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环保现状和对应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7期   作者:陈朝阳1 刁心耀1 李亚丹1 王颜丽1 李克昂1
[导读]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推广之下,我国也对能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陈朝阳1 刁心耀1 李亚丹1 王颜丽1 李克昂1
        镇平县生态环境局,河南镇平 473000
        摘要: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推广之下,我国也对能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绿色化、生态化的美丽新农村,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利用新型能源代替传统能源。本篇文章对农村能源环保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现存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四点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希望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能源环保;新能源;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1  前言
        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不再只是单纯的能源使用问题,更是关系到农村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绿色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能源与环境保护等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我国农村地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平衡好居民与能源使用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管理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地区能源环保的现状与其相对应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之间,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下文将对其展开详细的讨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2  农村能源现状
2.1  农村能源的来源
        农村地区能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自然资源以及农作物,除了这二者以外,清洁型能源在农村地区也有较为广泛地应用,比较常见的例子有:在夏季,大多数农村居民通过太阳能方式烧洗澡水、以家庭为单位建立沼气池、对人畜粪便利用进行优化等等。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的增加,再加之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在短缺的状态,农村居民为了获取更多的能源,对大自然进行了过度地索取。这样的情况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另外,农村地区大多数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能源获取手段了解较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去获取能源,这就使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2.2  农村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
        目前阶段,农村地区对能源的利用上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其一,在对农村化石资源进行开发时,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其二,对于可再生性能源的开发也存在问题,对生态环境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我国农村地区,一般是以燃烧煤炭作为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燃烧过程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这属于生活型污染。农村地区普遍使用的燃烧炉,会使煤炭燃烧的不够充分,排出的烟加重雾霾现象;燃烧后的灰烬随意倾倒,破坏当地水资源,岸边植被养护能力被削弱,河流内部的泥沙量增多;地表水资源质量下降,有机物质含量降低。
3  农村能源环保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3.1  农村居民缺乏能源环保与生态环境建设意识
        在推行与能源保护相对应的生态环境建设理念时,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较多问题,其中最为普遍也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匮乏。我国农村居民在能源使用方面,比较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1]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大部分居民并未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之处。我国一直以来都属于农业型国家,农业文明发展历程较长,使得现今我国农村地区推行环保能源进程受到阻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推进也不足够顺利。
3.2  农村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而言,在进行环保能源推进工作时,我国起到主导作用的是社会上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也是将能源环保工作作为一项公益事业进行推进。然而,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这项工作是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善项目的各项内容。但是,现如今有关部门对能源环保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扶持力度较弱,实施补助的范围也比价小。这也就意味着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完善,使得许多项目都无法继续开展,[2]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能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情况,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


3.3  管理力度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于新型能源的应用也在逐步扩大。我国的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在使用新型环保能源,例如家庭沼气池等等。但是,沼气的使用需要有严格地限制,需要小心谨慎地使用,以免发生安全问题。在此类问题上,也就是新能源使用安全规范上,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管理力度不足等问题。管理上存在疏忽,就使多数农村居民不能规范地使用沼气池,例如:服务体系不完整、技术水平低下等等。[3]除此之外,在村一级别的服务网点数量很少,不能对本村居民的沼气使用进行及时地指导,进而使得新型环保能源的推广遭遇阻碍,且使用过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  农村能源环保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4.1  积极推广新能源,创新农业生产技术
        应当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能源环保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除此之外,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建立起符合农业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应加大对于农村建设工作的扶持力度,提高资金投入量,广泛吸收社会各类资金,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农村生态建设工作之中。与此同时,需要进行新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例如:使用太阳能路灯代替传统路灯、采用风能发电装置等。在进行新型环保能源推广时,在宣传教育过程中也要教给居民节约能源、保护环境。[4]使居民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使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4.2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建立绿色生产试验点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居民在进行土地灌溉时,采用的仍然是漫灌这一方式。这一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一旦操作过程不规范,很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在对农田进行灌溉时,需要采用新型的灌溉手段,对传统方式进行创新,使用更加节约且效率更高的灌溉方式。因此,滴灌技术应当得到大面积地推广,可以技术可以使农业用水准确地传送到农作物最为需要的位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情况。
4.3  采用生物防控技术,严控农药使用量
        利用生物技术,用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去消灭害虫,或是使用微生物技术控制害虫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应当积极进行环保型害虫防护技术的研发,并在研发成功后积极进行推广,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将绿色化发展理念逐步向农村地区推广。在农村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时,应积极采取无污染的技术措施,尽可能降低技术手段对于环境的破坏,这样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村地区的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对技术积极进行创新,不断推行绿色生物防治技术。
4.4  加强管理农副资源,提升秸秆利用率
        在当今信息发展积极快速的时代,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应当全面使用信息手段,并以此为基础,对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境起到监管作用,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农业发展。例如,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使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利用数据信息,开展工作、精准判断、分析数据、推定结果。在对农业资源进行开发时,应当将“废物”变为“宝物”,将农作物的残留物进行再加工或重新开发,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作物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
5  结语
        在新时代发展理念下,在发展农村经济同时,也不能放松环境保护工作。使用新型环保能源去替代传统能源,可以降低传统能源对环境的损伤,提升农业种植效率,以及农业生产工作的质量。除了将传统能源进行替代以外,还要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计划,政府应加强对这一工作内容的监督与管理,强化资金支持,引导农村居民提升环保意识,大力推广环保技术,避免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将农作物废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全面推进落实垃圾分类,建立起统一的垃圾处理厂。除此之外,还应深入研发生产技术,加大生产设备的开发,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的生产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郭松朝. 农村能源环保现状与生态安全建设的思考[J]. 山西农经, 2020, No.268(04):92-93.
[2]孟祥军, 王红伟. 浅析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
[3]周亚荣. 探微农村能源及环保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 605(12):227.
[4]吴昊. 农村能源环保现状与生态安全建设的思考[J]. 河北农机, 20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