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君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大通乡水利管理站,137100
摘要:淡水养殖是淡水产品的重要来源,产出量稳定,产品种类可控性较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淡水养殖逐渐成为水产品生产的主要途径,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此,水产品养殖人员要应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关键词: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淡水养殖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概述
淡水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的影响,现阶段淡水养殖仍然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品种单一,极易引发一系列的生物疾病,影响水产品质量。在此背景下,养殖人员将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应用于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淡水养殖对水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使淡水养殖行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2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
2.1科学选择养殖环境
淡水养殖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库、水塘等内陆水域进行水产品养殖,应用淡水养殖模式,能够实现对水产品的精细化养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区域水环境的质量和水产品的产量,水产养殖人员在开展养殖工作初期,要对养殖环境进行科学选择,保证养殖环境满足水产品生长需求,符合区域水产生产标准。一般情况下,养殖人员会将水产品的养殖地点选在池塘,但就当前池塘水环境发展现状而言,池塘水质受工业污染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养殖区域不断缩小,水质环境逐渐恶劣,不能满足水生生物的生长需求,为此,水产品养殖人员要对养殖区域进行合理选择,先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在保证养殖区域周边无污染的前提下,优选交通运输便利、物流迅猛发展的区域,便于进行水产品的运输工作。此外,养殖人员要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进行生物培育,一方面,要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对池塘进行生态环境模拟,对水产品生长环境进行测试,另一方面,养殖人员要根据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含有量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向水中投放绿色植物,保持养殖池塘的生态平衡,促进水产品快速、健康的生长。养殖人员也要对池塘环境的最大承载能力进行综合判断,对池塘养殖负荷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水产品养殖工作顺利开展。
2.2优选养殖物种
水产品养殖人员在开展养殖活动前期,要对养殖物种进行严格挑选,根据池塘生物生态系统以及池塘水质,确定最佳的适应性养殖生物。首先,养殖人员要对各种水生生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环境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对池塘水环境的适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模拟实验,避免出现盲目选择水产物种的现象,对养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养殖人员要在水产品养殖期间,将不同品种的水产品进行科学培育,制定有针对性的水产品培育计划,普及和推广混合式养殖模式,合理控制池塘中水产品的养殖比例,防止生物种类和数量过多进而争抢水中养分,影响水产品的整体质量和产量,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养殖人员对水产物种进行选择期间,要结合池塘的实际水质情况进行物种选择,减少保护养殖环境方面的成本支出,同时,养殖人员可以根据生物物种之间的平衡性与稳定性进行物种选择工作,如养殖人员可以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将养殖业与农业种植业相结合,利用稻田环境培育螃蟹、田螺、泥鳅等生物,期间要关注生物物种的成活概率和生长要求等因素,选择成活率较高的物种进行养殖,推动农业和养殖业共同发展。
2.3选用饲料
在选择水产品的饲料时,要选择那些较环保的饲料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进行喂养,这对水产品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饲料的选择关乎着水生动物的生长速度,还关乎经济的效益。
在养殖水产品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水产品所需的营养选择营养均衡的环保型的饲料或者天然无污染的饲料,还可以在喂养饲料的时候搭配一些益生菌或者酶制剂进行喂养,这样可以提高水产品的免疫力,还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一定要记得不能加入任何激素,从而保证绿色养育。另外,还要掌握科学投喂的技术,要将投喂的次数、投喂量、投喂的时间、投喂的方法等进行合理的确定,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和病害的情况发生,减少养育的成本,提高水产品的质量。
2.4选择适宜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水产品养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改善水质环境、提供天然的饲料、增强免疫力等等。所以,选取一些适当地微生物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中占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在养殖水产品的时候适合养殖的微生物有很多,这就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用途和水质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进行养殖。比如说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最好采用复合的微生物制剂来进行培养,还要保证微生物的质量和来源途径,从而提高使用的效果。第二,在使用微生物制剂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水产品进行使用,还要把控使用的数量,要遵循有效适量的原则。第三,要注意使用微生物制剂的连续性,要根据水质的变化情况,定期的使用不同的微生物制剂,还可以使用微生物固定技术、生物膜技术等新技术,以此来提高池塘水质环境质量的调控效果。
2.5应用浮动草床技术调节水质
水质的调节在养育水生动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上面提出的两种方式调理水质以外,还可以用浮动草床技术的应用进行调节。这种技能主要是结合了大自然自身的规律,人类将高等水生植物或是改良过的陆生植物,用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池塘的水面上,然后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的机理,以此来减少池塘中富营养体中的氮、磷和有机物质,然后以收获植物体的方式将其从水中转移,以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这种方式效果很好,成本还很低,操作简便,从而提高了池塘综合立体高效作用。所以在水产品养殖中,可以将这一项技术和其他调节水质的方法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绿色生态养殖的目的。
2.6采用科学饲养方式
养殖人员在进行水产养殖工作时,要注重对养殖方式的调整和优化,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采用科学饲养法,养殖人员要注意对养殖饲料的选择,避免对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要选用营养结构丰富、不添加生长激素且化学元素含量较少的饲料进行喂养,加速水产品的生长;第二,采用多种水产共同养殖的方式,养殖人员根据养殖环境适当引进多种水产品种,丰富水产种类,保持养殖区域水中的生态平衡,最大限度地还原自然生长环境,降低水产品患病几率。
2.7疾病防治的相关措施
淡水养育的养育人在进行绿色生态养育时,一定要关注水生动物的疾病防御水平,要遵循共生性的法则。也就是说要促进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之间的共生。这样做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每个生物和植物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状态、共同生存的模式,所以为了满足自然界的需求,养育人员可以通过共生性的法则来加强水生动物抵抗疾病的能力,可以很好的预防疾病,从而可以形成一个管理体系。一般情况下,疾病的产生一般都是因为细菌这个问题,那么细菌的来源是由于水生动物的食物废弃物和排泄的粪便产生出来的。这是由于水体环境中没有分解者的情况造成的,所以在水体环境中种植一些植物,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氧气,这就增加了水体环境的氧气含量,可以为水生动物提供足够的氧气,从而促进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植物在生长的时候可以把水生动物的废弃物当作养分,可以提高成长的效果,更好的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3结语
淡水养殖工作中,养殖人员采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对养殖环境、水产品种类的科学选择,利用先进的养殖手段,调节水产养殖区域的水质环境,同时采取多物种共同饲养的养殖模式,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我国淡水养殖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赵志军.现代农业科技.2020(24)
[2]绿色生态淡水养殖技术的应用研究[J].唐庆忠.乡村科技.2018(17)
[3]进一步发展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及基层研究的思考[J].张天林.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