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鑫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岩石工程进入到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并且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现下生态环境已经遭受部分岩石工程的破坏,对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为此妥善处理岩石工程地质灾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而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岩石工程的质量水平,同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治理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其发生频率。
关键词:岩石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岩石工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岩石工程的质量水平对社会大众的生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应县,并且在岩石工程开展过程中极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倘若为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置,工程则不能井然有序进行。另外,地质灾害在弱化岩石工程质量的同时,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有效减少甚至规避地然灾害的产生,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所谓滑坡就是斜坡位置的土体或者岩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河流或雨水不断冲刷、地震以及人工削坡等导致其分散,并且沿着斜坡不断下滑的一种自然现象。
泥石流:在那些山区或者地势险峻地区,由于雨雪等极端天气导致山坡中的碎石、泥沙等于水分混合进而形成一股强度较高的洪流,这些洪流就是我们所说的泥石流。
崩塌:崩塌就是山坡岩体的根部空隙较大,一旦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则会出现异动或者折断压碎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岩体的稳定性,如果岩体与母体脱离力则会快速向下倾斜,随后全部堆积于山脚或者沟谷处,这种地质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崩塌。
2.不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分析
2.1滑坡灾害的防治技术
对于岩土工程所数显的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往往以预防为主,同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辅助解决滑坡问题,由于导致滑坡地质灾害产生的因素有很多,相关部门应该综合多方因素,同时结合当地环境条件进行全面分析,进而采取可行性较高的防治策略。现阶段,针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常用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两种,第一,不断增强山体斜坡位置土体及岩体的强度,运用相应技术强化岩体抵御滑坡的能力及其荷载能力,同时竭尽全力减少滑动力的产生,及时对边坡进行平整和刷帮,优化和改善边坡轮廓及形状,增强高边坡的稳定性,加固边坡提高其承受支撑能力。第二,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的活动问题,规避滑坡地质灾害的产生,主管地质灾害的相关部门应该深入了解和掌握边坡周边的水位状况,将可能导致滑坡产生的地下水排除干净,尤其是要格外那些发生过或者容易产生滑坡区域,可以在该地区边界的两边、坡腰处或者坡脚挡土墙挖出一条排水沟,便于地表水的顺利排出,有效规避其对边坡产生的不良影响[[]]。
2.2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技术
针对泥石流灾害常用的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排导技术,该项防治技术的核心掌握泥石流发生后会经过哪些区域,并在这些区域的下游位置修建相应的排导沟,就算产生泥石流在排导沟的阻拦下也会分流或者使泥石流改变流向,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泥石流对下游区域产生的威胁。其二,拦挡技术,了解泥石流发生后极有可能经过的沟壑,在该处可修建拦砂坝,倘若有泥石流产生,拦砂坝则会将其中大型固体砂石拦截下来,削弱泥石流的影响。其三,储淤技术,找到泥石流流经区域,并结合山体实际状况在其下游位置修筑相应类型的停淤场,充分发挥停淤场的调解作用,缓解泥石流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2.3崩塌灾害的防治技术
以往传统的崩塌处理和防治技术主要为拦截、排水、铺砌或栽种植物、修建护墙等等,在相关工作人员了解产生崩塌的具体原因后从中选择适当的处理和防治措施。但是伴随着科技水平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新型处理技术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其中SNS柔性被动拦石网技术凭借自身拦石能力强、斜坡坡度较大等优势在众多新型处理技术中心脱颖而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效,为此可以将该项崩塌防治技术广泛运用于岩石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当中,相比之下,推广价值较高。
3.防治岩石工程地质灾害的有效策略
3.1工程防治措施
对于沿途工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应该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程防治措施,并且工程防治已经逐渐成为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手段,其主要包括躲避工程、加固工程以及护坡工程等等这些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的产生。然而应该注意,在运用这些防治措施的时候应该满足其所需的特定条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在滑坡规模较大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该地区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并结合之前已有的地质勘察报告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确保防治措施达到预期效果,进一步强化边坡的稳定性[[]]。
3.2生物防治措施
通常情况下岩石工程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是由于土壤质量转变或者绿色植减少而引发的,所以要想改善当前的生物系统环境,最为关键的就是采取生物防治的手段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和相应治理,尽可能减少灾害的产生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栽种相应树木、加强自然植被边坡的保护力度、针对那些有着较高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可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面以此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例如针对那些逆水流灾害高发区域,可对当地实际状况以及经济条件进行了解,通过封山造林的有效规避由于乱砍乱伐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生物防治措施效果明显,并且成本投入较少,加之地质灾害本就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引发的,为此这种防治手段有效期较长,同时有着极强的适用性。
但是要想进一步提升生物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准确找到存在危险的岩体,并通过削坡减载的方式缓解其承载状况,并结合危险岩体的规模在该地区修筑适当的缓冲载荷平台,利用该平台的缓冲作用,降低岩石滑落速度,弱化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此外,充分利用水平沟或者鱼鳞坑等各种保持水土的方式改善地质灾害地区的植被生长环境,并且植被的种类影响相互搭配,例如乔木、灌木混种形成复杂的林层,并且它们的枯叶也得到了充分落叶层,调节和改善水源流量和速度[[]]。
3.3避让防治措施
针对那些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以及山体出现变形、斜坡的区域应及时采取雨天临时避让防治措施,以防灾预案为基础,并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制定完善的安全转移预案,坚持就近原则将受灾群众及其资产产转移到事先准备的避难所当中。另外,倘若受灾人员及其资产搬迁产生的费用低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成本投入,针对那些有着较高危险性以及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可以采用搬迁避让的方式躲避地质灾害带来的危险。
结束语
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就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提高我国经济水平的同时,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且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影响,为此相关部分应该提高岩石工程的重视度,从多角度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确保岩石工程地质灾害的得到有效解决,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的产生,提高岩土工程质量的同时,确保我们的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路强,王楷,乔为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分析[J].化工管理,2021(09):183-184.
[2]刘柏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粘接,2021,45(02):163-166+179.
[3]高崇.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策略探析[J].科技风,2019(3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