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军事化矿山救护大队 山东邹城 273500
摘要:在矿产资源开采领域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矿山灾难风险,这些灾害通常会带来重大人身安全事故与财产损害,因此,相关单位应该提高矿山抢险处理的质量。而矿山事故处理的本质就是器械与使用者的科学结合,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对技术装备进行科学管理就成为了值得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做好矿山抢险处理技术装备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科学理论知识,提出一系列矿山抢险处理技术装备科学化管理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的矿山安全做出一些理论贡献。
关键词:矿山抢险;技术装备;科学化管理
前言:矿山救护队是处理矿山灾难事故的专业队伍,队伍内的成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救护知识,通过对救护装备的使用,最终达到救护安全的目的。一次成功的救护工作应该保障三个层面的安全:自身安全、救护对象安全、企业财产安全。在救护过程中,影响救护安全的因素有三点:矿井条件、指战员条件、装备技术条件。其中,技术装备是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任务执行的成功率。
一、做好矿山抢险处理技术装备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
矿山事故按照实际损失可以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在实际生活中,引发矿山灾害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山体滑坡、技术因素、气候灾害等,根据矿山灾害划分标准可知,矿山灾害与事故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相关,一旦矿山事故可以获得较好的救援,那么其所造成的损失是有限的,因此,矿山救援事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被相关部门重视。
根据官方文件《矿山救护规程》中可知,矿山抢险处理队是进行矿山事故处理的专业队伍,在实际工作中,该组织通常配备着先进性、专业性较强的救援设备。在救援过程中,影响救援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三点:(1)矿井条件。矿井的所在位置、深度、通风等具体信息都会对救援任务的执行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在不同的土质类型进行救援作业难度不同,较软的土质类型在挖掘过程中甚至可能出现二次塌方的危险,对内部人员造成二次损害。(2)救援人员条件。救援人员的素质会对救援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来说,由于矿山救援任务存在难度大、复杂性强的特点,因此救援人员的技术能力、身体素质、甚至是当天的情绪等因素都会对救援任务的执行造成较大的影响。(3)技术装备条件。具体来说,救援队所持有的救援装备、技术的先进性与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救援任务的完成度,装备安全系数高、人员的操作规范都会极大的增强安全救护任务圆满完成的可能性。
因在以上三者之中,矿井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相关单位如果想提升救援质量与效率并保障救援过程中的安全性,那么就必须对矿山抢险处理技术装备进行科学化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增强装备的性能、增加救援人员与装备的契合程度,进而大大提升救援的安全系数与成功机率。
二、矿山抢险处理技术装备科学化管理措施
(一)组建装备管理机构
为了对矿山抢险处理技术装备进行科学化管理,建设相应的装备管理机构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个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也能通过“专门岗位,专人负责”的方式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应该选派一些业务水平较高,具备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到装备管理部门。其次,救援单位应该对这些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其具备先进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通过此方式,才能是装备科学化管理在实践中能够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二)整合抢险装备信息
在相关管理组织建立完成之后,相关单位应该重视整合抢先装备信息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为了掌握矿山抢险处理队的实际工作情况与装备信息,进而做出相应的技术处理与问题解决措施,相关单位必须将矿山抢险处理队的所有装备数据进行统计、更新以及上报,根据数目、种类、规格、价格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与建立电子档案。此外,如果相关单位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也可以在单位内部建立局域网,进而实现装备信息的实时查阅、上传与更新。通过这种方式,相关单位能购更加了解自身的装备情况,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救援策略,有助于提升矿山事故救援的效率与矿山工作安全性[1]。
(三)加强装备制度建设
对于抢险救援装备,抢险救援队应该制定相应的分级管理制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个人装备保管制度、小队装备保管制度、中队装备保管制度、大队装备保管制度。具体来说,在制度的制定环节,相关人员应该秉持着实用、严格的原则,将装备管理的具体职责下放到个人,使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其次,对于特殊情况下装备的管理,相关单位应该保证一定的灵活性,如果保管位置出现了变化,相关人员应该立即将对应的数据库更新,以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情况,科学进行设备资源的调配工作[2]。
(四)制定操作细则
为提升操作人员与抢险设备的契合度,相关单位应该制定科学的操作细则。具体来说,矿山抢先处理队应该将收集到的装备信息进行整理与定期更新,制定出相应装备的操作细则,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发放到一线工作人员的手中。其次,管理部门也应该发扬创新精神,将部分操作不规范造成灾害的视频、图片资料传递给一线队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增强掌握操作细则的必要性与信息传递的真实感,进而激发一线救援人员的忧患意识与学习积极性。最后,对于一线人员必须进行操作细则的考核,合格后才能执行相应的抢险救援任务。
(五)定期开展实操培训
定期对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技术的培训也十分必要,只有提升了救援人员操作装备的灵活度与熟练度,一线人员才能在实战中发挥更强的能力,进而提升抢险工作的效率。例如,在使用氧气添加泵之后,操作人员一旦未采用相关操作队其内部的水分进行排空,那么该设备很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长此以往,设备甚至会报废,进而无法满足救援任务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对一线救援人员进行装备实操方面的训练,在确保其掌握设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实操灵活性,进而保证救援任务完成的效率[3]。
(六)定期进行实战演练
在实际矿山抢险处理行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装备的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未经历过实际抢险救援任务的新手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处置,很容易导致装备受损或者人员伤亡。
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必须重视定期开展综合训练演习的重要性,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一线人员进行矿山抢险的实战演习,对实际抢险过程中常见的情况进行模拟,进而提升一线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实战演习也能够对装备质量进行检验,进而促使相关单位及时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解决。
结论:纵观全文,在矿山抢险处理范畴,如果技术装备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抢救失败的现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相关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参考本文提出的技术理论,积极对自身的技术装备进行科学化管理,通过组建装备管理机构、整合抢险装备信息、加强装备制度建设、制定操作细则、定期开展培训、定期进行实战演练等方式对自身进行革新。只有这样,矿山抢险队才能真正满足各种情况下进行抢险救援的需求,进而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艺亮. 如何做好矿山抢险处理技术装备的科学化管理[J]. 石化技术, 2020, 027(002):228-229.
[2] 乔美中. 矿山救护装备与抢险救灾安全关系分析[J]. 同煤科技, 2019, 000(001):37-38,41.
[3] 陈玉明, 李童童, 冯永庆. 矿山救援装备分级分类培训模式探究[J]. 能源与节能, 2020(9).
张勇(1986.0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省邹城市,学历:本科;现有职称:研究方向:救援装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