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虹
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 伊犁835000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玉米作为我国食谱上常见的食物之一,它的产量与质量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玉米是高产作物,从籽粒到茎叶都有广泛而重要作用,在作为粮食、饲料和轻工业原料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其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旨在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及经验借鉴,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玉米产业田间管理技术,大力促进玉米产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引言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玉米种子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很多地区种植。与此同时,玉米秸秆可以用于秸秆还田以及生产沼气等,其应用价值极为广泛。将高产栽培技术用于玉米种植中,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提高种植效益。近年来,高产栽培技术由于其优异的表现,广受玉米栽培人员的青睐。对于优质玉米作物来说,为了提升其产量,要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为进一步提升玉米栽种水平,需深入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玉米产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的重要性
玉米作为我国较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需加强其种植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水平,严格控制从选种到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合理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田间管理,不断提升玉米产量及质量,从而实现玉米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在玉米种植阶段采用各类高质量栽培技术,可提升玉米的产量。在种植环节中要重视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合理地选择种植土地和玉米种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玉米的生产效益。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选种
玉米种子适应性以及抗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栽培质量,因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玉米种子的筛选工作,尽可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通常情况下,栽培地的热量资源直接决定着玉米品种的生长期,如果玉米品种生长期较长,就具备良好的丰产性能以及较强的增产能力。如果栽植地具备充足的热量,应当选择具备较长生长周期的玉米品种,从而充分发挥玉米的生长潜力。同时,地势高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种,对于具备较高地势的山岗,应当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以及晚熟品种,平地可以选择中晚熟品种,洼地可以选择中早熟品种。
2.2良种精选
玉米种植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玉米良种的选择,这直接决定了玉米种植是否具备高产的基本条件。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必须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选择当地适合栽植的高产玉米品种,然后还要对进行播种的玉米种子进行精挑细选。对于表面没有光泽或者光泽暗淡的玉米种子,要挑选出来,并且还要将不完整或者已被病虫侵蚀的玉米种子丢掉。目前,较为科学的玉米选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穗选另外一种是粒选,这两种选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挑选出上等优良的玉米粒。当选好品质优良的玉米粒之后,在播种前还要对玉米粒进行暴晒处理和浸水处理,当玉米种子浸水之后,还要做好玉米种子的通风工作,避免种子发霉,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减少玉米播种后病虫害的发生。
2.3播种技术
玉米种植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玉米播种技术,这直接决定了玉米种植是否具备高产的基本条件。
玉米种子的播种量、播种密度以及播种时间等因素也会对玉米产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种植之前应考虑好今后秧苗之间的密度,提前设计好玉米种子之间的播种密度。玉米种子播种密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综合考虑所要播种的玉米种类、播种时间以及播种方式等。对于成熟时间较早的玉米品种,可以在播种时适当的增加种植密度。当所要种植的土壤比较贫瘠时,应当适当的降低玉米种子的播种密度,并且在种植过程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内,会产生明显的差异。为了提升玉米种植的效果,可以选择高产的玉米种类,还应改善玉米的抗病虫害特征,综合考虑后,选择出苗率高、抗病虫害能力好的玉米品种。
3玉米高产田间管理优化
3.1切实做好玉米田间排涝及抗旱工作
玉米本身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但是如果在极为干旱的地区种植,特别是一些高海拔干旱地区,干旱少雨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为了确保玉米可以避免干旱的影响,要全面做好田间抗旱工作,采用引水护苗的方式,农业技术人员要对玉米田间排涝技术进行有效的研发,也要关注玉米的抗旱效果。通过田间综合性管理的方式,确保玉米幼苗免于旱灾的影响。
3.2水分管理
玉米栽培过程中,栽植人员只有使玉米生育时期土壤内水分达标,才能符合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保障玉米产量。所以需求通过水分管理的方式,合理给玉米浇水、灌溉,具体的浇水时间分别在玉米播种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各个时期玉米田间的持水量需控制在65%~85%以内[5]。但是为确保玉米水分管理的有效性,需在玉米苗期及时将田间沟渠清理干净,并保证玉米田地呢排灌设备的通畅性,以免出现积水情况,损伤玉米生产质量。
3.3施肥管理
玉米施肥管理是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中的关键内容,在施加玉米基肥的基础上,栽植人员需在玉米拔节时期,利用小型机械设备,在玉米田地内施肥,避免出现田地内施肥不均匀的情况。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肥料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应根据土壤条件、水分状况,采用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以及施肥数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提高玉米产量和确保玉米的品质,应科学确定施肥时间,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提倡一次性施用玉米复合肥。土壤中肥分的自然供给量不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在最大限度上进行合理施肥。按照玉米生育期需肥的特点、产量水平,合理增加施肥量,采用适宜的氮、磷、钾比例。玉米缺氮时,植株细瘦,下部老叶片从叶尖变黄,穗小粒少,产量降低。玉米需要的磷比氮少,玉米苗期缺磷肥时,幼苗根系减弱,生长缓慢,叶色紫红;开花期缺磷,花丝抽出迟缓,雌穗受精不完全,形成发育不良、粒行不整齐的果穗;后期缺磷,果穗成熟期延迟。
3.4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危害玉米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应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促使早出苗,注意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来源,拔除病苗病株,避免连作,适时进行药物防治等。此外,进行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4]。病虫害对玉米生长有很大影响,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及时消灭,是保证玉米丰产的重要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现阶段对于它的需求量和质量越来越高,但是很多地区的玉米种植在这两个方面上经常存在问题,根据调查发现,大多都是因为不够重视高产栽培技术所导致的。因此,在我国推行农业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各地区的农业种植人员也应当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的使用和研发,重视日常的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以此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振英.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171-172.
[2]王银娟,张艳红.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183-185.
[3]马晓红,魏芳,杨京华.机收玉米品种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9(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