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汗古力·阿不力米提
柯坪县柯坪镇农业服务中心 843600
摘要:粮食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品质保障的根本性基础,小麦是人类主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小麦的营养价值非常之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烹饪获得较多的食品,但是由于小麦的种植范围比较广泛,在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也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种品种的小麦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营养成分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的对其种植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关注到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处理,以避免病虫害的预防以及治理不当导致小麦的产量以及品质受到影响。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经验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粮食供给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粮食安全保障是社会稳定建设的基础,粮食安全的有效控制也是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内容,为了最大程度的促进人们粮食生产生活安全需求的保障,需要不断落实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以提升小麦产量的同时优化其生产品质,促进小麦的有效作业以及生长。随着农业专家在小麦种植研究中经历的不断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从相关种植以及研究结果综合分析方面入手,对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要求进行了介绍。
1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小麦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对其产量的衡量主要以其每亩地的穗数、每穗粒数以及千粒重为标准来进行计算,只有通过以上三大要素的促进,才能够根本的实现小麦产量的提升,就小麦产量影响因素分析来看主要为以下三类,首先是小麦的种植时间选择、种植密度控制、种植过程中肥水管理供应情况,此类因素主要影响的是小麦的穗数;其次是小麦的栽陪密度、小麦麦穗的分化情况以及退化期的生态状况,此类因素会对小麦的每穗粒数产生影响;而小麦的苗数量、籽粒产出期以及灌溉期的田间管理状况和病虫害的防治,会对小麦的千粒重产生影响[1]。在实际小麦高效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时,需要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强化和完善。
2小麦种植技术
2.1科学选种
优良品种的选择是小麦高产稳产的最基础条件,小麦种植的范围比较广泛,在实际品种选择方面切不可盲目的跟随广告宣传,需要充分考虑其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种植品种的热性特征[2]。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种植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来进行适当品种的挑选,如病虫害发病程度比较严重,则需要以抗性较强的品种为主,如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比较少则可以高产优产品种为主,相关部门需要倡导生产厂商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生长情况,来进行小麦品种的优良培育,而各级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特征以及种植条件来进行优质品种的相关建议,来帮助农户更为科学合理的进行小麦高种植品种的合理选择。
2.2科学播种
小麦种植中合理的时间选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麦产量的提升,如播种过早或者播种过晚,均可能会导致小麦产量受到影响,冬小麦的播种时间需要结合当地冬季的气温变化情况进行控制,如果当地气温降至12-17℃则会导致其壮苗受到影响,就多年种植以及相关研究总结分析来看,南部麦区的播种时间一般控制在每年的10月10日至20日之间,而中部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5日至13日之间,北部地区的播种时间则会控制在每年的10月1日至8日之间,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播种工作的开展,且需要控制好播种密度、播种垄深、播种垄距等,每亩地小麦的播种密度一般控制在10万至30万株即可,而垄深一般在80厘米,垄距一般在70厘米,播种的深度一般以3-5厘米即可[3]。
2.3加强田间管理
为了能够保证小麦产量的有效提升,需要加强对于田间管理的科学性调整,由于小麦出苗至分蘖时期的生长主要集中在叶片部位,且根系的分蘖速度也有所加快,此时需要及时进行疏苗以及间苗处理,保障整个麦田内苗株的均匀生长,确保其后期的生长发育,如果气候温度比较高,降水量比较低,则可通过人工灌溉的方式来进行调整,保障小麦的早期扎根以及分蘖质量,如小麦田的麦苗长势比较弱,则需要在7月冬时期进行分蘖肥的充分补充,可以每亩地75-100千克尿素来提升其发根以及分泌质量。其次,需要重视小麦拔节期的田间管理,控制好各类肥料的湿用情况,提升肥料利用率,保障小麦植株对于养分的充分吸收以及合理利用。
3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首先推荐的便是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根本措施,一般可以在小麦品种选择方面进行适当挑选,同时需加强对于小麦种子的包衣处理,通过药剂的包衣方式的应用,降低小麦黑穗病、全蚀病以及纹枯病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小麦麦田的田间管理,可通过深耕深松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田间杂物以及杂草的清除,以促进小麦植株对于养分的吸收,强化小麦对于各类病虫害的抵抗能力[4]。
3.2生物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手段的实施主要以天敌引入为主,配合其他物理措施进行实施,生物防治技术的实施效果比较好,且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防治措施对小麦正常生长环境产生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如选择天敌投放,需要考虑种植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害虫数量,控制好投放天敌的数量以及密度,避免天敌投放量不足,影响防治效果或者投放量过高,导致生态稳定性受到影响。
3.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技术是小麦防治中应用效果最好的一种,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不当将会对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谨慎选择,合理利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病害类型不同,在实际防治方面也需要做好对应处理。锈病、赤霉病的防治,主要以每亩地0.11~0.14kg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或者30~45kg25%氰烯菌酯悬浮剂兑100~200mL水的使用进行防治处理。
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麦的高效种植离不开合理的种植技术以及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在实际小麦种植管理中,需要明确认识到小麦高效种植的作用以及意义,完善各项种植管理,强化种植措施,病虫害防治措施的配合实施,为小麦的健康生长,做好充分支持。
参考文献:
[1]郭微.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乡村科技,2020,v.11;No.263(23):96-97.
[2]卢延德.浅析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种子科技,2019,37(01):59.
[3]王婷婷,左亚玺.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乡村科技,2019(11):71-72.
[4]解玉琴.青海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致富顾问,2020,000(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