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谢五一
[导读] 责任担当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爱等品质。

陕西省城固县第六中学  谢五一   723200

【摘要】责任担当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爱等品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初中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拥有责任感是关乎着国家民族振兴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责任担当   培养策略
        责任担当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爱等品质。从个人角度来看,责任担当意识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自身需要。从历史使命出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初中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拥有责任感是关乎着国家民族振兴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开展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对于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将责任担当意识培养渗透到每节课中,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渐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社会建设者。
        一、责任担当的涵义
        责任是作为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它来自于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课程标准将“做负责任的公民”作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责任当担意识与能力。其独特的学科价值赋予其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特殊使命,在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责任担当的培养目标
        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竞争力。核心素养意味着学生全面发展,其中,责任担当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的方面很广泛,小到做一件小事要有始有终,负责任;大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需要在基础教育中加强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以及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 初中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丰富责任意识教育
        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时,教材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教材中涵盖了很多责任意识的内容,教师应认真开发和利用好教材资源。


例如教学《勇担社会责任》那一课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顾客遵守商场秩序排队付款,这个责任来自于道德规范;作为家庭成员,尊老爱幼,主动承担家务,这个责任来自于道德规范和传统习俗等。同时,我们还看到,我们享受的美好生活,无不享受着他人对我们所负的责任,如父母为我们提供衣食,履行养育子女的责任;军人不畏严寒酷暑,履行保家卫国的责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为社会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小到按时完成作业,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2、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适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法、榜样示范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悟其中的深刻道理,达到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我先展示了一段多媒体材料,接着组织讨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龙,你会考虑哪些问题?同学们汇报交流:承担的责任,需要付出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帮助?有没有哪种责任不需要付出?在讨论中同学们明白,责任意味着付出,也伴随着回报的权利等等。无论选择了哪种责任,都要义无反顾的担当起责任,我承担我无悔!
        3、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在生活中学习,把生活中的事例搬进课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和理解深刻的道理,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收入微薄的环卫工人捐善款不留姓名离去这样的事例,使同学们明白: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他们挤出自己并不充裕的生活费,为的是捐给更需要的人等等事例。正因为他们有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4延伸课程,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停留在观点的灌输和道理的解释上,应该以课堂为基础,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观察社会使责任意识在学生的活动中逐步内化到心中,这样的德育才是长期有效的。教师可以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观察等方法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实践活动。
        总之,中学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正是培养他们责任意识和形成良好品德的敏感期。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整合资源,优化课内外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使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治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98.
 [2]韦柬,郭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发展[J].职业技术,2012,(05):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