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梁任权
[导读] 森林自然保护区属于稀缺资源,维持陆地生态平衡的同时,为人类提供大量氧气和工业生产原材料,
        梁任权
        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  广西柳州  545300
        摘要:森林自然保护区属于稀缺资源,维持陆地生态平衡的同时,为人类提供大量氧气和工业生产原材料,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但是当前林区防火保护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分析,从森林火灾和防火特点入手,探究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管理现状和具体措施,为相关部门和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字: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管理;现状;措施
        森林火灾具有破坏性大、不易控制、突发性强等特点,尤其在高温高热地区,受到干燥气候的影响,森林资源的发生率大幅提升。只有加大防火力度,明确森林火情根源,强化现代化、科技化手段的运用,才能精确预测火情,降低火灾发生率和火势蔓延度,从而保护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彰显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森林火灾发生的根源
        (一)自然因素
        由于森林自然保护区面积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占地范围较为宽阔,因此存在管理困难,所需人力物力资源较多的现实困境。笔者以广西省为例,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广西省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已经超过60万亩,同比增长4%,国有林场公益林面积比上年增加314万亩,森林蓄积量比上年增加近1200万m3,同比增长14%。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广西省已经实现森林覆盖面积“质量双增”,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森林经济价值优势逐渐凸显。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广西省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部,四周多山地与高原,平原面积较少,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再加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热量丰富,全年干湿分明,在10月份到次年3月份,干旱少雨,因此极易引发森林火灾风险。
        (二)人为因素
        除了自然因素,笔者认为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还体现在人为活动方面[1]。森林自然保护区草木丰沛,阳光充足,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极高,再加之火灾具有动态性和蔓延性,对人力物力的需求较大,但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缺乏先进的、完备的防火设施设备和扑救设备,缺乏护林防火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多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对森林火灾的防护意识和管理意识不够强烈,难以充分认识到自身岗位职责和重要性,实际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其次,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对防火安全教育的实施力度不够,对森林火灾涉案人员处罚力度不够,法律的威慑力和震慑力难以显现,违法成本较低,对森林护林防火工作带来难度。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国家自然森林保护区护林防火效果,必须从多维度、多方面、多主体角度,构建系统化防护措施,认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防火救灾效率和质量。
        二、森林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管理措施
        (一)加强隔离防护,引进防火树种
        从自然因素层面来讲,笔者认为,森林自然保护区应该积极引进并推广防火树种[2]。即抗高温、抗湿热、隔热性强、导热性能差,且成本低、防火期限长的品种,比如罗汉松、桧柏类树种,此类树种含水量较大,皮层较厚,含蜡成分少,内部结构紧密,油脂含量较低。因此小型的、意外的火源基本不会引起大规模的森林火灾,即使出现火灾现象,蔓延速度较低,可以为消防人员、技术人员争取到足够的抢修时间。其次,在森林自然保护区周围,构造防火树种屏障,制定紧急预案,尤其在春季气候来临之前,各部门管理者应该迅速进入防火紧急排查期。

此外,笔者还认为应该做好防火设施基础建设,在各个防火站点配备完备的检修和检查设备,定期检查风力灭火器、对讲机等必用、常用的防火措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如果通讯设备和检修设备出现故障,必须及时派专业人员进行抢修,确保森林火灾发生时可以正常使用。
        (二)构建信息指挥中心,健全监控预警系统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且应用效果良好。在传统的森林防火策略中,存在滞后性、效率低、排查弱等现实性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指挥中心,加强森林管护巡检系统的应用,建立健全防火视频监控预警。比如,在森林自然保护区设置野外视频采集点,根据地势的不同、保护等级的不同,合理安排视频采集设备投放量,森林火灾多发区和国家一级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视频采集设备数量要多于普通地区,避免监控盲点。建设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确保在夜间也可以实现照明,提升视频画面质量[3]。并及时将森林区域现场实时状况传输到指挥中心终端,指挥中心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进行24小时监控和管理,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及时通过森林防火平台进行科学部署。除了配备视频采集设备,笔者认为,还应该在森林保护区内部设置巡查无人机,定期对野外进行科学巡护管理,以信息化科技的方式,弥补人工巡检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火情,在空中对火情观察、灾情的态势进行宏观观察,报告火场位置,提高探测范围,提升探测效率,在第一时间将火灾消灭在初期,防止救火人员的伤亡。通过该种信息技术,还可以将险情现场情况进行回馈,通过高精度热成像技术,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高温火点,为抢险救灾提供辅助决策。
        (三)加大宣传和管理,降低森林火灾隐患  
        从人为层面来讲,自然森林保护区的火灾发生率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而降低的。因此笔者认为,针对当前护林防火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缺乏,防火安全教育的实施力度不够等现象,林业和草原局、地方政府部门、国家宣传部和组织部等相关单位应该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和村民了解森林防火的现实意义,通过印发宣传手册、进村入户、社区宣讲、公告栏展示、站牌提醒、微博宣传、下达政策文件、微信公众号宣传、车站屏幕滚动字体宣传等多样化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便利,加大防火防灾的信息辐射和传播力,从而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从根本上转变群众思想,提升其防火意识和监督意识。其次,笔者认为,还应该将森林火灾防护上升至法律层面,尽管当前各级、各地政府已经建立森林防火制度和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但是违法成本过低,多数只是进行罚款和当场教育,法律的威慑力难以体现。因此,在必要时,尤其是火灾多发期,应该将法律惩治和教育宣讲相结合,如果由于个人原因引发森林火灾,除了罚款,还可以实时刑拘,如果因为违法违纪行为而产生严重后果,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刑拘期限应适当加长。从而提高社会群众对自然森林保护区防火护林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提升居民法律意识,促进法律制度的有效落实,从而降低火灾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威胁。
        结束语:综上所述,森林火灾发生的根源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两个层面构成。因此要想提升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护林防火效果和质量,应该加强隔离防护,引进防火树种,构建信息指挥中心,健全监控预警系统,加大宣传和管理,降低森林火灾隐患 ,遵循管理原则,实现护林防火工作常态化治理,在实践行动上强化落实,强化防火技能培训,从源头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学雄, 刘文慧, 刘春梅. 浅析护林防火措施在森林资源管理及保护中的运用[J]. 农家科技, 2019, 000(009):185-185.
        [2]张成俊. 山区护林防火在祁连山森林资源保护中的意义研究[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 000(003):160-160
        [3]田红灯、申文辉、谭一波、甘国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康养发展路径研究——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林业经济, 2020, 42;338(09):65-76.
        作者简介:梁任权(1966-),男,汉族,广西融水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森林防火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