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雪荣
宁波明洲置业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提出,建筑行业也更加注重发展智能建筑,在设计智能建筑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将其环保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凸显出来。和传统建筑进行相比,智能建筑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非常符合绿色发展的需求,而且也能让建筑朝着更加高效以及低碳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
引言: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尤其是在建筑领域更是得到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智能化建筑当中能够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及通讯的智能化等。因此,在开展建筑智能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选择更加合理的方式,这样才能让智能建筑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建筑智能化设计的重点
在进行智能化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充分地把握设计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墙面以及天花板的设计。通常情况下,在设计现代化的智能建筑时,针对墙面这部分的设计都是使用架空地面或者是预制线槽等方式。架空地面这种设计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满足接线的需求,而预制线槽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解决地面的高差问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不产生高差的原则设计一个十公分之内的线槽,这样有利于布设线路。在设计天花板的时候,需要结合建筑智能化的设计原则,针对性地设计天花板的照明以及送风等内容。其次,特殊机室的设计[1]。在智能建筑当中中央空调控制室以及咨询中心等都是特殊机室。智能建筑的核心就是中央控制室,其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智能建筑的监控以及设备的运输等,在设计中央控制室的时候必须要凸显智能化的原则。至于咨询中心则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工作站点,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的传输。再次,节能设计。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节能的观念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推广。而在设计智能建筑的时候节能也属于一项重要的内容。在进行节能设计的时候屋顶属于关键的内容,不光需要体现一定的美观,还能充分地应用太阳能以及风能。与此同时,还得做好智能建筑的防震工作,确保整个建筑的运行更加安全。
二、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
(一)弱电系统
在设计智能建筑的过程中弱电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具体设计的时候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信号干扰屏蔽,可以把强电以及弱电的管井进行分离,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强电的电磁干扰到电信信号。如果是在同一个管井当中,还得保持相应的距离。结合弱电的电缆类型以及强电的电线电压,能够计算出最短的距离为三十公分,此外,空间尺寸以及设备用房之间的距离也需要保持三十公分。第二,灵活性。在设计弱电系统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后期使用空间可能增大等问题,诸如增加电缆数量以及设备电信系统等。多以在设计的时候需要确保空间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以免在后续进行扩充的时候花费更对的成本。可以在办公楼中设置一些灵活的网络接口,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重新进行排布的需求[2]。第三,防火。在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当中已经明确地规定了弱电系统的防火,当弱电管道穿过防火墙、楼板以及隔墙等位置的时候必须要做好防火构造的处理。针对竖向管井的检查门以及井壁也需要达到防火的相关标准。在主机房以及控制室需要建立相应的防火系统。第四,防水。在进行防水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为了让水平敷设的设备更加具有吸水性,诸如电缆等,必须要将其保持在地板上部以上的位置,可以借助搁架进行抬高。针对电信设备机房,可以将门密封起来,并且使用防水材料。
(二)热舒适系统
首先,非中心化环境控制系统。在布置设备的时候需要将其进行分散,通过化整为零能够减轻设备故障的不良影响,并且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等,还能够有效地缩短设备间的距离,整体的灵活性比较大。可以实现自主地调节温度以及照明度,让整个区域的控制更加个体化。其次,建筑节能控制以及热工贮备。在大型的建筑物当中需要设置相应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建筑技能控制系统能够对能源的消耗做出及时的反应,并且实现对防火以及照明等系统的监控,还能够将恒温控制器进行更改,将一些不合理的送风进行关闭[3]。而热工贮备设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能耗的损失,并且对制冷剂进行二次使用循环,还能够有效地减轻在地震过程中建筑物的摇晃幅度,从而在地震中实现平衡重量的效果。再次,人工照明系统。目前控制照明系统的硬件已经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原先比较落后的磁镇流器已经被电子镇流器所替代,从而实现对荧光灯亮度的调节作用。而且遥控开关的出现也使得手动开关逐渐被淘汰,可以将接收器在天棚上进行安装,然后借助遥控器来控制照明系统。在智能化控制的照明系统当中,还包括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同步门锁等。在通常情况下,写字楼都是使用荧光灯进行照明,而且将其设置成一米五左右的网格形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设置送风口、回风口以及烟感等设施。而照明系统的非中心化目前已经逐渐地取代了统一性的照明控制,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更加节能以及舒适。
(三)自然采光系统
通过充分地开发以及利用自然光,能够让自然采光系统变得更加完善,目前已经研发了较多的自然光控制设备,诸如新型玻璃以及自动遮阳设备等光线等[4]。另外,结合建筑要素以及现有的设备,也能够让自然光充分地照射到建筑的内部,诸如光导纤维、中庭以及遮阳百页等。在办公室安装自动遮阳百页,借助遥控器进行控制,能够实现自由转动角度以及上下收放。另外,在设计建筑布局的时候,也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诸如窗户的位置以及朝向等,这些都会影响到自然光的照射。
(四)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和传统的技术领域进行比较,智能化建筑技术属于一种新兴的高科技,目前该技术的发展并不是非常完美,一直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由于智能化建筑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建筑,它是综合了多个学科以及多个专业技术的一个整体性的建筑产品。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让多个行业以及多个部门共同协调才能实现[5]。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工程设计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通过实施智能建筑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环保生态学、仿生学等技术正在逐渐地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当中,让建筑更加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智能建筑是科技时代的一个重要产物,将通信、自动控制以及装饰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能够将建筑的实用性进一步地提升上来。在设计智能建筑的时候,必须要让智能化建筑技术与其充分适应,必要的时候需要将专业结构适当地进行调整,从而提升智能化建筑技术的水平。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智能化设计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为了让智能建筑的功能更加完善,并且充分地发挥出自动化的优势,必须要注重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智能系统以及技术,这样才能让智能建筑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挺生.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探讨[J].建筑电气,2011,30(07):53-55.
[2]王嘉俊,朱艳.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0):806.
[3]龙志辉,章仲波.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4(02X):219-220.
[4]应佐萍.从智能建筑发展看智能物业管理专业前景[J].价值工程,2017(13):104-106.
[5]张翼飞.数字化建筑设计模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