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萍
合肥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目的 研究了解常见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检测系统提供依据。采集了生肉、卤菜、乳、发酵豆制品、水产品等五大类常见食品,通过增菌、分离培养、坚定方法,确定沙门氏菌属和血清分型。结果,442份样品中,检出22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4.98%,其中生肉类14.71%,水产品类7.14%,其余三类未检出。生肉类样品在7个地区均检出沙门氏菌,检出率未14.71%;水产类样品只在1个地区检出,检出率为23.33%。血清分型分属B、C1、C3、F等4个群7个型,菌名为德尔卑、汤卜逊、猪霍乱、巴尔多、阿贡纳、阿伯丁、马流产沙门氏菌,其中德尔卑10株。结论:生肉、水产品沙门氏菌污染比较严重,加工该类食品应该烧熟煮透和注意加工卫生以确保产品品质。
【关键词】食品 沙门氏菌 污染状况
【英文】ThisresearchstudiesthecontaminationofSalmonellaincommonfoods,andprovidesabasis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food-borne
diseasescausedbythebacteriaandtheestablishmentofadetectionsystemforSalmonellacontaminationinfoods.Fivetypesofcommonfoodsincludingrawmeat,braisedvegetables,milk,fermentedsoybean
products,andaquaticproductswerecollected,andtheSalmonellaand
serotypeweredeterminedthroughbacteriaenrichment,isolation
cultivation,andfirmmethods.Asaresult,in442samples,22strainsof
Salmonellaweredetected,withadetectionrateof4.98%,ofwhich14.71%wererawmeat,7.14%wereaquaticproducts,andnoSalmonellawasdetectedintheotherthreetypesofsamples.Salmonellawasdetected
inrawmeatsamplesin7regions,withadetectionrateof14.71%;in
aquaticproductssamplesin1regionwithadetectionrateof23.33%.Theserotypesaredividedinto4groupsand7types,includingB,C1,C3,F,
etc.Thebacterialames areDelp,Thompson,SwineCholera,Bardo,
Agona,Aberdeen,andSalmonellaAbortion.Amongthem,DelBase10
plants.TheresearchconcludesthatSalmonellacontaminationinrawmeatandaquaticproductsisrelativelyserious.Theprocessingofsuch
foodsshouldinvolvethoroughlycookingandparticularattentiontothehygienetoensureproductquality.
沙门氏菌种类繁多,目前世界各地沙门氏菌血清型有2500个以上,其中许多血清型菌能够在人和动物之间交叉感染[1]。我国有255个,其中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肠道病原菌,在国内外报道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占首位[2]。因此,研究常见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以污染水平,对控制和减少由于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检测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合肥市市场局对辖区7个区的五类食品(生肉、卤菜、乳、发酵豆制品、水产品)进行沙门氏菌污染情况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样品来源:共抽检五类食品442份样品,其中生肉类102份、卤菜类92份、乳类101份、发酵豆制品49份、水产品类98份,按照无菌方法进行样品采集,每份样品250克。
干燥培养基、微量生化管由合肥市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科玛嘉(ChroMagar)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由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诊断血清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1.2实验方法 增菌:无菌剪碎称取样品25g接种于225mLSC增菌液中37℃24h培养。分离培养:将增菌液接种于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上,37℃24h培养。鉴定:在科玛嘉平板上挑取紫色的可疑菌落,接种于双糖斜面,并作进一步的生化反应及血清型分型[3]。
2结果
2.1沙门氏菌检出情况 五类食品442份样品中,共检出22株沙门氏菌,总检出率为4.98%,其中生肉类14.71%、水产品类7.14%,其余未检出。见表1。
.png)
2.2五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分布状况 实验中,生肉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4.71%,水产品检出率为7.14%,卤菜、乳类、发酵豆制品均未检出。
可疑菌株经过沙门氏菌初步生化反应,乳糖(-)、葡萄糖(+)、靛基质(-)、PH7.2、尿素(-)、硫化氢(+)、赖氨酸脱羧酶(+),均符合沙门氏菌属特征。
2.3血清型分型 本次共检出沙门氏菌22株,用血清型分型,分属于B、C1、C3、F等4个群7个型,菌名为德尔卑、汤卜逊、猪霍乱、巴尔多、阿贡纳、阿伯丁、马流产沙门氏菌,其中德尔卑10株,其余均为2株[4]。
2.4菌株来源及分布 本次检出的22株沙门氏菌主要来源于生肉类及水产品类的三文鱼 [5]。
.png)
3.结论
沙门氏菌在人和动物间广泛传播,该菌不仅引起人类沙门氏菌病,而且在家禽、家畜中常引起动物性的沙门氏菌病[6],并污染食品导致食物中毒。据文献[7]报导我国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以肉类为主,在128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中,由肉类引起的由108起,占84.3%,日本以鱼类为主[8]。本次抽检的442份样品,涉及生肉、水产、卤菜 、乳类和发酵豆制品等五大常见食品和原料,检出沙门氏菌22株,其中生肉检出15株,以德尔卑沙门氏菌为主;水产品类检出7株不同型别的沙门氏菌[4],检出率23.33%,其余三类未检出,由此可见沙门氏菌在生肉、水产品类食品中的存在对人类有较大的潜在威胁。水产品中的三文鱼,作为一种生食的鱼类食品,如果生产、运输、储存,加工不当更容易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另据调查,食物加工者带菌率高达40%[9],这也是食品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建议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生肉类、水产品类食品的生产、储运、加工过程的监管,加强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管理,加工肉类食品时一定要烧熟煮透,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10],确保产品品质,防止沙门氏菌的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呈珠.山东省286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1):19-20.
[2]阎学燕, 张春艳, 黄淑华,等. 2011-2015年河南省开封市部分市售食品中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7(04):393-395.
[3]孟昭赫.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注解.微生物部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65 .
[4]陈玲、张菊梅、杨小鹃等. 南方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调查及分型[J]. 微生物学报, 2013, 53(12):1326-1333.
[5]尹德凤, 张莉, 张大文,等. 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研究现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27(011):55-60.
[6]洪文展. 市售肉品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及防控措施[J]. 肉类工业, 2005, 000(010):25-26.
[7]黄玉柳. 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及预防措施[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6):225-226.
[8]王军, 郑增忍, 王晶钰. 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氏菌的风险评估[J]. 中国动物检疫, 2007, 24(004):23-25.
[9]徐伟兵, 叶石兴等. 2016年惠州市惠阳区食品加工从业人员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带菌状况调查[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13 :76-77.
[10]王学硕, 崔生辉, 邢书霞,等. 餐饮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危害分析、污染调查与防控[C]//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两专委会,五省市学术联合学术会议暨环境辐射与健康防护学术交流会. 2013
作者简介:谢春萍,1968年1月出生,女,汉族,安徽合肥市,中级职称,大专,安徽省合肥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研究方向是食品和医药工程,邮编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