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升建筑安全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7期   作者:金艳
[导读]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重难点工作之一,因为其设计成效与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施工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金 艳
        新疆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830054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重难点工作之一,因为其设计成效与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施工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一直以来都可以得到建筑设计单位高度的重视。但因为建筑结构设计包含诸多的专业知识,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如何确保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尤为关键。本文重点从建筑结构安全性设计原则、加大施工现场勘察力度、严格执行结构设计安全监管方案、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做好设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工作五个方面来分析论述建筑结构设计提升建筑安全性的要点与策略。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安全性;结构合理性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较多,属于与建筑安全性联系最为紧密的工作,因而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尤为重要。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若是设计阶段的结构设计质量不佳,势必会导致建筑工程后期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沉降、坍塌等严重性的质量问题[1]。为此,在设计阶段便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开展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结构设计工作,充分确保结构设计工作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本文结合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从多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提升建筑安全性的要点与策略。
一、遵循建筑结构安全性设计原则
        结合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特点,为充分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设计人员需要严格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①结构完整原则:设计人员要采取合理措施来保证建筑结构有充分的完整性,以便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依然可以有足够的强度。总的来说,需要把控好四方面的要点。一是充分确保所设计的结构坚固性和耐久性均满足要求;二是在建筑结构设计时,严格按照建筑物的所处位置来开展构造设计工作,满足实际性的功能需求;三是考虑到一些建筑细部构造设计会对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造成影响,因而在设计时要对建筑结构是否美观大方加以考量;四是在落实结构完整性原则时,除做到因地制宜外,还可以积极引入多方面的先进技术,最大限度提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②高度适宜原则:在结构设计时遵循刚柔并济的原则,确保建筑物结构刚度合理,抗形变延展能力良好。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若建筑物结构的刚度过大,势必会导致其抗形变延展能力受到影响,实际使用时更易发生整体垮塌这一安全事故。而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结构刚度,若结构刚度过小必然会导致建筑物抗击外部冲击力的能力降低,更易发生整体垮塌[2]。
        ③整体结构协调性原则:建筑结构安全性设计涉及较多的专业性知识,会涉及到较多的参建部门,这需要积极做好设计过程中的协调工作。相关的人员要密切协调配合,做好建筑信息的共享,以此顺利完成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确保建筑物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可实现。
二、加大施工现场勘察力度
        施工现场勘察工作对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影响是直接且巨大的,为此在开展结构设计工作时需要给予施工现场勘察工作高度的重视,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开展全方位的勘察工作,获取到准确的勘察数据。设计人员获得施工现场勘察数据后便可以以此为依据开展设计工作。
        结构设计师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阅读勘察报告,这与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息息相关,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总的来说,结构设计师阅读勘察报告时要重点把控好以下原则:①详细检查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确定是否和规划平面图保持一致;②检查施工现场的高程是否与勘察报告场地的标高一致。

原因在于开展施工现场勘察工作时,在没有取得准确的高程的情况下会假定一个相对高程,后续需要换算,为防止换算结果出错,需要重点检查高程;③对施工现场的土层分布情况作全面的勘察,以此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基设计参数,防止存在软弱土层;④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认真研读岩土勘察报告,其中的抗震设计与地基基础设计工作均要严格遵循岩土勘察报告来执行,保证相关的设计参与符合要求。
三、严格执行结构设计安全监管方案
        健全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监管方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结构设计安全监管方案,强化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把控能力。具体来说,设计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建筑工程设计要求来优化设计方案,并对一些严重性的安全隐患制定安全监管方案。另外,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各个主体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同力度,共同合作。以政府部门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来说,在实际执行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监管职能时,政府部门下的每一个监管机构均需要强化自身的监管职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开展监管工作。比如在监管过程中要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质量开展全方位的审核,对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优化完善,充分确保设计图纸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方案的更改设计时,要做好更改部分的记录,便于后续工程监管与审核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设计质量会对在整个建筑物的质量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结构中要特别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充分确保建筑物抗震设计质量,从源头上来解决抗震问题。总的来说,在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①在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应用多种技术和措施来提升建筑结构的承载力、抗震能力,全面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②设计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情况开展全面的勘察,获取到准确的数据,以此为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③建筑结构设计时要最大限度保障主体与其他结构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强化建筑结构。
        ④建筑材料质量会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要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墙体、大梁和钢筋等起主要支撑作用的部分更要注意,使用性能最佳的材料[3]。
        ⑤地震发生后对整个建筑物的破坏是以释放能量的方式来实现的,要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便需要合理设计建筑结构,以此来分散地震所差生的破坏性能量。就目前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来说,坚固的建筑构件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可很好的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值得应用推广。
        ⑥在建筑结构设计时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抗震方案,同时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抗震抗倒塌性能设计,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物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五、做好设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工作
        设计人员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会对结构设计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要将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来对待。一方面要不断强化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设计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组织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设计人员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性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与其他的参建部门交流沟通,做好信息共享,共同确保结构设计质量,满足安全性的设计要求。
六、结语
        在开展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条件和相关的规范标准,做到因地制宜的设计建筑结构,充分确保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科学性。鉴于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有很强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实际设计时要重点从把控建筑结构安全性设计原则、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等方面来着手,以此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满足建筑设计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哲.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及解决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9):21-22.
[2]韩庆,菅强.市政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0,562(03):175.
[3]高文君,潘磊.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有效措施[J].四川水泥,2020,285(05):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