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江
黑龙江省红卫农场 黑龙江 佳木斯 156322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关键,它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产量的多少。但是,实际的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要增加对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投入,不断研究探讨,了解现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为我国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做贡献。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农业种植中病虫危害特点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农业种植;病虫危害;特点;措施;
一、农业种植中病虫危害特点
1、农业种植中病虫危害特点
由于病虫危害多受气候影响而导致不同气候类型以及不同环境特点下虫害对农作物破坏方式和影响程度大不相同。例如,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较大而稻纵卷叶螟这种害虫转性寄生于水稻作物而不断汲取农作物的营养,破坏作物健康生长机能而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甚至大面积死亡。南方冬季较为温和的气候特点导致部分种类农作物害虫能自主提高其机体适应能力而成功过冬存活到第二年,因此害虫基数增高且成活率高,成为制约农业行业发展实现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
2、病虫危害发生条件
病虫危害通常是病菌、寄生性害虫对农作物进行侵害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影响其农作物产量,植物种群性质的流行病是具有传染性真菌或者病菌侵蚀农作物而形成。此外,由于害虫的大量繁殖而没有生物种间抑制作用的调控,导致繁殖能力生命力极强的害虫出现不可控制的现象,害虫的泛滥导致农作物抵御外界环境的能力极速降低,从而植物间流行性病种趁虚而入进一步加重病虫危害。
3、农业种植方面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
农业上的发展水平主要的依据是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来定义,然而病原菌通常进入植物体内就是利用寄主植物体的代谢过程所产生的养分来满足自身生命生产活动,汲取农作物的养分以供自身代谢正常进行,这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病虫害导致农业种植工作无法继续。病虫害一旦发生其波及范围是超乎想象的,常见的蚜虫繁殖速度极快,身体体积小且轻,能被风吹落到其他地区其传播性强。即使最初小部分出现了蚜虫侵袭,若不及时有效调控很快就会波及附近整个农业区。蚜虫大量啃食枝叶破坏作物器官影响植物体进行有效的光合、呼吸作用过程等植物生理过程,轻则影响农作物有效产量,重则导致大量作物由于基础代谢效率降低,有机物合成率低于其自身呼吸消耗率以至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下降甚至逐渐枯萎死亡。
二、农业种植中病虫危害防治工作的常见问题
1、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不断严重
农作物产生重大的病虫害其原因主要是农作物品种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抗病虫方面的差异、气候条件的变化无常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的综合表现为发生的种类繁多、频率提高、地域扩大、程度也严重、时间较长,同时在此基础上,一些新的病虫害的继续侵入和一些相对次要的病虫害逐渐成为了主要的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防治的成本和难度。
2、依赖化学农药,忽视综合防治
据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病虫防治处朴永范调查统计,我国在九十年代后期每年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农药用量就已达23万多吨,其中稻田用药量占30%~35%左右,农民滥用农药、用药时间掌握不准、随意增加剂量、乱混乱配等现象在一部分农村普遍存在,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指数大大下降,天敌等自然控害因子的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增加了投入,影响了针对性的防治效果,还导致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增加了防治难度。过分强调农药的作用,忽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只注意靠“应急”治标,而不注重治本及最后的结果,反而引起病虫害越治越难治、越治越多。
3、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手段落后
主要表现在农民对科学的防治时间不了解、防治方法不当、农民的病虫防治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最终导致错过最佳防治时间、农作物减产或者病虫害加重等现象,归根结底是农民关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缺乏,导致不能把握最佳防治时间,在选用农药及剂型、配制浓度等方面不能做到准确及时、对症下药;农民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还不清楚,不能从病虫害发生的环节着手解决防治问题,这也是防治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施药器械落后,跑、冒、滴、漏等现象严重导致雾滴大,雾化质量差,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4、技术到位率低
虽然我国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植保体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经费和投入不足,所以很难大范围大规模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农民普遍缺乏病虫害识别、综合防治技术知识得不到有效解决。他们把把农药当作唯一的控害抗灾手段,盲目用药。此外还缺乏大力度地对田间病虫害的基础调查工作,病虫害防治的有关指标体系得不到完善。
三、农业种植中病虫危害防治工作的应对措施
1、加强种植管理
加强种植管理是指在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工作,确保对病虫害实现有效防治。在充分认识病虫害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种植的时间,避开病虫害高发时期,在益虫和害虫共存时,开展农作物的种植,保护好益虫,也可以选择在气候不利于害虫生存时播种。在有机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要时刻警惕病虫害,将病虫害扼杀在摇篮里,避免其大面积发生。及时修剪农作物枝叶,及时灌溉,保证通风和足够的光照时间。
2、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多采取化学农药杀虫,这种方式虽然见效较快、效果好,但是污染周围环境,在农作物上残留的化学农药还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粮食逐渐不被消费者接受,绿色环保的有机农业的出现缓解了此矛盾。有机农业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环保、安全的原则进行,选择一些对人体无害、环境友好的防治方式。
3、提高种植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的种植工作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相关部门要多引进优秀的种植人员,加强已有种植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时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在加强种植人员农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多组织种植人员深入田间,开展实践研究,学习常见的病虫害并制定相关防治措施,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培养出优秀的农业种植人员。
4、加强病虫害防护宣传工作
利用宣传栏、媒体和书籍等方式宣传农业病虫害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控与防治方法。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改变传统种植观念,逐渐向绿色环保的有机农业靠拢。对一些思想进步的农民进行相关有机种植培训,掌握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其活动特点,使其了解科学环保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最终逐渐实现农业种植方式的转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病虫害是影响整个农业发展中最大的威胁,发展速度快的同时还难以控制。根据病虫危害发生的周期性进行提前预估采取措施,将危害控制在小范围内而降低产业投资风险。在应对危害过程中应重在防御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试剂的使用而避免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强化农业种植过程的技术操作和监管体制进行专业化管理和绿色防控措施,降低病虫危害对农作物健康生长的胁迫,依据不同种类作物受病虫危害采取差异性防御。
参考文献
[1] 陈婷.农业生态学的新视野[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03)
[2] 陶长江.综合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中的推广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07)
[3] 李红莉,李亮科.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与效率变化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