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期   作者:李森源 王燕玲
[导读]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水利工程设计也在不断发展
        李森源 王燕玲
        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市5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水利工程设计也在不断发展。以设计管理为例,当今的水利工程设计不仅强调专业发展,而且体现在设计管理上,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水利建设正在走创新之路。我国水利工程设计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能阻碍水利工程设计的进步。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运用
        引言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虽然水利工程截流的河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洪涝灾害,但由于蓄水量的增加,也使上游河道加宽或加深,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河流周边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自然界的天然食物链;另一方面,上游截流造成的下游河道断流也降低了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破坏了水流的自净,从而造成水资源污染。
        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首先,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无论是为人民生活生产提供用水,还是为防洪、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作用,都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更高追求的人文理念,即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其次,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在工业化程度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这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原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对土地、生物多样性、气候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利部门也意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为此,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案。此外,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也是为了满足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适应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运用所需要遵循的原则
        2.1综合性原则
        如果把生态水利工程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所包含的各种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都是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些构成复杂的水利工程综合体,决定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必须遵循综合性原则。
        2.2保护水体系统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主要是以水为主体进行的。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水系统保护的原则。把保护地表水、地下水等水系作为水利建设的内容,切实保护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不受污染和破坏。
        2.3保护河流生态的多样性
        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物种数量,特别是依赖水资源的动植物。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物种的多样性也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因此,生态环境与动植物的生存息息相关。只有保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才能有物种的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3.1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要求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当地水环境的保护,充分考虑水污染和防治问题,有效解决项目区水污染问题。此外,还要通过规划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自净能力。比如,减少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保护水生生物,再利用水生生物减轻自身的污染。


        3.2保护原有生态,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
        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要求尽量避免在原有河段空间内施工。需要考虑的是长期水流规模和流域范围。从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和结构的角度,掌握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制定适合当地水域发展的规划,提出完善的生态修复措施,它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之间的矛盾,既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又能长期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3提高水体自净的能力
        水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是我国整体发展的重点关注和要求。然而,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不容乐观。依靠人类的自觉意识很难避免水资源的污染。因此,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对于净化水资源、提高水资源质量、改善水质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注意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发展水利建设不仅是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利用,更是为了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水源,形成水体净化循环系统。这一含量主要取决于有机污染物氧化后变成无机物,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可增设鱼道,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氧气,有利于污染物的转化。
        3.4合理促进堤岸工程的建设
        堤防工程建设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重点。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不能沿用以往的堤防工程施工方案,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进行。在堤防工程建设中,为保证河内生物多样性,维护河流生态平衡,进行了多样化的堤防设计。同时,要对路堤周边的施工环境和土地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路堤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堤防植被具有蓄水功能,堤防受到水资源的冲刷。因此,堤防土壤中会储存一些水资源,水中的各种微生物能使堤防土壤具有一定的孔隙,无论是在高水期还是缺水期,都能对河流水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堤防能有效调节水量,保持水利设施的平衡。
        3.5统筹兼顾水生态水文化
        在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实施中,要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节能减排、环境与水源保护、水利文物及相关传说等内容,对水利人文精神、相关知识和法规进行实地宣传,使水利工程生态化成为具有文化和审美特征的综合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安全是第一前提,生态保护是基础,把文化、民生和实际的地理经济条件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现有的自然条件,充分满足当地群众的生产文化需求,工程建设与当地民生和谐统一。例如,在完成堤防设计方案时,大部分堤防实际上都建在当地居民居住区附近。因此,在保证堤防抗洪性能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环境建设条件,开展游憩娱乐活动,提升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生态特色。在不影响防洪措施的情况下,河岸上生长的植物不能全部清除,适当保留可优化岸边绿化效果。此外,要注意保护天然滩涂地区,同时对堤防周围的山体和空地进行综合改造,形成适合人们休闲锻炼的场所,尽可能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此外,还可以加大对水利相关知识、故事、艺术作品和法制发展规律的宣传普及,把生态理念贯穿于水利工程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始终把保护水文生态、构建和谐工程作为最终目标,使水利工程既有工程本身的特点,又有生态文明,进一步提高对区域环境和人民的贡献,真正体现了项目的生态理念。
        结束语
        总之,当我国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将生态水利工程应用于水利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无论从市场需求、水利工程技术发展,还是人们日益增强的生态保护意识来看,生态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都十分广阔。但是,要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依靠生态水利工程的先进科学技术,而且要从环境破坏的源头入手,并通过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分类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等,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愈和再生资源的生长争取一定时期,减缓生态破坏的速度。
        参考文献:
        [1]李俊.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分析[J].陕西水利,2018(6):275-276.
        [2]马洪海.试论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物业,2018(8):82.
        [3]陈育昌.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2):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