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娉
北京欣国环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44
【摘要】处在当前的环境发展背景下,典型黑土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对土壤环境保障的基础性工作,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要能融入创新的观念,在进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进行分区管理过程中,需要体现出适应性。本文从理论角度就典型黑土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分区管理的措施实施详细探究,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保障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各项工作的开展质量。
【关键词】典型黑土区;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东北地区的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经济发展以及工农业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所形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比较突出,黑土层开始变得比较薄,土壤的肥力也受到了很大程度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为能有效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需要在综合评价工作方面进行优化,注重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并要从分区管理工作方面加强重视,保障这一工作的良好落实。
1.理论研究基础以及指标体系构建要点
1.1研究基础
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在经济发展以及工农业水平提升背景下,人口大量增加,对资源开发的程度也进一步增大,黑土区受到了污染。黑土区的土壤污染之后造成肥力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种植的质量,对人的危害也是比较突出的。土壤环境污染破坏是对农业发展产生破坏的重要因素,只有保障土壤污染治理的整体质量得以有效提高,保障土壤环境的质量,才能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要,通过黑土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能了解土壤污染的具体问题,这样就能结合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对应的策略,从而有助于解决实际污染问题。进行综合评价的时候要能按照相应指标进行落实,从整体上提升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从而才能实现评价工作开展的质量效果。黑土区的黑土以及草甸土和黑钙土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类型,黑土区是对东北黑土区的划分,以黑土分布为主,也穿插一些黑钙土,随着黑土区的污染问题严重化,需要在具体的评价工作落实方面加强重视,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依据。
1.2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点
黑土区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抓住要点,构建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才能发挥指标体系的积极作用:
要点一:尺度单元要点。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把握尺度以及单元,由于土壤性质复杂,时间也有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也不同,所以不同的尺度呈现的变化规律各异,受到人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对土壤质量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评价指标在时间的变化下,速度以及频率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所以在进行具体的评价工作开展中,这就需要能和土壤质量评价的尺度要素相结合。通过框图模式进行呈现宏观尺度以及微观尺度,这对土壤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能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在土壤质量的变化影响和管理方面进行有效创新。有关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觉得动静态的区分能有助于明确环境管理举措和产生的影响,结合时间要素划分土壤质量指标有着其可行性。而从国外的相关学者的研究来看,对于评价单元选择会存在不同之处,有的是按照土地利用图斑,有的是结合农田田块,还有的是结合土壤质量评价单元。
要点二:明确框架构建方向。黑土区土壤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明确构建的框架,由于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指标内容比较丰富,所以在选择要求方面要能依照逻辑思维对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和控制进行描述,按照“压力——状态——响应”的模型框架,这一模型框架应用比较广泛,该概念模型框架采用了原因——效应——响应的逻辑思维进行描述研究内容控制过程,为有助于有效评估人类响应,构建驱动力——状态——响应的框架,在对黑土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该评价的模型中驱动力主要是表现造成发展不可长袖的人类行为以及社会行为因素,状态反应则是可持续发展中各系统状态和变化,而响应则是系列过程中针对环境质量变化采取的策略。
要点三:指标体系构建实践要点。构建质量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要注重对实践要点的环节加强控制。从概念框架的基础出发,通过AHP方法应用,和黑土区的土壤状况,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各对象间关系进行展开分析,构建的体系有着不同的层次,如目标层,标准层,准则层,指标层。每个层次的指向内涵不同,如目标层是以典型黑土区土壤环境质量为总目标,准则层主要是通过不同综合指标构成,如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等总额和指标构成准则层。而指标层主要是反映的土壤环境质量要素各指标,选择可操作以及量化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中要注重明确各体系间关系,保障指标体系构建的完善以及适用,如下图1所示各指标关系呈现。
2.分区管理措施
第一,黑土区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后,结合指标体系做好土壤环境质量分区管理是比较重要的,要充分注重抓住工作的要点,能够和指标评价的结果相适应,划分土壤环境质量等级,能够和黑土区现状紧密结合起来,分区管理中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落实管理举措。如工业集中区周边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环境质量相对比较差,在管理过程中对于能源消耗比较大的以及排污危害大的企业要禁止建设,建成的企业要从管理环节加强力度,促进企业产业升级改革,以及注重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最大程度上提升区域内企业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只有如此才能减轻对黑土区的土壤污染破坏。
第二,分区管理过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的方式,结合不同的污染状况采取相应管理手段。如正在或是已经受到污染的场地区域要注重修复以及管理完善,相关环境管理部门要注重从法律法规的条理落实方面加强重视,结合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要提出相应的技术手段,通过将生物技术方法以及化学和物理等技术手段应用,有效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管理的质量。
第三,分区管理工作实施中在对以耕作为主的农田区域管理方面,要注重从减少化学肥料的应用量角度出发,注重减少氮磷肥料的使用量,有毒有害物质化肥要禁止使用,明确农药化肥使用量,以及鼓励有机肥以及农家肥的使用,从这些肥料应用管理方面进行强化和优化,才能有助于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破坏,有小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
除此之外,分区管理要注重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通过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管,有效提升监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使之能和土壤环境质量控制相适应。
3.结语
总之,保障黑土区的土壤环境质量,需要在具体的管理工作落实方面进行积极优化,采用多样化的举措有效提升土壤环境保障的质量,才能为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打下基础,通过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落实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于磊,张柏.基于GIS的黑土区土壤相对环境容量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2004(04):511-516.
[2]张迪,韩晓增.东北黑土区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03):319-322.
[3]吕川,陈明辉.典型黑土区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分区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08):108-112.
[4]孙家兴. 典型黑土区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