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朱玲爱
[导读]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不仅影响单位本身的正常运行,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愈加重视绩效工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浙江温州  325700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不仅影响单位本身的正常运行,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愈加重视绩效工作。本文就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来对其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发现两者的关系,更加有助于推动部门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单位;绩效管理;关系
        一、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层和员工,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目的,共同参与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咨询和沟通,绩效评估实施,绩效结果反馈以及应用的过程,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它具有战略性、行业标杆性和系统性,是能够有效提升组织效率的方法。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对部门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最大程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绩效管理可以被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工作当中,很大程度上提高相关的管理水平,促进组织的进步,社会的和谐,以及经济的发展。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中管理效率提高的方式,应该在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的双重作用下进行。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确实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使用内部控制的方法来优化相关资源配置,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用绩效管理可以根据能力来使用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如图1所示为绩效管理体系流程图
       
        图1:绩效管理体系流程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视角下开展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2.1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分析
       
        图2:企业内控管理体系
        大部分企业目前在内部的管理上都会采取绩效考核制度,当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这一管理模式目的主要是为了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而不仅对于私有还是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来说,对其内部结构的调整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因为其关乎了整体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更加追求经济化的时代,行政也不能停滞不前,需要借助符合时代需要的,更具科学性的管理方式来对各部门、乃至职工个人的权益进行合理分配和保障。而内部控制简而言之就是对内部成员以及工作行为等的管控,通过相关的行为准则、部门标准等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并对各种组织活动、工作任务等进行管理规划,保证它们合理有序的开展,降低单位的风险系数。根据以上的定义,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概括,主要包括:首先,内部控制是基础前提,而绩效管理是后期保障;其次,绩效管理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是其中的一种有效途径,更加有助于内部控制的高效进行。如图2所示为企业内控管理体系。
        2.2基于内部控制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作用
        通过上文简述两者的关系,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绩效管理可以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高质量进程,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行政工作人员对该制度的认识,更新其陈旧的思想,跟上新时期的步伐。对于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属于政治思想浓烈,并且创新意识相对单薄,及时的更新管理模式,有助于他们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解和配合。另一方面,绩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提高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实行力度,各部门以及个人间的竞争力,使整个工作环境更加具有活力。
        三、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共同点
        3.1目标具有一致性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公共产品质量、控制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优化预算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控的最终目的在于切实提高自身公共服务的成效与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绩效管理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对内部控制产生巨大的影响,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3.2执行贯穿全过程
        绩效管理不仅强调工作结果,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全过程,它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辅导、评价和反馈等,使得绩效管理能够切实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与整个过程;而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内部控制当中所要求的全面性原则则需要内部控制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的监督、决策以及执行的整个进程,能够针对整个工作或项目实施全面的控制管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都主要集中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的整个过程。
        四、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措施
        4.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单位而言,维持其长远发展的根本就是人才劳动力,只有一个保持相同价值观、发展观的员工才能实现稳定发展。要培养员工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深入了解和真心认可绩效管理的意义,和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才能做到积极配合单位开展工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两者列入平时的员工教育培训课程中,进行知识的深化,做到全体员工都能受到感染。同时,要将两者积极的融入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效的理论结合实践,使他们真正的体会其发挥出的积极作用。如表1所示为某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表1某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4.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制度
        由于绩效管理制度涉及到的信息量巨大,并且工作任务相对繁杂,专业性也较高,所以要积极的与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结合,对其管理进行更加具体化的修改,要结合社会现实状况、市场环境的需求、国家政策的要求等。提高整个流程的效率,简化程序,努力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整个环节都必须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利用具有法律效力或者强制力的准则或规定加以限制,实行责任制、奖惩分明制度,可以更加促进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和学习的兴趣,促进绩效管理制度的顺利开展。
        4.3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若将其引进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中,将有助于提高行政部门的绩效管理效率和水平。首先,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单位绩效管理理念,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其次,加强对行政部门绩效管理信息统计的优化升级,具体包括设置绩效管理目标,编制绩效管理规划、应用绩效评价报告,保障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准确高效开展。最后,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加强对绩效管理信息技术的宣传教育,提高单位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密切,同时对行政事业部门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绩效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行政事业部门获取更大的利益,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益。因此,只有坚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当前的绩效管理制度的内容,使其成系统化的融入到内部控制体系中,才能更好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昕.关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9(22):62-63.
        [2]韩冬青.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的问题及对策[A];财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第三辑)[C];2019年.
        [3]唐大鹏,孙晓靓,王璐璐.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0].财务与会计,2018(2):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