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时效性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10月   作者:赵梦慧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南阳师范学院   赵梦慧  473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成为了当下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话题。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本文从提高音乐课堂时效性的必要性、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对应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堂的教学时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时效性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三级师范教育体系逐步向二级甚至一级师范教育体系过渡,小学教师培养也经历了由以中专学历为主体,到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占主导地位的迅速转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教师教育机构开设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有160多个,开设的专科初等教育专业有近200个,形成了十分庞大的小学教师培养规模。小学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一个全新的专业,经过小学教师教育界同人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其专业建设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但毋庸讳言,其专业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诸如培养模式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程内容简单照搬、培养方式变化不大等问题。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等院校升格和结构调整,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带来的师范院校的重新定位和内部重组,小学教师培养迅速高学历化带来的培养模式变革和课程教学改革,都迫切要求我们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教育改革的精神,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小学教师为目标,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二、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与课堂反思
        (一)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投入度不高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通过统招考试进入大学校门的,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大部分学习生活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在高考“得分数者得天下”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同学没有机会或少有机会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这一方面导致他们在观念上对音乐课的认知淡漠,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十分不端正;另一方面由于入学前对音乐知识了解甚少,大部分学生没有音乐知识基础,这些都阻碍了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来说,当代大学生是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张扬的一代青年人,他们对外界的感知比较敏感,偏爱流行音乐和网红音乐,传统音乐课堂注重教材内容讲解未能与学生的关注点结合也是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的线下音乐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根据课程需要加入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课堂组织方面也以讲授、提问与练习结合的形式居多,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仍然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在互动中更多是被动的发言而非主动的提问。就笔者目前所教授的课程来说,乐理课的教学困境为知识的专业性过强并且相对枯燥,而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并且在课堂学习时投入度低、缺少耐心,教师只能通过课上多讲多练和课下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再者,诸如视唱练耳和钢琴基础这些技能类课程也存在教学困境,技能课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完练习要点、示范演示之后,剩下的时间多为学生的自主练习时间,对于这段时间的管理和把控是学生技能提升的关键,如何有效地督促学生练习是教师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
        (三)技能课程的实训力度不够
        针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除了理论课程以外,还包括技能课程。在音乐这一系列课程中除了乐理以外,视唱练耳、钢琴、舞蹈等课程都属于技能课程。技能课程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凸显效果。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从未接触过相关方面的训练,对于演奏、演唱等技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技能课程的练习还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与科学指导,在初学阶段的规范引导将会大大提高练习效率。现阶段的教学仍侧重讲解和练习并重的举措,没有单独为学生开设技能实训课程,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学生在课下又因为缺少设备或者场地疏于练习,加之此类课程的开设时间只有一个学期,导致很多学生在结课考核时的表现不佳。
        (四)课程评价方式缺少科学性与系统性
        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检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期末考试这两个方面是重要的节点。这两个节点一方面要考察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还要考察课程的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合理。课程评价方式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科学和系统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进而为教学工作反馈正确的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因为课程学习贯穿一个学期甚至多个学期,那么为了让课程评价方式更为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就不应该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应考虑在学期中间设置两到三次的过程性考核,一方面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入阶段性的考核可以有侧重的对当前知识点进行考核,巩固本阶段的学习成果,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以缓解学生对前边所学知识的遗忘。
        (五)教学内容缺少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衔接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课程设置主要以普及小学音乐教师所需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这就决定了小教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小学音乐课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音乐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日后的教学。作为高校年轻音乐教师的一员,笔者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任教的五年时间里深刻认识到,在日常教学中不能仅仅以教会专业知识为目标,而应该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做考虑,教会学生如何教。


高校教师在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有足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实践必然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校音乐教师未能够进入小学音乐课堂进行教学实践,致使教学内容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衔接不紧密,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后教学的脱节。
        三、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有效对策
        (一)引导学生重视音乐课程的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音乐素养是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小学教师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小学教育审美教育质量。小学教师在我国教师队伍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性,特别是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已无须论证。重视教师的音乐素养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培养具有较高学历的小学教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修养,服务教学。
        (二)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依据在疫情期间上网课的经验,笔者发现结合网络平台的优质课程资源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为线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根据课程特点结合优质的网络资源进行讲授,在网课开始前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随后播放视频,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视频结束后由学生自由回答和教师解答的方式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这种课中课的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场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通过自主探究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之余还应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留言与学生互动增进交流;还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作业,并以提交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分标准。
        (三)加大技能实训课的训练力度
        音乐技能课程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目前小教专业的技能课程学习时间都为一个学期,时间短任务重。以钢琴课为例,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一个学期的时间根本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仅仅只能算是刚刚开始。当然,如果能在上课之余加强实训环节,将会改善这种状况。在电钢教室投入使用以后,改变了学生无琴可练的局面,保证了一人一琴的学习环境,这对于勤奋好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件好事。然而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硬性规定,他们很少主动去琴房练琴,导致差生更差的局面。因此,技能实训课的开设很有必要,一方面使全体学生都有了练习的机会,增加了练习时间,技能的熟练程度定然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能够将学习初期的错误扼杀在摇篮中,学生的练习将会更加规范,有利于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评价机制
        总的来说,目前针对音乐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其实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就笔者的观察来看,很多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表现不错,但是期末成绩并不是很好。由于知识的学习要贯穿整个学期,一些学生在后期学习了新的知识以后,对前期所学知识产生了遗忘或者混淆,这些都对他们期末考试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加客观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应适当在学期中间加入过程性评价考核,针对每一阶段的学习重点进行测试,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避免出现遗忘。把重点知识的回顾和复习通过小测试的形式开展,也有效化解了期末复习任务重的难题,同时将过程性考核成绩按照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中也可以避免学生因为一次失误导致成绩与付出不成正比的情况,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和制定进一步教学计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参考信息。
        (五)加强教学内容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联系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围绕小学音乐课堂开展。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定期走出校园走进小学,参与小学音乐课程的教研活动,进课堂听课并做好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吸取一线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优秀案例,关注小学音乐教师真正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哪些,回到校园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小学课堂教学接轨,避免所教知识与实际教学相脱节。另一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学会知识是基础,学会教学是重点。毕竟知识要服务于教学。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考虑教会学生如何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经验,高校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听优质课后还应进入小学课堂进行实地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教学,再将经验传授给高校大学生,增进理论与实践的连接,增强学生应对实际课堂的信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时效性的探究,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提高音乐课堂的时效性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全面的教学观,为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高校青年音乐教师,更应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在培养音乐教学人才的道理上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
见(教师〔2016〕2 号)[EB/OL].(2016-03-21).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604/t20160407_237042.
html.
[2]莫小花.巧教·乐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J].北方音乐,2019,39(18):169—170.
[3]肖丽俐.师范认证背景下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
学的改革举措[J].现代职业教育,2020(1):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