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岸区排水管理站 湖北武汉 430015
摘要:城市雨污分流工程是检验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分流制地区,雨水和污水本应各行其道,但现实情况却是“难舍难分”。以往的混错接整治工程通常实施前必须先有计划,而计划的起点往往从现有管网的雨污混接现状调查开始,没有前期摸排,后面的实施的计划就有可能是纸上谈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现有排水管网进行雨污混接调查与评估,不论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还是后期进行改造都显的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混接点
引言
按照现行的规范,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内雨污混接的现象是不应该存在的,但在目前大部分城市已运行的排水管网系统来看基本上都不可必免的存在雨污混接现象,而其原因既有可能是故意连接造成,也有管线识别错误而造成误接以及难以抗力的自然因素影响。另一种类型的混接是源头性的混接,即在排水管道收集端口所收集到的水与管道实际属性不符,形成实际上的雨污混流。所以从源头上找问题对于突破这个难点课题就显的很重要了。
一、雨污混接的影响
污水系统与外来水同流合污稀释入厂增加污水处理负担,而雨水系统混废弃水鱼龙混杂污染排放使渠、河、湖、江受到污染,其实追本溯源,污染虽然看似在水里,但源头其实在岸上。而其中雨污混接对水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也最直观的。
二、雨污分流的整治实施原则
1、按流域或收集服务区分片逐个整治,先易后难;
2、混入水量大的优先整治,分大小逐个消除;
3、污染程度高的优先,分轻重依次治理;
4、整治结束后动态管理跟上,防止“死灰复燃”,避免新的混接产生。
三、雨水系统中污染源
物理结构错接所成的混接点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除此以外,管道非物理性的错接,即管道结构的实际连接现状是雨污分流的,但收集到的水不是与管道实际属性相符的,一般将该收集点称之为混接源,它主要包括:
(1)人为造成的无序排放水。如小区阳台设置的雨水管收集口接入了洗衣机废水、路边移动小食摊铺垃圾油污倾倒、酒水车冲洗路面形成的径流直排入雨水口等。
(2)未经排水许可的私接、乱排。如洗车铺、门面小餐馆等,这些排水户几乎都未通过市政部门审批,私自将污水管就近接入雨水管(口),或餐馆未设隔油池直排等这些情形也是形成黑臭水体的原因之一。
.png)
(3)管道自身的影响
管道虽没有错接,但结构性损坏导致的地下水滲入管网,造成实际上的清污混流。
四、雨污混接调查
(1)调查模式
雨污混接调查范围一般选择较为独立且边界较清晰的排水收集区作为调查最小单元,通常可以是:①一个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②某泵站服务区;③单个或多个排水口的收集区;④自然河流的流域。雨污混接调查常见模式是按照点→面→线→点的工作顺序展开(如下图)。
调查主次主要以雨水系统为主污水系统为辅,通过调查发现错接位置,获取错接后产生的水质和水量,它不以检查管网系统结构性缺陷所造成的渗漏为目的,主要是发现和掌
握人为造成排水系统混流的缘由,为消除混接现象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2)调查准备
雨污混接调查前,应尽可能地收集原有管网相关资料,通常收集资料包含以下内容:
1、基础资料。排水系统规划资料、原有1:500排水管线图、管道的竣工资料、原有管道检测资料、调查区域的用水量、泵站运行数据、调查区域排水户接管信息及其他相关资料。
2、现场踏勘
对调查区域以各自独立排水系统为调查单元,从该区域最下游开始,携带排水管线图选择主要管道沿线,巡查主要排水设施,如排水口、泵站和重要检查井等,对管道大致分布及属性进行核对,同时对调查区域地形地貌进行直观的了解和分析。
3、现状管道混接点的预判
产生混接时会有一些特征点产生,如:污水处理厂的收水口、泵站集水池、排水口以及节点的检查井必然会出现异常现象。从这些现象入手,对可能涉及这一现象的区域或管段进行一个预先的评估,一般有下列现象之一的,可预判为调查区域内有雨污混接可能:
(1)旱早天持续72h后,雨水管检查井里可见有水流动,与自然水体相连雨水排放口有污水流出。
(2)旱天时,雨水管道内COD浓度下游明显高于上游。雨天时,污水管道内COD浓度下游明显低于上游;污水管道内COD浓度低于与之比邻的雨水管道;
(3)旱天时,雨水泵站集水井水位超过地下水水位高度或造成开泵排水放江。
(4)雨水泵站运行时,相邻污水管道水位也随之下降。
4、混接点和混接源位置判定
(1)开井目视。现场开井目视是雨污混接位置判定的主要方法。①雨水检查井或雨水口中有污水管或合流管接入;②污水井中有雨水管接入。
(2)仪器探查。不是所有的管道连接关系都可以开井观察到,如井内水位较高,井被构筑物及绿化带压盖等情况,类似这种管道连接点位置的确认就需要利用特种仪器予以探查。主要方式有:潜望镜、CCTV内窥探查、声呐探测。
(3)水质测定。水质测定是在雨水检查井中的接入管口提取水样,测定有关水质特征因子,从而判定该管口是否是混接源。水质检测通常是伴随着流量测定而进行的,它们的结果可互作验证。
(4)泵站配合。开泵后,非此泵站服务系统的管道内水流明显加速或产生逆流,再通过进一步巡查和开井检查确定管道的连接现状。
五、绘制混接分布图
混接点位置分布图包括1:500或1:1000大比例的雨污混接点分布图,包含了系统范围、泵站位置 、街道线、街道名称、主干管、管径、流向、交叉点、变径点、主要混节点、标高等主要信息。
六、区域管道系统评估与混接调查报告
1、报告书内容
(1)项目概况、技术路线、施工方法。
(2)混接现状:原排水设计、现排水现状、分区块的混接发布、混接类型统计、调查汇总。
(3)混接总体评估结论。
(4)各工序质量控制情况。
(5)混接点分布总图及1:500混接点位置详图。
(6)其它应说明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2、成果汇总
依据工作文件、工程凭证资料、成果资料、调查录像和照片、雨污混接调查数据等形成调查成果和附件并编制区域混接程度调查报告书。
结语
从世界范围来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雨污分流难度非常大,不少国家也都是首先从法制上限制混接的产生下手,但要想治“本”首先要从治“标”开始,欲速则不达。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分流制地区雨污混接调查专业技术导则》
【2】朱 军,《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
【3】崔英良,《雨污水混接调查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黄姗姗,1981.08.05,汉,湖北,本科,工程师,武汉市江岸区排水管理站,430015;蔡芳,1981.08.15,汉,湖北,本科,工程师,武汉市江岸区排水管理站,43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