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踏浪书院领航——太子湾学校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扶裕华
[导读] 摘要:2019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此意见对深圳而言是使命也是挑战。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8063
        摘要:2019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此意见对深圳而言是使命也是挑战。南山区作为深圳科研、教以及体育中心,也是深圳大学、南科大等多个大学城所在地,也是国务院首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项目位于深圳蛇口太子湾北侧,所在区域交通便利,南侧是南海大道,还有地铁2号线穿行而过,距最近地铁站蛇口港站直线距离为300米,300米范围内有两个公交站点和一个公交首末站点,周边交通便利。未来建成也是太子湾片区唯一的一所公立学校。
        关键词:开放的校园环境;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
        一、项目概况
        使用功能:1#教学楼、2#教学辅助用房楼
        工程规模:总用地面积为31016.07㎡,总建筑面积为78425.25㎡。需建设九年制72班学校。其中小学需要48班每班,初中24班,机动教室12班,总学生人数3360人。还配备25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线跑道、图书馆、体育馆、多功能厅等功能房间。
        建筑类别:多层/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一级耐火等级,除地下室外二级耐火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建筑耐久年限:50年
        主要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人防类别:甲类
        地下室防水等级:I级
        屋面防水等级:I级
        气候分区:ⅣA气候区,夏热冬暖地区
        二、总平面规划
        本项目用地位于深圳蛇口太子湾北侧,太子湾是深圳重要的海上门户,深港合作的典范之区,宜居宜业的乐活之城。本校服务范围覆盖了太子湾片区。学校布局以“三阶书院”切入,希望能在各个空间功能、形态和氛围上生成和谐的肌理。将综合楼功能作了区分和组合。把中小学教学区南北布置,形成各自独立的校区,学校北侧为48班小学,南侧为24班初中,中小学之间由综合楼相连接,使中小学校区功能既可相对独立又能整体联系。运动场地位于用地东侧,教学用房安置在西侧,使两者相互影响降到最低。把大空间的教学用房和生活用房放到运动场地标高之下,为地上常规教学用房创造最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同时,把教师办公和行政管理、讲堂、图书馆和其它功能、运动场等以错落退台的方式组织起来。
        1、总平面设计
        本着合理利用地形达到土方平衡的前提下,结合原地形的高差将基地梳理成三级台地,建筑自南向北逐步抬高,以此解决场地低洼带来的各种问题,构建立体空间格局,解决场地内与周边城市道路的高差。教学楼建筑主体沿道路展开,根据场地高差逐级抬高,层次分明体块关系清晰,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城市界面的压力。校园内引入自然景观,强化建筑与景观,室内与室外环境的相互融合。高效利用下沉庭院,建筑屋面,最大化室外活动空间。通过空中连廊,架空层等手段构成丰富多样尺度怡人的校园空间。
       
        2、空间设计
        打造互动的教学氛围,鼓励互动的教学氛围,在校园内打造趣味学习空间,活跃教育氛围提升学习效果。设计上充分考虑局部架空或者局部扩大设计,营造各种灰空间创造开放自由的校园空间,满足学生课余活动的需求。充分利用内部庭院与下沉空间,并赋予各场所一定的主题功能,把学习延伸到室外,打破固有单一的课室学习环境。在校园内设置具有启发性的建筑或室外空间,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了提供孩子们一个多样性的活动空间与交往空间,让孩子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成长,将学校融入城市社区,打造开放式的校园,满足现代教育对校园空间移动性、选择性、舒适性与公众性的要求。
        3、竖向设计
        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侧紧邻南海大道,西侧紧邻松湖二路规划道路,东侧和北侧紧邻住宅小区,且有20米高差的竖向挡土墙,东西两侧各有16~2米的高差,最南侧低于建设中的南海大道3米左右。基地呈现“洼地簸箕”形体。需要对周边边坡做加固设计。考虑到北侧护坡的安全性,项目完全退让护坡18.9米,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规范要求东西两侧各退让6米,南侧退让12米。
        4、交通流线设计
        本项目用地西面及南面均为城市道路,消防沿西面松湖二路及南面南海大道延长段均均可进入项目进行消防扑救,这两个消防出入口与学校内部消防车道形成闭合的环形消防车道。学校人行主入口位于西侧松湖二路上,有个开放的扩大入口广场。机动车主要采用地下停放的方式,地下车库主出入口位于西侧松湖二路及次入口南侧南海大道。优先考虑通勤时降低城市干道的交通压力及保护学生安全,实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
        三、建筑设计
        1、建筑概况
        项目建设九年制72班学校,小学48班,初中24班。地上建筑面积4423.925平方米,其中计容率建筑面积为40887.84平方米,建筑基地面积20160.45平方米,教学楼总高度23.40米(结构标高),地上6层,地下2层;教学辅助用房楼总高43.30米(结构标高),地上13层地下2层;车库停车泊位数184个。项目根据功能分为2栋:1栋为教学楼,包含1栋A座小学部、1栋B座综合教室和中学部;2栋为教学辅助楼作为教师生活区;地下室建筑面积34186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室内游泳池、室内篮球场、图书馆、多功能厅、食堂、教学辅助用房、社团活动室、德育展览室、汽车库(含充电桩车位)、人防地下室及设备用房等。室外运动场布置在项目东侧,设施完善,地基稳定。
        四、立面设计
        整体造型设计中,建筑展示面采用与保留建筑相似的建筑语言及体量组合,强调整体、统一的形式感,打造学校完整的对外形象。校园内则在统一中寻求自由活泼的变化,利用大小不一的山墙面开窗、变化的花池、文化连廊,强调静与动、统一与变化的对比,以此促进多种学习、生活交流的产生。完整建筑形体、精心的细部设计、现代的设计手法、自由的连廊等建筑元素一起,体现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朝气蓬勃的学校气质。
        五、节能设计
        规划布局上采用主体建筑“错落”型的布置模式,体量上设置开口,保证夏季凉风通过。平面设计中采用自然通风的南北向教室,并在太阳可直晒面上设置遮阳百叶,防止太阳直射,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立面材料采用当地适宜材料,主墙以涂料为主。窗户采用双层中空LOW-E玻璃,局部使用玻璃+遮阳百叶。屋顶设置种植屋面保温隔热的同时,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的灌溉方式,避免浪费。屋顶局部设置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光电技术为学校提供补充能源,充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结束语
        顺应国家对深圳定位,呼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战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优势,以高质量教育打造先行示范教育高地,结合南山区自然、人文、现代的气质,打造深圳先行示范区标杆性学校。设计具有开放的校园环境,鼓励室外学习与激发创造力的场所,营造互动的非正式的学校空间与氛围教育建筑,利用有限的基地来优化各类使用空间品质。从生态绿色的校园环境中感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长氛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