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身份证号码:41272919721128****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城市的正常生活中对用电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夏季或冬季用电高峰来临时,就必须有效解决用电过程中的跳闸现象。本文分析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帮助人们重视节能的重要性,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探析;热能;动力工程;节能措施
导言
电能一直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在电能生产过程中,会带来高污染问题。要实现更多的节能环保发电,需要天然气发电,这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就需要电力企业能够明确、有针对性地对电力工程和热能进行改造,使其符合绿色环保生产的属性。
1热能与动力工程在节能降耗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1.1节流调节相关问题
我国的发电方式是通过控制汽轮机的运行来调节发电量。也就是说,汽轮机运行方式的能量和功率损失将直接导致电厂节流调节出现问题,实际运行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电厂在控制汽轮机运行的整个节流调节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实际运行,在汽轮机综合调节中没有实现机与机之间的协调统一,在节流调节过程中所涉及的领域没有全面准确的数据。这也是节流问题的最终原因。机组之间没有统一规划的协调和调节,直接影响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也可能导致电厂整体发电效率的提高。
1.2控制热损失的问题
在电厂运行过程中,大部分能量的转化都是热能的转化,而热能的特性决定了它更容易流失。因此,热损失的控制一直是电厂节能的重中之重。然而,热能的转换和传递涉及到电厂运行的许多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前一个环节积累的热能可以积累到下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这种余热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很可能在某个环节造成大的发热现象,进而可能造成整个运行系统的能量不平衡,造成更大的问题。
1.3水分损失
水分损失是汽轮机热能转换过程中的一个衍生问题。汽轮机在工作过程中承担着转换工作,而在节能过程中更难的问题是水分的损失。热能与空气接触时,会有蒸汽,其中有液态水,蒸汽中所含的液态水不能用测量手段测量,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影响设备,损失多少热能。同时,汽轮机不能对此类问题进行更精确的控制,这也是实际过程中的相应措施。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实现更稳定的发展。
2热能动力联产系统的节能技术类型和优化途径
2.1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锅炉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些污染物会在工作结束后排放出去。如果仅仅对锅炉的污染物进行处理,锅炉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将得不到合理利用,热能将被浪费。因此,在污水处理中,可以科学地分配有热量的污水。比如,利用污水供热可以节约供热中的能源利用,利用余热供热可以减少污染,起到环保的作用。另外,利用化学方法将热能转化,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在转化过程中将包括燃烧、热传递等反应,工作人员可以发现势能,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锅炉余热回收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预热,预热工作需要热量的转化,需要一定的容器,所以很容易受到现场的限制。二是利用预热助燃。该方法可用于空气助燃。一般在加热炉上工作,可以实现强化燃烧。同时,利用冷凝回收装置回收锅炉内产生的热气,将热气转化为冷凝蒸汽或水蒸气,回收利用,提高锅炉效率。
2.2锅炉污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我国锅炉排污有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两种方式。许多地方采用单极排污系统处理锅炉产生的污水。这种排污方式可以进行定期压力排污。如果接受器回收蒸汽后,连续排污会直接排放蒸汽,这种排污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了达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我们可以将锅炉工作产生的热水回用,准备废水接受器,锅炉废水排放后进行收集,达到节能效果,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2.3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改造技术
蒸汽冷凝液回收技术是利用蒸汽冷凝液产生的余热代替低压蒸汽,可以有效替代蒸汽过程中的能耗,促进蒸汽冷凝液的再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采用水管网整体优化设计和加压回收技术。凝析油回收方法包括背压回水和加压回水。首先,背压回水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背压作为动力将凝结水输送到指定地点。适用于蒸汽压力高、回水背压低的设备。背压回水将蒸汽回收并凝结成水,从而促进其利用。然而,在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中,对各种阀门设备的要求更高。加压回水将蒸汽冷凝成水,完成加压输送,适用于低温冷凝环境。加压回水的特点是系统运行相对稳定,不需要动力支持,可有效节能。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能的利用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特别是在发电过程中,火电工程的应用更为广泛。目前,我国电网面积不断扩大,在火电工程的应用中,电厂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上,把节能降耗作为重点内容,这也是保证我国电厂健康运行和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宏喆.浅谈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7(03):100.
[2]王立国.浅谈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