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依提尼沙·吐米尔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 842100
摘要:玉米的商业价值非常高,其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度更大,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其为了能够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需要加强对于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改进和完善。本文主要从以往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研究学习总结进行了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的介绍。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的种植地区非常广泛,其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均在逐年上升,是较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类型,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其中较为普遍的便是锈病、大斑病、玉米蚜虫、玉米螟等,任何一项病虫害的出现,都均会对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产生影响,不利于当地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1玉米虫害的防治
1、蓟马是玉米虫害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有调查表明玉米苗期蓟马的迫害植株率能够达到2%-3%,此时期需要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常用的药剂主要为20%的克沙特1500-2000倍溶液或者10%吡虫啉亩20-30克,通过喷药的方式来达到杀除效果[1]。
2、玉米蚜虫的防治首先需要加强对于田间地头杂草的清除,以消灭玉米蚜虫栖息衍生地玉米苗期蚜虫的迫害率能够达到整个植株的50%左右,百株蚜虫量达到2000头以上时,则需要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常用的药物主要为50%的敌敌畏1000倍溶液或者25%的北农蚜力克1000-1500倍溶液,上述溶液药物的使用均可进行均匀喷雾撒药,也可以通过灌心的方式来进行玉米蚜虫的清除[2]。
3、玉米螟的产卵一般是前一年,玉米螟活动产卵导致次年孵化生长,大部分未孵化的玉米螟卵卵能够通过除草的方式来进行灭除,同时需要加强对于玉米田地周边地抗杂草的清除,避免螨虫活动入农田对玉米植株产生破坏,针对已经孵化的玉米螟活动农田,首先需要进行打药,需要设置隔离带,以避免幼虫的迁徙,常用的药剂需要在幼虫三龄之前来进行打药,在药物选择方面需要以击倒力强、低毒、高效的药物为主,常用的主要为30%桃小灵2000倍溶液、5%来福灵2000-3000倍溶液,尤其是需要在卵孵化旺盛期之后10天左右进行给药,能够尽可能提升药物作用效果,同时需要加强对于玉米螟虫天敌的保护,来通过生物环境的整体调控,提升对于玉米螟的杀除效果。
二、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之后,玉米的叶片以及根茎部位均会受到破坏,玉米小斑病病菌会寄生在玉米秸秆内部,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其病症表现会逐渐显现出来,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与其病菌孢子的形成传播以及危害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相比较来看玉米小斑病病菌的生长温度较大,斑病相比更高,在夏季时期的发病几率更大,因此对于夏季玉米的危害更为严重,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对于优质抗病品种的研究以及推广,从根本上来降低玉米小斑病病菌的传播对玉米种植产生的影响,玉米播种之前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彻底全面的包衣处理,避免病原菌体的侵入增加玉米的发病率。其次,需要通过轮换种植的方式来对土地环境进行调整,更新种植地区的土壤结构,同时配合深耕细作的方式,来降低玉米田地内病原体的存活以及生长[3]。另外,需要加强对于玉米生产的全程管理,通过种植各个环节的水肥供应等各项管理措施,强化玉米田间管理质量,增强玉米植株自身的抗病害能力,最后需要在玉米生长之中后期加强田间检查,一旦发现存在病害发病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通过药剂的喷洒,提升防治效果。
三、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被称为黑穗病,其大多出现在抽雄前后,其此类病害的发生会导致玉米出现病瘤生长,病瘤生长初期的颜色主要为银白色有光泽,内部为白色,且会迅速膨大,大部分玉米病瘤均能够冲破包叶外露。随着病害的不断加重,病瘤表面颜色会逐渐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则会生长至暗黑色,此类黑粉瘤的存在会对植株的根茎叶叶梢等均会造成影响,且黑粉瘤会散发大量的黑粉,但出现大面积传播等情况。黑粉病的预防首先需要在种植之前进行无病毒植株幼苗的选择,从根本上来消除病菌的来源要求,在玉米秋季时期需要将玉米田地收获之后的秸秆清除干净,确保田间无杂物残留,避免存在病菌孢子越冬的情况,玉米种植时需要重视农耕细作的重要性,及时进行薄膜的覆盖,并做好除虫、除草、促苗、保苗的工作,针对玉米黑粉病的防治,可以通过15%粉锈宁拌种的方式来提升种子的抗病害能力,同时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进行追肥、密植以及光照供应,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
结束语
综上可知,玉米作为非常重要的农作物类型,做好玉米种植中的各环节管理,对于粮食合理供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玉米自身所包含的营养物质以及矿物质都非常丰富,其主要含有维生素、铁、钙、蛋白质、淀粉、磷以及脂肪等。除此之外,玉米还具有非常高的饲用价值以及工业价值,其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应用效果也较为显著,因此需要加强对玉米中的合力种植的合理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参考文献:
[1]苏拥军.略谈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21):98-98.
[2]李凡建.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9,037(016):114,116.
[3]李小鹏.浅谈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000(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