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刘茜
[导读] :“核心问题”,实质是指诸多数学问题中相对具有思维价值、最利于学生思考技能、最能揭示数学本质的问题。

江西省安福县平都中心小学   刘茜   343200

摘要:“核心问题”,实质是指诸多数学问题中相对具有思维价值、最利于学生思考技能、最能揭示数学本质的问题。它能整合教学内容的关键和重点,并派生出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具有一定的生长性和自由度,能够给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聚焦于数学本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核心问题引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引言: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通过多重维度去扩展知识体系,并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一种联系,从而重新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以核心问题的形式去组织教学不仅是学科的需要,也是达到国家社会对学生未来发展要求的重要方式。
        一、创设真实情境,解决实质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要更好地开展数学核心问题的教学,就应当将自己放入学生当中,充分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对其加以了解,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针对性的真实情境。以“运算定律”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前期应对该年龄段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以了解,分析其当前的认知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整合。教师可为学生制作相应的导学案,在为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后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以其为依据,进行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制作相应的问答卡,例如:(1)你是否知道乘法、加法、除法、减法分别是什么吗?你能不能进行这些运算呢?(2)2+9、5+5、6+7、10+3分别等于多少呢?(3)你能看出来5+6和6+5之间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出此类问题,为学生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引导,问题由简至难,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使其在学习中发现相关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多维思考、发散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此类教学方法的实施,既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欲望,又能让其在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其实现对实质问题的解决。
        二、基于核心问题,把握深度引导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教师要想真正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必须基于核心问题的引领把握深度引导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设置定性的问题作为深度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深层次的去分析这些问题。其次,教师还可以将知识对比与联系作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内容之一。对比联系之中,学生会发现数学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性,从而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的概念和特征。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对于此章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深度引导的内容。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首先基于生活的一面呈现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的图形,初步接触平行四边形。


随后,基于本次教学重难点的引领,教师可以初步将深度学习内容设置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操作能力。“大森林下雪了,小朋友们,一起在雪地上画画,请同学们看PPT,观察这些小朋友们都留下了怎样的脚印呢?”以此让学生初步接触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随后,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用手指简单的画一画这些小的脚印,同时教师可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画出小脚印,以验证学生的答案。当学生都能够初步的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后,教师又可趁学生思维兴奋之即,引领学生准确猜出这些图形之后想一想怎样用手中的物体印下自己独特的小脚印。这时有小朋友拿出了事先准备的印泥,开始在书本上印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其他小朋友受到启发,立马拿出了剪刀或画板,开始绘画和制作不一样的平面图形。这一问题的设置能够让每个小朋友都参与其中,由此,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习惯的培养。
        三、从现有知识出发,进行关联拓展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具有叠加特点,即同一知识点的难度随着年级的变化而逐渐递增,在这种具有相关联的知识教学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现有水平下,去初步探究知识的深层学习。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节“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在章节开展前期,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学生回顾完成后,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关于本章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自主计算,教师先不公布答案,以此题作为悬念组织学生去进行本章节的学习。在章节学习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再根据章节所学知识再一次进行题目的计算,与之前的答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错的原因。同时,在此章节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拓展知识进行简单的探究,比如三位数乘三位数、四位数乘两位数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共同的努力和帮助下共同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请部分学生上台写出自主计算或合作计算的结果,教师核对答案后,可以请答案正确的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从现有知识出发,进行关联知识间的拓展是大部分教师常常忽略的数学教学优势,它能有效强化学生对于本章节知识的消化理解,同时使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思考更具难度的关联知识,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和维度,同时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有求知的欲望和精神。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基于“核心问题”的引领构建民主、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并且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留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学识,学会交流,学会反思,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还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思维,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深度学习,以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敏.核心问题引领,打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J].教育界,2020(06):23-25.
[2]邱清娥.核心问题引领,在深度学习中逼近小学数学本质[J].新课程(中),2019(12):58.
[3]张允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的提炼与探析[J].科普童话,2018(4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