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公司项目研制风险管理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期   作者:郑林
[导读] 概略总结S公司项目研制过程风险特点,针对当前S公司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开展风险管理探索工作
        郑林
        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 概略总结S公司项目研制过程风险特点,针对当前S公司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开展风险管理探索工作,制定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和措施,可供相关项目风险管理借鉴。
        关键词: 项目管理; 风险分析; 风险流程

        1引  言
        在项目研制的各个阶段,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且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因此带来的影响程度。风险管理是指风险主体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证,可靠地实现项目总目标的科学管理方法。研制项目往往是复杂的巨系统,具有涉及学科领域多、技术难度大、创新点多、周期长、规模庞大、系统环节多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项目研制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了问题,都可能会导致产品性能下降、研制周期加长、研制经费超支,甚至任务失败。鉴于研制项目的高风险,必须对其风险管理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
        2 公司项目研制风险的特点
        ( 1) 随机性
        研制项目的风险无处不在,无法进行准确预判。虽然公司根据长期的研制经验和类似的数据统计,发现部分风险的发生规律,但这只是统计规律,每个风险事件的发生都具备随机性,对项目产品而言,对风险事故是零容忍的。
        ( 2) 概率性
        由于项目研制属于新理念、新技术转化为实物的过程,公司的技术水平尚未达到完全掌握的程度,特别是在新项目产品上需要进行攻关,没有数据基础和经验。研制过程中必然存在高概率的风险。
        ( 3) 规律性
        研制项目单个风险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是项目研制风险的发生也有统计规律。例如,进入新领域必然面临专业不对称风险,采用需要攻关的新技术必然会成为技术风险,研制过程中风险出现的概率逐渐降低但付出的代价却越来越高,不良的项目管理也必然会带来大量风险,风险的发生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等。
        ( 4) 可控性
        风险的可控在于事前的规划和统筹,大部分项目研制风险的发生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对待风险也不是无计可施,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识别真风险,制定真对策,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能够规避、化解,至少可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1]。
        3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缺乏风险意识
        S公司作为方舱类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更加重视项目实物产出,技术系统开展技术论证、设计研讨时,没有进行事前识别和系统性的规划,在研制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再进行临时处理,临时措施往往不能系统性地解决问题,项目产品在后续试验过程中暴露深层次问题,导致项目试验失败,然后开展问题分析、归零、整改落实等工作,项目研制进度滞后。
        3.2风险管理流程缺失
        S公司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开展项目总体策划时,管理人员零星罗列出项目研制过程风险项及内容,未对风险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风险造成的影响程度评估不全面,流程不清楚,方法不科学,过程环节遗漏,导致项目研制过程风险缺乏规划,风险识别不全,进而导致项目研制存在设计、试验验证过程反复,研制成本增加。
        3.3风险管控不到位
        因为风险识别评估不充分,公司项目没有建立风险应对方案,且缺少必要的方法措施,项目研制风险管控基本处于开口状态。如系统与分系统电磁兼容试验、设计技术状态改进验证情况、新研设备进度情况等没有进行管理,导致项目研制常处于不受控状态。
        4 风险管理的探索
        研制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及项目研制产品特点,从制度体系、流程构建、计划落实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升公司研制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4.1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通过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建立不同层级的风险管理组织,制定规范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和程序,提高型号研制全线的风险管理意识,确保型号研制风险管理措施得以有效执行,提升型号研制整体风险管控的能力和效率。
        4.2加强沟通,促进研制全线的有效协同
        在项目研制过程中,要以总师单位为中枢,副总师单位协同,必要时联合配套供应商,建立有效的项目沟通模式,形成顺畅的沟通渠道,确保风险信息在研制全线的有序流动,促进研制全线的有效协同,提升项目研制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2]。
        4.3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加强措施落实
        针对各种风险所制定的措施必须是可操作、可落实的,各项措施应纳入后续研制工作计划,并通过各种手段验证措施的有效性。风险计划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着项目研制进展及项目成败,因此,风险计划必须结合公司计划考核管理办法加以管理,落实奖惩措施,促进项目风险计划的实施,确保风险可控。
        4.4系统梳理,构建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根据风险管理要素,结合公司项目特点以及项目研制工程实践过程,从风险规划入手,进行系统定义,构建项目风险管理流程,见图1。

        

        (1)风险规划:属于顶层策划内容,主要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如确定项目研制产品性能、进度、费用等指标,制定处理风险的大致方案,以及衡量方案是否有效的标准,需要形成的文件、报告格式等内容。
        (2)系统定义:即对每一项规划的内容进行描述或定义,细化管控指标及内容,明确具体风险项。
        (3)风险评估:针对风险项进行各个方面的风险和关键技术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经评估通过后,进行处理,以此促进项目更大概率按目标实现。
        (4)风险处理:对风险进行对应方案落实的过程,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使项目风险保持在可接受水平。其常用处理方法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转移[3]。
        (5)风险监控:此过程为整个项目风险管控措施落实程度的关键,针对前述过程,按相应衡量标准对风险管理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在发现存在较大偏离情况时需进一步提出风险处理备选方案。
        5 结论
        项目研制风险管理工作是持续开展,反复迭代的过程。因为项目产品组成和研制工作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对于研制项目的风险管理,不仅是某一层级研制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然涉及到有关配套设备或分系统研制项目的项目管理,对于一个系统性大项目而言,分系统风险管理也是整个研制项目的重要组成单元。
        因此,针对S公司项目的研制进行风险管理,需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产品风险管理常态化运行机制,构建项目研制风险管理流程,并责成技术系统或相关部门落实风险管理要求,将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研制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以点带面促进公司各个研制项目、其他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程大林,田玉蓉 等.航天项目研制风险识别与分析探索[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9.
[2] 曹涛.航空型号研制项目风险管理探索与思考[J].航空科学技术,2016.
[3] 花禄森 等 系统工程与航天系统工程管理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