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龙
海东市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 海东 810600
摘要:近年来,低碳、节能、环保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如何使给排水系统建设更加节能,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向提升,给排水建设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文章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排水智能建筑建设中实现节能减排建设。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建设要点
1节能减排视角下智能建筑给排水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材料和设备引发的管道质量问题
如果使用了错误的阀门,或者管材和配件的质量不达标,会给管路施工和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如果情况严重,可能会发生漏水事故。一些建筑所建设的给水系统由于使用了不恰当的管道连接方式,无法保证管道接口的严密性,这提高了管道受到外力发生破损的概率,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以及人们用水的不便。
1.2供水系统超压出流
建筑供水系统的超压出流问题很难被人们发现,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无法及时进行上报,导致相关部门忽视该工作,建筑建设中常见供水系统的超压出流问题。
1.3再生水资源利用率低
当前,在缺水城市中,我国西北地区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作为建筑给排水工程建设师,只有做到充分考虑和合理应用再生水资源,才能够实现在建筑给排水系统内对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再次利用。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建筑的雨水和生活用水直接从排水管道排出,这无疑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再生水资源的利用率。
1.4排水管道连接密封性不足
排水管道连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管道的密封性,如果管道连接出现问题,那么会直接导致管道的密封性变差,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排水管道发生污水泄漏问题,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对管道之间连接建设的重视度。排水系统想要正常运行,也要重视排水管道本身的质量,质量的好坏是排水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好的排水管道能够确保排水系统的使用年限符合标准要求,而且能避免管道质量不达标所导致的污水泄漏问题。当前在进行建筑排水建设时,一般会把排水系统设置在地下,如果管道出现破损,维修的成本比较高、难度也比较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管材的选择对于建筑排水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智能建筑给排水建设中的节能减排建设要点
2.1合理建设供水分区
《建筑给水排水建设标准》(GB50015—2019)中规定,住宅入户管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为了达到生活给水用水点处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的节能要求,可以通过在超压楼层设置减压阀的方式来满足压力要求。然而实际情况是,部分建设者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忽略掉这0.20MPa的节能要求,这就会出现用水点处压力过大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使用者往往无法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因此,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建设中应根据住宅类型进行针对性的供水分区建设,确保水压满足建筑内部使用要求。
2.2加压给水建设
现代建筑中的给水系统一般采用的给水方式是二次加压,这种方式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如果供水时运用市政管网的余压加以辅助,就能降低电能的使用量,减少能耗。虽然在不同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压力值不相同,但一般楼下几层的用户,市政压力均可满足供水。由于在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比较多,可以实行分区供水,下层辅以市政余压进行供水,充分利用市政压力,每个加压区单独设置加压泵。这样不但节约了能源,还能有效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减少给水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2.3热水供应系统建设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水的消耗总量以及流量,使换热器传热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其次,为了避免在热量传递期间造成热量过度损失,要使用具有高效节能特点的保温技术;最后,要减少对一次能源的依赖,加大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力度。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所产生的辐射效应,不但能够提供充分的热能,还能把热能转化为其他能。由于一次能源的储备量越来越少,因此必须深入对太阳能使用方式的探索,使可再生能源得到合理利用。太阳能的加热设备有两种,分别是真空管式和热管式,它们的运行都不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集热转化效率高、保温性能好、检修养护难度低的优势。在建设时,需要关注到水流平衡状态,使用串联和并联集热的方式,选择集热器时要充分考虑其承压能力以及抗冻性能,如果外部温度较低,要使用合理的防冻方式进行防冻处理,防止低温损坏太阳能加热设备。
2.4雨水系统建设
某智能建筑工程绿化面积为10555m2,绿化需要使用的水量约为21m3/d,为了降低绿化所消耗的水资源,该工程计划建设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把雨水转化为绿化用水,能够实现收集雨水的屋面以及路面的总面积在6000m2左右。如果按照0.65的径流系数,以及最大降水量65mm来计算,能够获得的最大降水总量是253.5m3/d,按照60%的雨水收集系统的收集率来算,一年能够进行回收利用的雨水量约有134.1m3/d,这个数量基本能够满足该工程的绿化用水量。首先,雨水需要经过弃流装置,在完成初步拦截之后,雨水流入收集池中,不仅可以沉淀去除掉水中的泥沙等颗粒,还能够调整雨水的径流,避免后期对雨水的回收处理效果产生影响;其次,在过滤器中添加指定的混凝剂用量,然后通过使用原水经泵使雨水经过该过滤器,通过机械筛分作用后,截留去除掉水中的有机物等污染物;最后,要借助余压的辅助使过滤后的雨水进入清水池中,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完成上述操作后对水质进行检测,如果满足水质要求,就可以把水用于绿化以及水景补水等。该工程对处理后的雨水的水质要求是COD不高于30mg/L,SS不高于10mg/L。
2.5中水系统建设
中水是指对水质不算太差的生活废水进行简单的技术处理,主要是作为绿地浇灌、空调冷却水、冲洗厕所、洗车等非饮用水使用。中水系统属于创新型节能建筑的特色系统,在对建筑进行中水建设之前,需要对整个建筑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在该建筑中水系统。如果要在建筑中设置中水系统,需要额外设置泵房、水池、管道、管井等,前期的投资比较大,而且使用的建筑面积也比较大,如果建筑中的中水需求量比较少或者废水量比较少,就没有必要设置中水系统。
2.6选用优质管材、阀门和节水器具
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建设不仅要从上述给排水系统建设入手,还要从管道选用的材料上进行优化建设。例如,在管道建设上,其材料要采用防漏性、抗腐蚀性比较强的管道,比较常见的是铝塑复合管。近些年,聚乙烯管材、不锈钢管材也被广泛应用。在选择阀门时,要使用不易腐蚀、封闭性好的材质。另外,政府需要加大在节水设备、器具方面的补助力度,不断推出新材料、新科技,有效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节水器具的市场销售价格,增加供应量,这样才能够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提高普及度。比如新型的绿色环保型卫生器具,这种器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耗水量,而且能防止出现漏水问题。通过把节水器具推广到每个住宅用户手中,可以有效实现水资源节约常态化。
结束语
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其建设的合理性直接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在建设给排水系统时,需要深入学习与节水节能有关的政策、规范,以确保建设满足规范以及使用要求,使建筑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使水资源能够循环再利用等。同时,用户在进行房屋装修时要选择具有节水节能功能的家用卫生器具,以达到在建筑中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兴.建筑给排水建设中节能减排建设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72.
[2]马鹤.建筑给排水建设中节能减排建设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5):159-161.
[3]孙芳.建筑给排水建设中的节能减排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