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莫土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莫土桥
[导读] 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主科,是学生必学的一门学科,但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柳江区穿山镇李向群希望小学   莫土桥    545107

【摘要】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主科,是学生必学的一门学科,但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改变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感到无聊,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厌倦感。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有效地问题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能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利用有趣导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能让学生在快乐情境中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长时间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利用有趣导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时,老师可以使用“猪八戒吃西瓜”故事来导入课堂:猪八戒买了一个大西瓜,孙悟空对猪八戒说:“这个西瓜怎样分呢?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八分之一你选择哪一种。猪八戒笑着说:“兄弟,老猪就选最的大的八分之一吧!”老师可以问学生说:“猪八戒是否得吃的西瓜是最大的?这个问题我们学习分数的初步知识后就可以判断猪八戒是否得吃的西瓜是最大的。”根据故事的内容,先将西瓜平均分分成两半,每一半是整个西瓜份之一的,依此类推,平均分分成四份,每分是整个西瓜的,然后老师要求学生思考:如果按照猪八戒的选择,八分之一是不是最大的一份呢?但是,在分数概念中,八分之一是将西瓜平均分为八块,每块是整个西瓜,而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八分之一之中八分之一是最小的,因此,可以知道猪八戒选择的只是最小块西瓜,这时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分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用到的,我们必须学好它。这时,老师会发现,在这种故事导入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老师课堂上还可以安排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故事兴趣导入法的使用给数学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保持较高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在快乐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在这种快乐地学习氛围,还能促进学习的身心健康发展。  
        2.创设有挑战性和广泛性的数学问题情况
        学生是具有勇于接受挑战的心理特征,学生希望通过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来取得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信心,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于数学老师来说,他们可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具有挑战性和广阔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始终感兴趣,把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掘出来,使学生在数学上有创新思维,并充分体现通过这种进步方式,学习挑战和学习扩展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例如:当老师在教“连加法,连减法,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和理解能力来创设具有挑战性和扩展性的数学问题情况:“小红去超市买文具的时候花了185.3元,其中课外书用了58元,38元用来买其他文具盒,还有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但是这两个的价格表由于运输摩擦,商品价格无法清晰显示。对于单价,只能看到笔的单价是整数,十位数是4,笔记本的个位数是0,小数位置是2,请学生根据连续加法,连续减法和加减法的组合,如何解决问题,计算出礼品和笔记本的单价?”与传统的奇异数学问题相比,该数学问题更为复杂,但充满挑战性和可扩展性,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由发挥,让学生结合相关的数学知识点经过自己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因此,通过数学问题的语境,可以更好地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数学知识点。
        3.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独立创建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将数学知识实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有效性。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构建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可以深入学习数学,能将学到数学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例如:老师讲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程时,为了使学生对两位数两位数的乘积有感知上的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生可以从现实中学习。查找生活中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实际情况。在考虑之后,一些学生问了生活问题:“我家前天在超市买了十条手巾。每手巾的单价为7.8元。请帮我计算一下我家买了手巾用了多少钱?”另一位学生说:“我母亲是超市的会计,在超市的购物帐目中,(1)进货了28件可口可乐,每件的可可口可乐售价为35元。购买可口可乐一共花了多少钱?(2)购买了15袋洗衣粉,每袋的供应价格为22元,购买洗衣粉的成本是多少?(3)购买了28篮球,每个55元,买篮球要用多少钱?”学生可以根据两位数到两位数的计算原理来计算上述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中得出的,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学习,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老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真和详尽的观察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充分立足于小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数学每种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简而言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实际学习情况创建有效的问题情景,充分反映问题情景的有效性,挑战性,可扩展性和趣味性,并对数学理论知识之间进行整合。把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有效地获得崭新的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数学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有效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综合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蔺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53+61
[2]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5):56-58
[3]万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分析[J]. 新课程, 2016, 000(012):143-143.
[4]郭省辰.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C]//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
[5]刘惠华. 浅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 成才之路, 2008(6):25-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