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视角下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伍仁彬
[导读]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开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敲门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升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川省资中县发轮镇配龙学校      伍仁彬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开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敲门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升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情境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推崇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与使用仍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本文就此进行简要梳理。
关键词:情境教学;低年级识字;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识字兴趣培养
        从教学实践来看,培养小学生识字方法、识字兴趣与识字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日常生活中,多数小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汉字,但学习兴趣不高。约有半数学生容易遗忘生字,仅有19%左右的低年级学生能完成独立阅读。另有30%左右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法灵活使用学过的汉字。此外,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学习和使用的机会,但有半数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课外书籍的阅读,有40%以上学生无法顺畅阅读400字以上读物。从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和阅读能力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使用汉字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结合实际调查看,多数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兴趣不足。由于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且教学中鲜有识字能力的培养,故生字遗忘问题屡见不鲜。在汉字运用方面存在生硬、刻板等问题。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还有一把付恩需要家长陪同辅导。这也反映出,学生理解不牢固。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字词(已学过)进行表达,但距离活学活用还有较大差距。
        1.2识字过程忽视了汉字文化
        通过课堂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在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中忽视了汉字特点,未能有效渗透汉字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片面的讲解汉字内涵。甚至生字在“以讹传讹”中偏离了本意和文化特点。以汉字“本”为例:在讲解“本”字时,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该字的汉字特征,即“本”的原意为植物的根茎,被引申为某一事物的源头所在(如:求源溯“本”)。“本”是以木本植物(木)为基础,在“木”字下方增加一横,表示植物末端。讲解“本”时,首先让大家熟记“木”字,并由此引申出“本”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该字。在使用时也能做到恰到好处。
        1.3教学评价偏重识字数量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家长多将“认识量”、“能背诵多少首古诗”等量化指标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标尺。一味将识字量作为硬性指标,甚至将其视为“炫耀”的资本。汉字学习过程沦为“识字训练”。无疑,这种机械的训练无法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为此,我们应将生字识记作为学习生字的前提,学生不仅要认识、会写,还要透过文字表面掌握汉字蕴含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汉字的“工具”作用,熟练、准确的使用所学的汉字。
        2.小学低年级情境识字的基本教学原则
        2.1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一直提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传授小学生更多学习方法。在众多汉字形态中,形声字占比最高(约80%),剩余的汉字多为会意字、象形字和指示字等。教师应充分利用汉字特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已经掌握的“旧”字学习更多的新字。尽量在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出活泼、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识字教学变得更为轻松。
        2.2教学需兼顾汉字本身特点
        开展情景教学应该和学生实际生活特征相符。为此,我们需把握两个必要条件,即:形象鲜明的教学情境;借助原有储备词汇进行流畅表达。具备以上两个基本条件后,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教学情境中下意识的搜索储备词语,并将其合理运用在口语当中。小学生一旦积极参与到沟通交流之中,其表达的意愿就会更为强烈。在有效引导下,小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认知与感受。以上方法远远好于教条的识记。


开展情境教学时应侧重于语言的整体性训练,以“飘”字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落叶,让静态的“飘”字动起来,能够准确的理解“飘荡”的意思,造句时能够顺理成章的想出来“有一艘小船在江面飘荡”。以上的识记生字,已不再是单纯的识字学习,而是思维的有效拓展。
        2.3有效提升教师的汉字素养
        汉字结构主要包括:独体字、合体字两类。从数量上看,由两个(或以上)字组成的合体字占比较高。由笔画构成,无法拆分的独体字占比较少。此外,合体字包含了会意字与形声字,会意字由不同部分表示字义;而形声字则由“表音”与“表意”两部分构成。有90%以上的汉字属于形声字。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旁与声旁,可以基本了解该汉字的读音,以及包含的意义。以此为基础,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读、理解,还能让识字变得更为有趣。以汉字“财”为例,“贝”代表财物(贝在古代是流通货币),与“才”(cai)组合,仍然读cai,但代表有价值的物品。
教师应该理解并熟练使用汉字的构成特点及相关规律,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借助汉字自身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识别、理解、记忆汉字,避免步入“拼读→记字形→书写→组词→交流”这一传统学习“怪圈”当中。讲解汉字时,应尊重该汉字的内涵,并赋予该汉字生命。学生应透过汉字窥视历史,从而达到快速认识、灵活运用汉字的目标。
        2.4提升识字创新能力和启发性
        情景教学没有“定法”,凡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上乘之法”。结合识字教学内容,可选择故事、游戏、实物、音乐等各种方式。需注意的是,无论是分享、扮演,亦或操作,都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避免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教师必须遵循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创新需尊重客观事实,切忌喧宾夺主、流于形式。
        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需准确把握“学”是目的,“教”是手段。教师的教学工作应紧随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循循善诱的引导作用,开启学生自主思维“模式”。
        3.小学低年级情境识字教学的方法简析
        3.1借助课堂情境,悟出个中“滋味”
        课堂情境教学需引导学生领悟教学的核心,以《太阳、地球、月亮》一课为例:创设情境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的情绪,准确讲解笔顺、部首和间架结构。但不宜过分强调“太阳”、“地球”等词的形、音、义。学生能够理解字义,并能实现有效表达即可。如借助打油诗“太阳大呀,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地球大呀,月亮小!月亮环绕地球跑!”学生能够构建出三维立体空间,掌握三个球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不仅完成了一次科普教学,还激发大家学习更多天体知识的兴趣。
        3.2创设有效情境,在快乐中识字
        “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学习知识,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卡洛琳)。针对识字教学创设情境,需尽量触及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将游戏形式“嫁接”到学习之中,让学习过程披上游戏的“外衣”,则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创设游戏情境需有一定限度,即:游戏属于附属地位,切不可让课堂摇身一变成为“游乐场”。整体教学内容应该基于游戏之上,避免学生一味关注游戏而忽视学习。
        3.3创设字态情境,边学边用
        借助动作、表情创设相应的生字教学情境,即为“字态情境”。有效的字态情境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字的音、形、义。在讲解会意字时,教师可借助字态情境,提升学生的识记效果。识记生字时,学生的印象也更为深刻,记忆效果更佳,以“从”字为例,让两个学生并排跨立,即组成“从”字。一前一后,紧跟前行,则能准确表达出“从”的含义。
        结论
        总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与小学生的个性相悖。引入合理的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教学效果。除课堂情境教学以外,还包括:阅读情景、随机识字、课外书籍、国学作品、多学科教材等多种识字方法。我们提倡小学生活学活用汉字,同样我们创设教学情境时也应做到“因地制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