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北京市 100045
摘要:科技英语的翻译对于国际工程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一篇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科技英语文本的翻译,给出了用一般直译的翻译方法和运用归化翻译策略的翻译表达,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提出归化翻译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为土木工程类科技英语翻译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归化;策略
1、概述
一般情况下,汉语的“科技”多被理解为是“科学”和“技术”,包括两个概念。其中,“科学”一词与英语中的science对应,技术一词则相当于technology或 technique。因此,与“科技”一词相对应的英语就是science and technology或science and technique。如此一来,“科技翻译”与之相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就有两种,即除了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ranslation之外,还有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on。这两个表达有一定的意义差异,但它们经常被混淆。就使用频率而言,后者远远高于前者。
科技文本在词汇和文体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但在基本语法结构上,科技文体与其他文体并无根本区别。因此,就翻译的基本原则而言,科技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没有根本区别。不同类型的文本对翻译有不同的要求,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中外经贸合作的需求逐年增长,科技翻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而用什么策略来进行科技英语的翻译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话题。
2、信息型文本的归化翻译问题
所谓异化翻译,是指在生成目标文本时,通过保留原文中的某些内容,故意打破目的语的常规惯例。异化翻译非常适合于富有表现力的文本的翻译,因为这类文本,尤其是文学文本,蕴含着丰富的源语国家民族的文化信息。异化翻译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而且可以丰富不同民族的语言。因此,对于富有表现力的文本的翻译,我们提倡使用异化翻译的策略。但是对于信息型文本,我们应该采用异化还是归化的翻译策略呢?
所谓归化翻译是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把读者放在翻译的核心位置,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接受信息的心理和习惯。
2.1 信息型文本,特别是科技文本,不是以民族文化信息的阐述为核心,而是以人类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为信息核心。科学技术理论不仅具有精确性,而且具有超民族、超文化性。它不包含任何个人情感、民族意识、文化认同等,而是客观、理性的。因此,对于信息型文本,无论采用何种翻译方法,都不会影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2.2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信息型文本特别是科技类文本,其最终目的是将相关信息传达给读者。这类文本更注重读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在翻译中,如果只关注源语而忽视目的语读者的信息接受习惯和心理,无论你多么忠实于原作,都会失去翻译的目的和效果。这种翻译的好坏不言而喻。
因此,对于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应该在充分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3、以科技英语预制装配建筑技术文章进行分析
本文以《预制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这篇文章为例,选择了其中的15个句子或段落进行了翻译,译文A采用了一般直译的方法,译文B应用了归化翻译的策略进行了翻译,对两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原文1 :Delays, often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building, usually represent loss of trade or rent. So it is understandable that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has found favor in both industry and commerce.
译文A:通常与传统建筑有关的延误通常意味着贸易或租金的损失。因此,装配式建筑在工商业中受到青睐是可以理解的。
译文B:传统建筑方法常有工期延误的问题,往往会导致房屋租售交易失败或收益损失。因此,工商界青睐预制装配式建筑也就不难理解了。
分析:译文A中将“loss of trade or rent”翻译成贸易或租金的损失会使读者产生理解上困扰,这里特指房屋租赁交易失败或租赁收益的损失。
原文2: Such construction is even more justified in an attempt to solve the serious problem of providing sufficient houses and flats quickly enough to meet the needs of an ever expanding population.
译文A:为了尽快解决提供足够的住房和公寓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这一严重问题,这种建设更为合理。
译文B:当前,人口日益增长,只有尽快提供足够的住房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要解决这一严峻问题,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就更在情理之中了。
分析:这是一个长句,在科技英语中英译汉中,要充分考虑汉语的语言习惯,译文B就是将原文长句中的从句或短语翻译成若干的短句,使译文更加准确、通顺和流畅。
原文3:Already, tremendous strides forward have been made in this sector of building. The disruption of road and rail traffic, so often experienced when a flyover, an underpass or a service is being constructed, can be minimized in those constructions incorporating prefabrication.
译文A:这一建设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在建造天桥、地下通道或某项服务时,经常发生的道路和铁路交通中断,可在预制工程中尽量减少。
译文B:在这个领域,人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用传统方法建造立交桥、地下通道或公共交通服务设施,常常会导致公路和铁路交通中断。但如果在建筑工程中融合预制建筑元素,交通被中断的情况可降低到最低程度。
分析:译文B将原文“a service”翻译成公共交通服务设施,若直译成某项服务,会使读者产生困扰,译文B根据上下文将其翻译成公共交通服务设施跟易于理解。
原文4:Prefabrication is by no means a new idea, but in the past, unimaginative uniformity in design, together with limited materials, led to a natural distaste for this form of construction.
译文A:预制绝不是一个新的想法,但在过去,缺乏想象力的统一设计,加上有限的材料,导致了一种自然的厌恶这种形式的建设。
译文B: 预制建筑方法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概念,但在过去,由于设计缺乏想象千篇一律,再加上材料有限,自然就使得这种建筑方法不受人们青睐。
分析:译文B将“unimaginative uniformity in design”翻译成设计缺乏想象千篇一律,千篇一律更符合中国人的理解习惯。
原文5:Recent years, however, have produced a revolution in this field, as a result of new techniques, wider ranges of materials and a far more variety in the shapes and sizes of prefabricated units. In fact, nowadays, there remains very little in the world of build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that cannot be constructed effectively and attractively by means of prefabricated units.
译文A:然而,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更广泛的材料以及预制单元在形状和尺寸上有了更多的变化,这一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事实上,在当今的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通过预制构件而被有效而美观地建造出来的。
译文B: 但近些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出现、材料选择范围的更加广泛,以及预制构件形状和规格的多样化,使这一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事实上,在今天的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里,几乎所有类型的建筑都可用预制构件建成,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美观大方。
分析:译文B将原文的被动语态译成了主动句,被动语态是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英语句子必须有主语,而科技英语中的动词有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动施动者,所以被动语态在科技英语中频繁的使用,而汉语则不同,较少使用被动句,因此在翻译这类文本时,将被动句译成主动句才更通顺流畅。
原文6:Generally speaking,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n relation to buildings is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 When the prefabricated units are entirely or almost entirely produced in a factory and transported to the site,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on is known as factory industrialized building or system building.
译文A:一般来说,与建筑物有关的装配式建筑可分为两类。当预制构件全部或几乎全部在工厂生产并运输到现场时,其建造方法称为工厂工业化建造或系统建造。
译文B: 一般来说,与建筑物相关的预制建筑方法有两种。若预制构件完全或几乎完全由工厂生产,并被运到施工现场,那么这种建筑方法就称为工厂预制法,或称为体系建筑法。
分析:这句是讲预制建筑的方法,而不是将建筑的形式,译文B将原文未能明确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利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原文的意思表达的更准确,避免产生歧义。
原文7: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component parts are mainly produced by the contractor in a yard adjacent to the site, it is known as on-site industrialized building.
译文A:另一方面,如果零部件主要由承包商在场地附近的一个院子里生产,则称为现场工业化建筑。
译文B: 但是,如果组装构件主要是由承包方在施工现场紧邻的场地制作出来的,这种方法就称为现场预制法。
分析:译文B将“a yard”翻译成施工现场更符合工程实际,也对应了现场预制的概念。
原文8:Many large building contractors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organizations of system building for houses and flats, and have often been successful in securing contracts in direct competition with traditional building.
译文A:许多大型建筑承包商已发展了自己的房屋和公寓系统建设组织,并往往成功地在与传统建筑的直接竞争中获得合同。
译文B:许多大型建筑承包商都设立了自己的体系建筑施工单位,从事住宅的建造。他们常常在与传统建筑方式的直接竞争中成功获得建筑合同。
分析:原文“organizations of system building for houses and flats”在我国特指建筑施工单位,考虑了中国人的理解习惯,若按译文A翻译成房屋和公寓系统建设组织,读者会产生理解上的困扰。
原文9:The main advantage of factory industrialized building is that the prefabricated units can be produced to a very high standard of precision and a consistently high quality. Consequently, the tolerance margins, which are so necessary in traditional building methods, can be greatly reduced.
译文A:工厂工业化建筑的主要优势是,预制单元可以生产出非常高的精度标准和一贯的高质量。因此,在传统的建筑方法中,公差裕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大大减少。
译文B:工厂预制法的主要优点是预制构件能够按很高的精度标准和始终如一的高质量要求进行生产。因此,传统建筑方式中必要的公差幅度可大为降低。
分析:译文A直译后,“预制单元可以生产出非常高的精度标准和一贯的高质量”,句子不是很通顺,意思也不是很清楚,逐字的死译就无法理解原文的意思,所以应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译成“预制构件能够按很高的精度标准和始终如一的高质量要求进行生产”,从而获得了较好的翻译效果。
原文10:Of course, careful planning and diligent supervision by the designer, together with the utmost standardization, are essential to attain these objectives. The working conditions in a factory are far more amenable than those on a site, and this permits continuous production. Since unskilled labor is mainly employed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units, construction should prove to be less costly.
译文A:当然,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设计师必须认真规划和勤勉监督,并达到最大限度的标准化。工厂里的工作条件比施工场地里的好得多,这就允许连续生产。由于非技术工人主要用于单位的生产,建筑应该被证明成本较低。
译文B:当然,要达到这些目标,设计者的细致规划、精心监理以及最大程度的标准化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工厂里,工作条件远比施工现场更易于掌控,从而能保证生产的持续性。由于生产预制构件主要使用非技术劳动力,因而施工费用会有所降低。
分析:译文B将“far more amenable”翻译成易于掌控,更符合中国人的理解习惯。
原文11:To gain the maximum advantage from this system, there must always be clear liaison between the factory and site organizations. The units should be delivered precisely when they are required and site manpower and plant should be ready to incorporate them into the construction on their arrival.
译文A:为了从这个系统中获得最大的优势,工厂和现场组织之间必须始终保持清晰的联系。这些设备应在需要时准确交付,现场人员和工厂应准备在抵达时将其纳入建设。
译文B:为最大程度发挥体系建筑方法的优势,工厂与施工现场各单位之间必须保持清晰的联络。在现场需要的那一时刻,预制构件就必须运达,而现场的工人与设备也应各就各位,随时准备在构件到达时立即将其安装到建筑体当中。
分析:这里“and site manpower and plant”,第一个“and”是连词表示与前面句子并列,第二个“and”是指现场的工人“和”设备。
原文12:The failure of proper coordination only results in unnecessary delay, which defeats the principal object of this method.
译文A:协调不当只会导致不必要的延迟,这就违背了该方法的主要目标。
译文B:如果各方不能进行良好的协调,就会导致不必要的工期延误,从而违背了预制建筑的主要宗旨。
分析:这里“delay”是土木工程专业术语,特指工期延误。这里翻译是既要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翻译时要忠于原文,做到严谨且规范。
原文13:Effective transport is an essential factor in the factory system, if it is to function as an economical operation. The transportation of large units can often be a serious handicap, although lightweight materials have to a certain extent alleviated the problem of abnormally heavy loads.
译文A:有效的运输在工厂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它作为一个经济的运作。大型机组的运输往往是一个严重的障碍,虽然轻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不正常的沉重负荷问题。
译文B:要使工厂预制法施工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高效的运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轻质材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运输中的特大荷载问题,但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仍可能是常见的短板之一。
分析:译文B将原文的条件句的倒装语序,按照汉语的正常语序进行了翻译,科技英语中条件句使用的较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条件句的倒装语序译成正常语序,可以使文章更易理解。
原文14:The on-site system has a distinct advantage in this respect: no transport problem exists. Proper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site and the adjoining unit-producing yard will provide precast units, as and when required, on the spot.
译文 A:现场系统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不存在运输问题。如有需要,现场与相邻的生产车间之间的适当协调将提供预制单元。
译文B:在这一方面,现场预制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存在运输的问题。如果在施工现场和毗邻的预制件生产点之间有良好的协调,预制构件就能按时按质到达。
分析:这里运输问题就是指构件能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到达,译文B增加了“按时按质”的翻译,属于“添枝加叶”,译文更加强调了预制的优势。使读者更能理解优势的所在。
原文15:Many of the larger contractors have adopted the on-site system, and the standards attained in many production yards are very high. Temporary buildings are often erected and production methods are fast becoming highly mechanized.
译文A:许多较大的承包商采用了现场系统,许多生产场站达到的标准非常高。人们经常建造临时建筑物,生产方法正迅速地高度机械化。
译文B:许多大型承包商采用了现场预制法系统,许多生产场地的预制构件也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他们常常现场搭建临时建筑,并使生产方式很快实现高度的机械化。
分析:这里达到很高标准的是指在生产场地里面的生产出来的预制构件,而不是生产场地。译文B将原文中未能明确表达的意思进行了补充,使原文的意思表达能清晰。
结论:我们将译文A和译文B的翻译进行比较。最后归纳的结论是:译文A翻译的比较直白,比较晦涩难懂。译文B翻译的更加流畅、自然,语言更加清晰易懂。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应用了归化翻译的策略后,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习惯。通过归化翻译策略的使用,译文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按照汉语的修辞习惯稍做润色,从而使译文结构匀称,语意贯通,逻辑严谨。
4、结语
在信息化、工业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翻译在分享人类科技发展成果、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球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日益频繁,英汉科技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引进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新法.谈科技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08 (21).
[2] 韩琴.科技英语特点及其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7 (20).
[3] 康志洪.科技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4] 丁杰,孙勇强.从纽马克文本功能看科技英语文本翻译策略[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
[5] 方梦之.翻译策略的构成与分类[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3).
[6] 王文彦,叶春玲.论科技英语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关系[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