大了小学音乐教学的难度。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丰富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设备、信息技术等方式,引入民间的音乐成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欣赏小学音乐《杜鹃圆舞曲》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春之声圆舞曲》这一节奏欢快的曲目,营造出轻松、愉悦和自由的音乐氛围,同时于课前编排一套以旋转为主的舞蹈动作,配合曲目节奏起舞,在引导学生欣赏歌曲的同时,带领学生学习舞蹈。在此基础上,我再为学生介绍各种圆舞曲的音乐体裁、形式等,提高学生对不同圆舞曲的分辨能力,再悄然将乐曲切换至《杜鹃圆舞曲》,这种变化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时我再让学生将这两首曲目进行对比欣赏,进而让学生了解《杜鹃圆舞曲》的最大特点,就是杜鹃的叫声,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教师必须认识到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制定合适的对策,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熙文.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分析[J].参花(下),2020(04):122.
[2]宋雅楠.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黑河教育,2019(02):73-74.
[3]朱芳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