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钳工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期   作者:苏军
[导读] 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机修钳工课程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苏军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2

        摘要: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机修钳工课程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三大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高质量的机械钳工课程实践教学不仅能够为社会输送综合性职业人才,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地方机械制造业和机械生产行业的转型升级。由此可见,探索机修钳工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的作用,是深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研究、优化机械专业钳工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推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是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1 机械专业机修钳工课程教学现状
        1.1 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足
        《机修钳工》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其理论知识具有碎片化的特点,比如在基础的机械配件知识中,简单的螺纹工艺看似十分简单,但是在机械螺纹知识中,螺纹的形成、螺纹的旋向和螺纹的线数都是不尽相同的。除此之外,在螺纹知识中主要包括牙型、螺纹外径、螺距、头数以及旋转方向六个要素。学生在学习这些碎片化的理论知识时,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如果学生对这些螺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学生在机械维修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配件,从而降低维修工作质量。但是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这些琐碎的课程知识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基础的机修钳工知识可以等到以后的生产实践工作中再做进一步的掌握。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机修钳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2 教师的教学模式僵化
        在现阶段的实践指导过程中,很多《机修钳工》课程教师仍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在讲述机修钳工的知识点时往往采用“理论知识口授+重点笔记”的课程教学模式,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润滑剂的相关课程知识时,很多教师只会为学生讲解润滑剂的具体作用“机械润滑、机械冷却、机械防锈、清洗、缓冲、减震”,但是却不会通过直观的实践操作为学生展示润滑剂在机械零件中的应用过程。这种僵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机修钳工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教师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1.3 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
        开展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综合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机修钳工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而机修钳工理论知识是学生开展实习实训生产活动的基础。很多教师在课程中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好课程理论知识,就会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机修零件的固定方法时,很多教师通常会通过“理论讲述+图片展示”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的机械键连接、销连接、过盈连接和管道连接的知识,但是很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同的键、应用过盈连接等方法进行零件固定,导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2 开展设备保养活动的必要性
        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企业的生产与机械设备的应用密不可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故障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在实践指导过程中要从实践出发,推动学生学习设备的维护管理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来提高产品价值。那么企业设备维护是完成基础生产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效的设备维护工作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节约企业成本的重要形式。在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初级维护和二次维护的过程中,日常维护是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强制性维护行为,初级维护和二次维护是维修人员在生产故障时所必须要履行的工作职责。


        3 机修钳工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的作用
        3.1 机修钳工的基本操作方法
        (1)换位操作法。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机械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之后,部分部件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磨损,但是这种磨损是具有一定的方向的。比如很多曲轴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很可能一侧出现磨损而另一侧完好无损。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改变零件方向的方式,既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还能够降低零件更换的资金成本。
        (2)部分更换法。在实际的机械运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部件的部分功能失效,但是另外的部分并未失效,同时不影响零件的正常使用。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操作其余部件时将损坏的部件移除掉,使剩余部件与原始部件进行重组,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
        (3)维护尺寸法。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机械设备维护的过程中,会面临机械中部件只存在表面缺陷,但是整体上完好无损、不影响机械正常运转的情况。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更改部件整体的尺寸的方式,来“修复”“损坏”的部件,以避免零件的进一步磨损。为了满足机器原始部件的要求,应用尺寸修改的形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
        (4)设定维修法。设定维修法是指在机械维修过程中,针对一定类型的部件安装合适的套管。在通常的机械装配过程中,我们会使用两种类型的衬套,也就是常说的内衬套和外衬套。通过技术操作,在新部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从而形成最佳尺寸和形状最合适的部件,使部件能够在机械设备上继续正常工作。
        3.2 机修钳工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的应用与改进
        (1)当零件磨损的一侧或者磨损的方向比较明显时,我们可以先沿着一个方向进行零件的安装,在结构允许的前提下继续使用。(2)针对零件部分磨损严重但是机械其余部分完好无损的情况,我们要指导学生拆除已经损坏的部件,将新零件与原始零件进行连接。例如,当齿轮机械发生损坏时,可引导学生退火,并安装新。(3)金属紧固件的改进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易变形、不易焊钢铁铸钢件的裂纹。该方法主要用于密封要求高的部分,如高压缸或容器。首钢,通过研磨或钻孔的裂缝或垂直于横截面受损部分的波浪槽,波形形状与波浪槽插入。有时可以直接嵌入机体的各个部位,利用金属的热膨胀和收缩特性,在紧固组件被加热之后,将其放置在与紧固组件相同形状的被处理部分的受损部分的凹槽中,并且紧固组件防止期间收缩断裂。(4)针对磨损孔或者轴类器械磨损,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将外衬套或者内衬套安装在磨损部件上,然后通过再加工所需尺寸或者中间修复尺寸的方式,将回收部件的间隙安装好。(5)尺寸修复主要是指,修理人员在修复损坏部件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修复尺寸来确保零件与机械匹配的要求。
        4 结语
        综上,机修钳工作为现代化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保养技术人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在开展《机修钳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多采用工作页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课程实践指导形式,在教学内容中对机械设备分类、机械的一般特性以及结构特征等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对机修钳工的碎片化的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并在实习指导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制定实习任务书,强化实训项目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从而及时解决在机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择业道路奠定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廖雅茹.探究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的一体化[J].科学技术创新,2020(22):195-196.
        [2]姜海东.机修钳工与机械修理一体化之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01):137.
        [3]姜峰.机修钳工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的作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24):69-70.
        [4]卢国庆.基于机修钳工方面技能要求及创新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14):208-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