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峰
浙江宏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是重要部分之一,在施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建筑物支撑与加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深基坑施工中需要每一个环节相互配合,且要人力与物力方面的支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技术管理,就能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鉴于此,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
引言
由于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认识还不全面,这使得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效果较差。要实现其价值,就需要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这可以在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所谓的基坑工程,实质就是一种同时兼顾了支护体系、土方开挖、支护施工的综合工程项目,特点为有着极强的技术综合性、风险大、安全储备小、临时性。基坑支护设计可靠性、可行性与合理性关系到工程最后的安全、工期与造价。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有着许多种类型,比较常见的有内支撑结构、锚拉式结构、悬臂式结构、重力式挡土结构、土钉墙以及放坡。不同条件使用不同的支护方法才能够保障工程可行性与安全性。相对来说,城市的空间比较狭小,故有着较高的土地综合利用率。为了提高工程立体和层次,就需要做好支撑工作,因此社会中出现了许多内支撑结构项目。在大型的超深基坑中,内支撑支护是非常常见的。内支撑支护由挡土结构与内支撑系统两部分共同组成。施工的时候,挡土结构负责承担基坑作业中的水土压力,并且可以防止压力传导到支撑结构,防泄漏效果非常好,能够极大的提高超深基坑的施工质量、作业水平。支撑系统包括竖向与水平两种体系。支撑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两种类型。内支撑支护的竖向使用钢结构,便捷性突出。安装后这种结构的支撑能力非常好,可以很好的减少时间效应的负面影响。
二、现阶段深基坑作业施工管理问题
2.1结构不合理
为了保障深基坑作业质量,设计环节十分重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参考勘察环节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参数。开挖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支护结构位移、内力、外土体变形一类的状况,这些意外影响重大。施工技术的参数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勘查数据失真的情况都会影响到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选型,影响重大。
当前土压力的计算大多会用到朗肯土压力理论,这是一种平面静态设计原理。但众所周知,土压力本身会受到空间效应作用,开挖过程中,土体蠕变稳定性降低,土压力此时又会受时间效应作用。所以支护结构的受力可以看做是对空间动态的平衡。
深基坑支护中必须提前做好支护结构数据的计算工作,围绕计算数据结构设计更合理、科学的支护方案、支护体系。当然支护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当前国内没有精准计算手段与方法。所以施工中才会经常出现实际施工数据和计算结果不匹配的状况,无法保障深基坑支护效果。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数据计算,大多会用到等值梁法。当然结构计算中误差非常大,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土层采样的时候,存在土质不确定性和土质随机性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准确度与合理性。
2.2开挖不合理
开挖深基坑的时候,出土方案直接影响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期与稳定性。所以深基坑土方的开挖参数与顺序、结构换撑、内支撑施工养护都要考虑基坑的支护结构整体受力条件。要综合考虑施工的工期、基坑条件、周围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绝不能盲目施工,一定要先开槽支撑随后进行挖掘,在分层作业中操作,不可以出现超挖的问题。
从过往深基坑作业的开挖经验可以了解的是,深基坑作业经常会出现空间位移这种情况。深基坑内部存在两边小中间大的状况。
这种形状对于基坑边坡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干扰与影响,甚至会导致建筑物质量无法保障。之所以会有空间效应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设计人员在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制定中,用到的是平面法处理。比如深基坑支护中有规则性与细长条一共两种结构。规则性结构有着难以处理的问题会变成空间问题,细长条结构则可以靠着平面法处理问题。
2.3不重视交底
深基坑作业前,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支护程序、挖土程序,这样才能够提高基坑的支护稳定性,降低变形概率。施工前要做好施工交底,为的是确保施工计划足够合理。施工的时候,因为施工单位非常看重自身经济效益,所以为缩短工期往往忽略交底工作,结构变形在这样的条件下出现,无法保障工程质量、工程水平。
三、施工过程的深基坑支护技术管理
3.1合理选择支护技术
施工的时候,可用支护手段非常多,不同手段特点不同,故适合用在不同的操作环境、操作条件。常见的有悬臂式支护、混合式支护、重力挡土墙支护。施工单位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好现场勘查,结合工程需要和现场条件选择匹配的支护方法。重力挡土墙支护就是靠自重支护深基坑,保障内部稳定性、平衡性,提高工程质量。混合支护结构则依靠锚杆支护,在混凝土表面使用,形成支护结构,承载力很强。悬臂式支护直接作用在施工现场的岩层,靠着岩层的强度创造稳定支护环境,当然对于现场的地质有很高的要求。
3.2规范施工顺序
施工的时候必须认真对待支护的每一个流程,顺序方面,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操作,不能随意更改工序,要保障基坑的支护安全性与稳定性。不同环境有着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单位要做好勘查信息的汇总,合理安排工序,保障施工安全、有序推进。支护中有许多开挖方法,假设施工区域平面尺寸很大,就要根据平面布置与整体强度要求确定施工工序。挖方前做好挖方边界分析,确保挖方分层可行与合理。要保障基坑有稳定坑底支撑,以防维护出现变形,影响建筑物安全。基坑支护的时候要做好操作顺序规范,控制好施工方法和施工速度,提高工程安全。
3.3合理开挖基坑
基坑作业的时候时空效应是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要减少土体位移带给工程的负面影响,处理软土地变形与基坑不稳定。时空效应法有充分考虑深基坑的空间效应作业步骤和施工时间,按照基坑的规模、支撑结构、围护墙体、几何尺寸布置。以基坑的施工条件、地基加固要求,按照限时、均衡、对称、分块、分层原则施工。该理论是应对基坑变形的有效手段,可以很好的保护周围建筑物、临近隧道、地下管线安全,保障了施工效率且节省了大量的工期。在操作中综合利用深基坑岛式开挖、盆式开挖,确定分层分块的施工参数,减少支撑的暴露时间,这样才能够保障时空效应理论作业效果。
3.4合理制定监测与施工方案
为保障深基坑作业效果、作业质量是离不开施工环节的施工、监测工作的。施工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的参数、步骤以及顺序。绝不准许出现支撑系统滞后与超挖问题的发生。另外有必要制定合理且科学的基坑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压力变化、周围建筑物沉降倾斜、地下管线沉降、周边道路沉降、支护结构位移与应力应变。使用有效举措应对和避免超限问题发生。要提高基坑止水降水重视度,以防出现地基土上冒、管涌、流沙一类的问题。深基坑支护的时候会用到很多大型设备,要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对于容易出现施工问题的区域要设置警示牌,提高人员重视度。施工单位应定期展开人员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监督意识、管理意识。加强技术交底,这样才可以保障支护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水平,相应的建筑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就必须及时改变思想观念,重视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后续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施工进度,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开展,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文洲.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四川水泥,2020(01):193.
[2]余炎.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居舍,2020(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