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5期   作者:冯庆涛
[导读]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可实现事先管控,明确各环节成本预算,指导施工单位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内,保障工程效益
        冯庆涛
        恒大海花岛有限公司   海南 570000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可实现事先管控,明确各环节成本预算,指导施工单位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内,保障工程效益。基于此,文章结合建筑工程工作实践,总结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具体实施策略,旨在为造价人员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控制;工程变更

        前言: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建设期间内外部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资金使用频繁,造价管理面临较大风险,此时可通过建筑工程造价加强预算控制,规划成本,提高造价管理水平,规避超预算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造价人员缺乏对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的正确认识,在预算控制及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需明确预算控制要点与策略。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
        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中,造价人员会根据事先预算编制开展相应管理工作,综合考虑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变更现象,将成本控制在预算内。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预算控制流程不全面、变更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难以发挥预算控制作用,加大工程成本,需造价管理人员明确如下预算控制要点。
(一)规范预算控制流程
        预算控制涉及建筑工程多个部门,建筑企业应明确各个部门职责,规范预算控制流程,组织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切实落实预算控制工作。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其预算控制流程如下:由投资部根据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项目建议方案,交由领导层审批,合格后由工程部开展项目初设,绘制施工图,再根据设计结果编制预算;由投资部审核预算,领导层审批预算;通过审批后,由投资部进行预算分解,将预算落实到每个分项工程与岗位中,交由领导层审批;合格后工程部根据分解结果执行预算;投资部审核执行期间可能出现的变更现象,评估工程部预算执行状况,完成预算控制。
        在上述过程中,预算分解为预算控制的基础,投资部采用工作结构分解法实施预算分解工作,将预算划分为建设期资金利息、工程建设总费用、铺底流动资金三部分。工程建设总费用包括预备费、工程费用及其他费用,工程费用由各个分项工程费用组成,以科学的规范编制方法与规范的控制流程,使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有序推进[1]。
(二)注重工程变更管理
        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中,变更是使工程预算出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避免变更引起成本增加问题,建筑企业应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中做好工程变更管理工作。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建筑企业按照如下流程开展变更管理:在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申请后,由预算执行部门开展变更分析,交由工程师等专业人员评估变更的必要性,变更申请通过审批后,由预算执行部门提出变更,交由投资部计算变更引起的预算变化,如预算变化超过规定数额,则邀请专家开展变更评审,通过审核后方可执行变更;如预算变化处于规定数额内,可直接执行变更。
        在上述变更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通过明确的责任划分与专业人员、行业专家的引入,全面深入评估变更是否必要、是否科学,对比不必要、引发预算增加的变更,不予以执行,进而实现预算的有效控制,避免成本增加[2]。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
        在明确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后,建筑企业应统筹规划控制人员、控制制度与控制内容等要素,确保预算控制工作有效执行,落实预算控制要点,提高造价管理水平。
(一)优化设计控制组织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渗透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涉及诸多部门与人员,建筑企业应优化设计控制组织,明确参与预算控制的工作人员及其职责,确保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由建筑工程总经理为造价预算控制的主负责人,主要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统筹规划造价预算控制;总经理下设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监察审计部,副总经理负责落实总经理统筹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部负责预算控制人员管理,监察审计负责监督建筑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状况;三级管理层为各个职能部门,其职能如下:(1)投资部,负责预算变更管理工作;(2)资产部,负责材料与设备部分的预算管理工作;(3)财务部,负责资金的筹措与支付工作;(4)综合管理部,负责材料、设备及施工费用以外的费用预算管理工作;(5)工程部,负责预算执行牵头工作。上述部门各司其职,规范开展造价预算控制工作,使工程项目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成本。
(二)制定完善工作制度
        结合造价预算控制流程,建筑企业制定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各个预算控制环节的落实要点,指导造价预算控制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1)施工图预算审核制度。结合上述预算控制流程可知,施工图是预算编制的基础,也是预算控制的指导。建筑企业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明确施工图预算审查内容,为预算控制奠定基础。细化来说,施工图预算审查内容包括工程量、定额单价及费用三部分。在工程量方法,要求造价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法规计算工程量,并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准确扣除相关扣除项;在定额单价方面,要求造价人员准确套用定额、换算定额及补充定额;在费用方面,要求计算费用与预算定额相匹配,且计取费用符合建筑企业性质。以施工图为依据完成预算编制后,按照预算审核制度召开审核专项会议,由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及造价人员参与,相关人员需明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及条件,紧抓细节,确保预算编制符合工程实际,专项会议主要为审核预算可行性,分析预算编制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通过专项会议进一步保障预算质量,为预算执行奠定基础。
        (2)绩效考核制度。结合完善的组织设计与职责划分,对造价预算控制的相关人员实施绩效考核,评估其是否按岗位职能执行工作,提高其造价预算控制意识,并在控制期间分析预算控制不到位原因,督促相关工作人员立即整改,提高造价预算控制水平。预算控制的关键时期在于预算执行阶段,绩效考核指标应符合实际工作,将预算完成率纳入考核指标内,工程项目结束后计算造价预算与实际产生费用间的差距,根据此差距考核预算控制人员绩效,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资奖惩挂钩,加强工程管理人员对造价预算控制的重视。
(三)规范资金使用流程
        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中,资金使用为预算执行的关键,也是预算控制的重点,建筑企业应规范资金使用流程,避免预算超支现象。建筑企业制定的资金使用流程如下:
        (1)付款与审批。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任何资金支出均要求需通过相关部门实施严格审查,避免出现超预算或超合同范围的资金支出。细化来说,建筑工程付款时,将付款资料交由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后,交由财务部的核算会计审核,部门负责人复核,再报送给监察审计部门,核实无误后,再根据支付具体额度与具体事项,交由管理层审批,通过后由财务部执行。一旦上述某个审批环节产生不合格结果,则该项付款申请不准许实施。
        (2)预付款管理。在预付款管理中,重点在于风险控制,建筑企业预算执行部门结合合同内容,督促施工方规范开展各项施工工作,评估其物资准备、施工流程是否与合同一致,保障资金安全,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同时,为避免经济损失,在预付款支付前,应从收款方索要证明,确保其资质、能力、业绩合格,确认无误后,方可支付款项。
        结论: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在于规范预算控制流程、注重工程变更管理;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在于优化设计控制组织,制定完善工作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通过明确的预算控制操作要求、人员要求、制度内容与落实要点,探究切实落实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方法措施,推动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浩轩.影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以及控制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21(02):230-231.
        [2]张富林.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成本控制要点探究[J].砖瓦,2021(01):128+130.
        [3]郑喻天.分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J].绿色环保建材,2021(01):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