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赵丽梅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赵丽梅
[导读] 数学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必须要重视小学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七小学校    赵丽梅

摘要:数学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必须要重视小学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数学实际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对问题进行分析。创新思维是促进学生探究数学实际问题的关键思想,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本文根据素质教育当下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要求,提出了以下几点方法策略,以期为小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动力
        引言: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学生能够独立的找到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方法,既可以使教师讲解的系统思路,也可以是根据解题经验,自行找到的新方法。在面对数学实际问题时,必须要充分的发挥数学,开放性的逻辑思维,才能够让学生高效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思维的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解题方法。
        一、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主观的讲解,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解题思维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没有创新创意的理解。因此,也就造成了当下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的现象。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必须要善于提高教学效率,创新型的讲解教学内容,改善传统的教学思维,找到适合学生高校学习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对不同的数学实际问题,寻求不雷同的创新解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创新意识。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能力培养的黄金阶段在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高校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不会平白产生,必须要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才行。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教师必须要寻求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抓住其中的逻辑思维网络点,将创新意识,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潜移默化的行程创新思维。当然,教师也必须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生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1.数学的“典型性”与思维的“敏锐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思维本就很活跃,对问题的判断有较高的敏锐性。能够在发现数学问题后第一时间作出思维反应。数学的典型性指的就是数学的解题思路,一般都是有一定的套路性的,因此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2.数学的“多样性”与思维的“广阔性”
        小学生对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具有广泛性的特征,他们能根据一个实际问题产生多种解题思维,能够迅速从多种角度寻找解题技巧。数学的多样性指的是数学的教学内容极为繁多,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难度逐渐加深,具有较高的层次性。因此,在解决每个出去问题时,教师都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解题思路去分析实际问题。



        3.数学的“质疑性”与思维的“独特性”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独特,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善于抓住他们的个性特点。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数学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较高的思考欲望。并能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第一时间作出分析问题的步骤。
        三、提高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策略
        1.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都是几何图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推导出相应的数学,理论,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形象的几何图形,来解决实际问题。几何图形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活力。
        2.尽量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动力
        教师是数学课堂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抓住贯穿教材始终的创新因素,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小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而且好奇心比较强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例如,笔者在讲解“元、角、分”这一内容时,为了巩固“1角=10分”这一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办法,让学生加深理解。笔者找来了1角的硬币和1分的硬币,在现实生活中1分的硬币本身已经退出流通领域,学生看到1分的硬币本来就比较新鲜,这样就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去亲自体会1分与1角的关系。
        3.尽量鼓励学生质疑,提出创新见解
        学习贵在质疑。只有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才有可能提出疑问,在疑问获得解答的基础上,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能获得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积极的思考,小学生的热情是比较容易调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可以说,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过程。例如,笔者在讲解“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给学生进行设疑,你见过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圆形的图案?你觉得这些图案常见吗?你知道圆有哪些特性吗?有哪些用途和如何画圆吗?通过一系列问题,鼓励学生去回答,不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对学生值得肯定的地方进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积极的质疑,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地被调动起来。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思考,很难想象一堂课能够高效,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该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多一点“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少一点“为什么”。
        结束语: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角色做好定位,同时也应该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廷奏.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校长阅刊,2005(05):80.
[2]李宏宇.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3):38-38.
[3]罗青松.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3期):128-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