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畏
国网绥化供电公司 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摘要:这些年来,我国设立了一系列的智能变电站,同时也提高了电力供应的强度。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是目前电网安全和稳定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对智能变电站的工作熟练掌握,并对其有专门的调试和维修工作。而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应针对变电装置的各个方面来展开测试工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开展调查工作,既保证了变电站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又为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应用
引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电力市场需求量逐步提高,不仅电力系统的建设逐渐增加,而且规模日益扩大,虽然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由于电力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一旦在运行当中出现故障,势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所以针对于此,则需要加强保护工作力度,通过继电保护系统的有效应用,促进智能变电站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1智能变电站基本概念
本质上,智能变电站是由传统变电站演变而来的,即通过数字平台,应用IEC61850标准,结合多项参考知识点,如通信规范以及相关变电站理论等,达到智能变电站内外部设备信息的共享与配合。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收集与处理的方式,可以实时调整和控制智能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还能合理分配电能。基于智能变电站特有的高度集成特点,实际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借助智能化操作、一体化的信息传输与运维方式,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系统运行。此外,通过核心网络通信技术实时控制智能变电站设备,用更科学合理的操作与管理方式,提升变电站的运维效率,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影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关键因素
造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产生故障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一)由于智能变电站当中部分继电保护设备长期处于户外工作,所以外界气候因素和自然因素能够直接对设备造成影响,比如湿度或是温度发生变化,或是腐蚀物质的堆积,都会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不仅会导致设备短路,而且一旦故障扩散,势必引发更加严重的危机,造成供电企业大量经济损失,并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除却日常自然条件变换外,自然灾害也是影响设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造成继电保护设备出现故障的人为因素,大致体现在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不足,(二)在设备的实际应用当中,由于自身专业水平缺乏,或是职业精神模糊,都会影响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进而导致设备产生故障,并且由于设备对于继电保护以及智能变电站具有明确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日常工作当中还应当定期进行养护和维修,而一旦工作人员自身意识缺乏,同样会导致设备内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进而在长期的工作当中形成故障。除以上两点因素外,设备自身的质量以及自然老化也是造成故障的主要成因,所以在实工作当中,则需要电力企业能够全方位进行把控。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措施
3.1继电保护系统的总体调试方法
保证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便是对电网稳定运行的保障,因此必须做好每一项的调试工作,妥善的继电保护整组试验才能对智能变电站的总体运行质量得以提升,以前的试验装置和智能操作箱主要使用电缆输入和输出来进行智能保护装置的相关动作信息。此外,工作中信息传递给操作箱,需要进行闭环测试环境。所有的继电保护系统的调整工作都必须与各个节点单元联系在一起。因此,传统的调试需要使用搭配各类传感装置才能进行调试工作。
在开展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时,如果测试操作直接从端口进行调试工作,必须关闭所有光纤操作设备。同时,系统中的其他人设备也应该有相应的功能调换。这样可以有效地检查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并大大减少由于操作失误对设备带来的损坏。针对于在当前工作中调试继电保护系统,要检查交换机端口的开关配置,并对其进行更改,而当系统进行调试时,可以直接对配置设备进行系统操作,使用光纤装置检查设备的端口,并进行调试,针对每个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操作,可以保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的质量。
3.2优化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工作当中,应当选取更加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保护模式,在间隔型保护模式中,可以选择直采直跳,而如果是多间隔型保护,则可以通过SV或GOOSE组网模式。在电压限定延时的情况下,则需要确保系统能够在过负荷的情况下发出警报,以便于维修工作及时展开。此外,在继电保护系统中的间隔层和站控层中,除却需要通过断路器实现自动开断外,还应当开启后备的保护系统,避免由于开关失灵导致保护工作缺乏有效性和及时性。针对继电保护系统所进行的故障检测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对科技设备良好的应用,通过设备的可视化功能,更加直观的发现故障情况,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3实施系统状态在线监测技术
分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状态,在线运行系统的监测技术,确定主要电气设备以及电气开关的运行情况,这个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将智能监视器和国际标准电路网络传感器与网络数据处理中心相结合,对电气设备和电气开关的工作状态进行在线观察和监测。这样可以及时消除设备在工作中的异常现象,从而使技术人员能够在正常工作中及时发现系统的故障,并对异常现象可以做到及时处理,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保证消费者安全稳定地使用电力,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4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
有效应用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有助于运维人员的日常巡视工作,即春秋检作业维修与管理工作中能避免部分错误的控制指令发出。具体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可分为3个环节。(一),装置控制环节。该环节重点内容为综合分析控制,以提升就地装置应用性能。(二),实际操作环节。该环节需要结合实际的设备操作情况,应用防误技术处理与协调各个相关设备。(三),就地运行环节。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针对装置中存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全面执行相应的就地操作。另外,也可以针对装置中存在的其他就地操作项目构建防误系统。最后,针对构建防误操作规则库进行分析,了解防误规则库还细分为设备操作、主动式防误规则库等,需进一步了解其储存设备的操作。综上所述,要从具体实际的线路保护系统和变压维护系统中落实其防误操作,以避免出现对应的闭锁情况。
结束语
根据我国能源分布与负荷消费地域分布特点,智能电网建设是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采取的电网发展方式,对各类能源,尤其是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计入和送出适应性强,能够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高效率配置。国家对智能电网的建设相当重视,已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骆枫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智能移动运维系统设计[J].新型工业化,2018,8(12):31-34
[2]张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所面临的若干问题探讨[J].电子制作,2019(22):99-100+49.
[3]熊迪.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6):138-139.
[4]肖克,陈常曦.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线运维系统关键技术[J].数字通信世界,2019(06):57.
[5]彭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J].时代农机,2019,46(11):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