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万传 叶建国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围绕钛合金深孔高效精密加工工艺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有利于提升钛合金深孔加工效率,保证加工精密度,具备较强的实践意义。以此为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钛合金材料的特性,并从优化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分析、改善装夹方案等方面对其工艺要点予以论述,希望为钛合金材料的深孔高效精密加工提供新的指引。
关键词:钛合金 深孔 精密加工工艺
前言:深孔加工指的是孔长与孔径比超过6的孔加工。而针对钛合金材料的深孔加工,理应从加工工艺角度优化深孔加工效果。尤其在加工折叠翼面深孔、管制类零件中,应结合深孔加工特征,改善原有加工现状。经由新工艺还可降低孔偏斜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使钛合金深孔加工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生产出更多优质钛合金产品。
一、钛合金材料的特性
钛合金材料主要具有下列三种特性:(1)强摩擦。钛合金可用于生产飞机航天器等军用品。根据过往的经验,钛合金虽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但成本偏高,且加工难度较大,故应从加工工艺方面进行探究,希望降低加工难度,尽量节省成本支出。钛合金最早出现在1954年,此种材料的特性为:导热性较低、摩擦系数较大。切削钛合金材料时,刀尖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更高的温度,远超过一般技术材料。不仅如此,切削钛合金材料后的刀具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钝性”。(2)亲和力。钛合金实际加工结果显示,此种材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与多种金属实现“连接”。最常见的连接形式为:与钢进行连接,可全面提升整个工作面的牢固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工钛合金的过程中,由于碎屑的出现频率较高,故刀具很容易与其发生粘结,会加快刀具的磨损速度。因此,基于钛合金的亲和力特性,再加工期间应选择合适的加工器械。(3)弹性。钛合金同时兼具高强度和高弹性两项特性。据统计,钛合金的弹性模量可达到10800MPa,由此导致钛合金材料加工期间可能出现振动现象,有可能降低对加工精度的控制程度,长此以往,还会降低加工器械的使用年限。因此,应根据钛合金材料的特性优化加工工艺[1]。
二、钛合金深孔高效精密加工工艺的关键点
钛合金深孔高效精密加工过程中,结合以往实践加工经验,常见的问题包括零件卷边、表面过度粗糙、对刀难度大等。为了进一步提升钛合金深孔高效精密加工工艺水平,本文结合传统加工工艺的弊端与加工期间常发生的不良现象,提出下述三项优化措施,希望钛合金零件深孔加工作业完成后,相关产品的质量能够有效提升:
(一)优化加工[下段未体现出优化加工流程,全说加工方法]方法
钛合金加工过程中,[何为标准化加工顺序加工行业没有这样的说话。]需要选择适合的加工方法。与常规孔加工相比,深孔加工难度较大,要想保障加工质量,应在排屑以及冷却润滑等多个部分选择合适的方法。本文主要以钛合金管子零件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加工模式下,高精密度加工要求很难达成。因此,在对其进行加工时,应当对其外部轮廓以及整体外观进行粗略分析,并对其进行粗加工,参照加工图纸,将外观部分的多余材料清除干净。钛合金深孔加工中,传统加工工艺常存在排屑难度大、散热条件薄弱、钻孔钻进难等问题。而在深孔高效精密加工中,可对诸如此类的加工难题给出新指引。在改善原有深孔加工方案时,应当先行选择适合的深孔加工设备。对内径Φ40的钛合金管子进行深孔加工时[如何改造],还可选择间隙可调刀具制作深孔加工支架。相关研究显示:此种刀杆具有中空支架,且在支撑套辅助下,因其内部具有内螺纹孔以及连接螺母。经过此类型刀杆,可促使钛合金加工环节刀杆与支架保持轴向运动关系,便于增强刀杆稳固度。同时,还可在刀杆操作前放入适量的高压油,由此杜绝堵塞问题。
[刀杆如何调整,指标是什么]另外,在排屑方法上,还可借助排屑箱,促使深孔加工中形成的残余屑料能够得到有效回收。[与优化流程有什么关系]在刀具的选择方面,应以深孔钻头为主,便于在全新的刀具辅助下,提高加工效率。使用上述方式,可优化深孔加工效果,确保钛合金管子的孔长与孔深符合深孔设计要求。
(二)表面粗糙度分析[下段应该写如果改善零件表面粗糙度]
在钛合金加工中,还应提升对钛合金管子的孔内壁粗糙度的分析深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钛合金零件表面粗糙度。[这是直线的尺寸,不是管子的尺寸]围绕粗糙度进行分析时,应依次检测孔口、内壁粗糙度,判断是否达标。传统深孔加工工艺实践成果显示,刀具多以麻花钻为主,钻削量达到孔径的两倍深度时,需对刀具进行清理,否则将导致孔表面粗糙度不佳,也会影响加工进度。应用深孔高效精密加工工艺时,可搭配枪钻实施深孔加工,由此确保深孔钻削期间,能够产生更高的效率。此外,枪钻应用于钛合金材料的深孔加工作业中,[为什么会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还可提高加工效率。因此,还应根据新工艺下钛合金部件的粗糙度测量结果,验证枪钻的可行性[写的目的是什么]。
在以往深孔加工中,零件表面粗糙度较高问题的产生原因为:切削液不达标或者铰孔余量大,造成零件尚未实现全方位铰磨。部分情况下,刀具锋利度不足也会造成该问题。据此,应借助下述方法予以解决:加工中应当选择刀锋锐利的铰刀,并且还应当调整好铰刀前角,一般不低于5°或不高于10°。同时,在选择铰刀时,还应当下调齿数,并注重排屑箱空间的增扩,保证经由锋利铰刀操作后,零件粗糙度达标率有所提升[2]。
(三)改善装夹方案[下段内容应该写做了哪些装夹改善,而不是应用别人的一个说法。]
装夹实际上指的是定位与加紧过程。在装夹期间应当结合深加工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装夹方式。根据以往装夹中多需要反复对刀的经验,可在现有基础上引进数控装夹手段,即借助数控机床的自动化功能,应用GIS技术,对槽刀、钻头以及镗刀等刀具的位置予以确定,并且还应借助粗实线表示法,将夹具的运行轨迹记录下来,之后可参照加工路线图分析装夹方式是否存在缺陷。此外,还可参照铝合金装夹改进方式,对钛合金深孔加工装夹方案的改善提出可行性建议。如借助真空吸附方式,将钛合金零件置于吸盘之上,借助密封条与压力表对零件与夹具表面密封区域抽取空气,达到真空状态后,会形成较大的压强,以此实现零件的牢固定位。
三、加工试验验证结果[开展加工试验,应该是对你提出的改善措施进行试验,而不是胡编乱造。][数据的出处没有对比,如何得来]
根据上述提出的优化措施,为了验证深孔加工改进方案的合理性,还需要运用仿真模拟试验,获取相关数据。以粗糙度试验为例,首先选择TR200粗糙度测量仪,能够评估11mm到51mm长度零件的粗糙度,误差在±10%左右。然后按照对比法判断本文提出的粗糙度改进方案是否可行。试验1:以3.2MPa冷却液喷射压力,对钛合金零件投放冷却液,并按照0.2mm的切削深度进行加工,0.1mm的铰刀齿进给量;试验2:切削深度一致,切削速度为每分钟50mm,冷却液喷射压力相同。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在切削速度上提时,零件粗糙度也会变大。因此,应避免切削速度高于每分钟50mm。
而在装夹方案与加工方法上也可运用对比试验判定其可行性。根据相关结果:设定本文中的装夹方案与加工方法为观察组,而找正法与常规加工方法为对照组,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零件加工精密度更高,且加工效率略高,值得推广。
结论:综上所述,钛合金在优化深孔加工工艺时,既能提升加工品质,又能改善其加工精度以及生产效率。据此,应从加工流程、粗糙度分析、装夹方案等方面着手,确保加工后的钛合金成品符合生产要求,促使钛合金零件加工在新工艺下拥有的良好的发展前景,以此实现钛合金材料深孔加工优化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海林,郭国强,蹇悦.钛合金复合深孔高效精密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04):140-142.
[2]刘战锋,谢健康.TC4钛合金深孔(钻削)套料加工系统及其刀具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47(15):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