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亭
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邢台分公司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的广泛传播提供优良的环境,同时也给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基于网络技术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与多样性,无法有效地贴合传统的广电工程技术,为传统的广电信息技术的信息整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传统的广电工程技术需要融合各个媒体不同的信息传播手段,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中,以促进广电工程技术的良性发展,跟上时代的进程。
关键词:广电网络;技术创新:应用
1传统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虽然网络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但是以电视、电台为主的传统广电工程发展速度并没有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市场,压缩着传统广电工程的生存空间,制约着传统广电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电台的应用而言,随着手机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率的不断升高,电台的受众正在日趋减少,广播的收听率正在不断下降,因此广电缺乏对电台的创新动力,导致电台的发展越来越缓慢,不利于电台的长期发展。但是,随着网络电台的兴起,其个性化的收听模式可以帮助听众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收听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部分听众的喜爱,促进了网络技术在电台上的应用。
对于电视的应用而言,虽然网络技术对电视行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提升了电视的家庭普及率,但是电视台在收视率以及播放周期正在逐步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同电视台之间存在的激烈的竞争关系,然而非知名电视台在这种复杂的竞争中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大多电视台只是起着象征性的作用。同时由于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有着一定的周期性,再者电视节目中间穿插的大量广告也对受众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观众对电视节目没有任何的可控性,只能被动地接受电视台的播放周期。此外,网络电视的兴起,给公众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性,更加贴合公众的观影时间,多样化的评论以及弹幕形式的交流深化了观众的观影乐趣,这也给传统的电视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总体而言,虽然传统的广电工程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发展极为缓慢,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发展的进度。
2广电有线网络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2.1全媒体数据中心
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在向全媒体业务转型的过程中,面对多种终端屏幕、多种发布和传输渠道,需要通过统一的云计算平台来提高业务系统的弹性和扩展能力。全媒体数据中心可将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分发等各自孤立的环节转变为互联互通的信息岛,实现从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产品化经营、多渠道发布的全媒体流程运营,支撑起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视及新兴媒体的全媒体形态覆盖。新疆广电网络公司建设的全媒体数据中心采用成熟且灵活的架构设计,实现了资源的集中使用和集中维护,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弹性扩展,能够有效支撑基础资源业务、增值业务以及云业务需求。全媒体数据中心由基础环境层、IT架构层和业务层组成。基础环境层包括工艺布局、电气系统、暖通系统、消防系统等等,为整个全媒体数据中心的高效和稳定运行提供支撑;IT架构层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硬件设备,基于基础环境层建设并实现对业务层的支撑;业务层包括基础资源业务、增值业务以及云业务等。同时,管理域负责全媒体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资源管理等,具备对资源的部署申请、变更回收、统计监控、调度优化等能力,从而可实现对全媒体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资源的统一调度。安全域负责对全媒体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网络、区域边界以及计算等进行安全管理,保障服务全媒体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
2.2云广播系统
云广播系统采用5G、4G、WiFi、有线IP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广播信号的编码传输。
利用现有的通用IP网络技术(广电、移动、联通、电信运营的无线网络),无需独立搭建专用网络通信设备,将前端底层软件部署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上。在大型弱电工程项目中,可与云视频监控网络、云计算机网络等多系统共网,降低使用成本。应用先进的语音压缩技术,可在不同网络资源下进行自适应方式的语音压缩传输,耗费流量较低;终端之间可保持高度同步,时延小于40ms;可同步传输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常用办公文档演示等等。每个终端具有单独的逻辑地址,通过内置的数据解密软件,实现对前端平台内容的解码,并输出到相关的接口上,实现不同广播内容的输出,同时保证系统信息的安全性。
2.3广电5G+电网运维
依托广电700M网络覆盖的优势,我国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实现了700M网络支撑电力生产保障网络供服指挥系统,使广电5G迈出了行业商用的重要一步。陕西广电网络公司携手国家电网安康分公司探索5G网络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目前在安康市电力系统开通了包括办公区域、变电站、配电站三个不同类型的场所应用,建设了基于广电5G的多媒体调度指挥、VR全景视频等系统,实现了电力单兵指挥头盔、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及IMS智能话机等设备与电力桌面PC、调度指挥平台的无障碍实时高清视频通信和信息交互,实现了高清视频会议和多部门协同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置,还能实现人工智能场景识别、安全隐患自动拍照发送、在头盔和蓝牙手表端显示工单派送指令等,解决了跨网络5G终端的安全认证问题。在此基础上,陕西广电网络公司还将携手电力及相关研发单位进一步优化电力5G单兵指挥装置与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平台的实时高清视频协同应用,在电力配电网络5G超低时延保护等其他领域实现新的突破,通过广电5G更好赋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更好地服务地方建设、百姓生活。
2.4加快广电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建设
在做好统一运营体系、互联互通平台建设、超高清节目交换网络、国家级云数据中心及平台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提升广电网络对宽带业务、交互业务、超高清业务的承载能力,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和智能化应用等新业态,要重点突出新型家庭信息中心的建设,实现大屏小屏融合互动。此外,广电还要将无线、卫星、有线网络的功能有效融合起来,努力打造立体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数字经济产业的核心综合承载网络,大力培育智慧广电生态。另外,从IP化改造的必要性来看,实现端到端的全IP传输,有利于广电与全IP通信的融合,有助于广播电视与宽带网的无缝融合,有利于打造广电与5G相融合的新一代地面无线交互广播电视网络,以实现更好传输广播电视内容,提供更多形态的新业务、新服务的目的。
2.5创新信息终端平台
广电工程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信息终端平台,如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小视频平台以及各种电视电影APP等等,并且利用自身的优势提升其影响力,增加用户的黏性。例如湖南电视台创新的芒果TV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节目优势设置会员创收,并且提供节目的各种花絮以及幕后访谈,增加用户的体验度。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终端平台收集受众的喜好,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渠道,了解受众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节目推荐,进一步促进广电工程的发展。
结束语
有线电视网络具备用户基数大、覆盖范围广、网络环境安全等优势,在实现与5G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有线电视网络应当基于现有的接入网基础,大力推动使用基于C-DOCSIS技术的接入网来实现5G信号的室内覆盖,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赋予同轴电缆资源新的活力,满足用户对5G室内信号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的需求,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络作为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超.浅谈广播电视网络在5G时代的发展[J].科学与信息化,2019(21):61,65.
[2]石小艳.网络技术在融媒体广电工程技术中的应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