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期   作者:杨卓憬
[导读]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非常强的学科,我国目前有很多高校开设这个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融合了现代电子技术
        杨卓憬
        运城市运城学院,山西省运城市,044600
        摘要: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非常强的学科,我国目前有很多高校开设这个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融合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各个学科的优点。在课程设置方面以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等作为基础课程,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芯片设计、测试等课程作为专业课程。通过不断地优化相关课程体系的方法来提升教学的质量,保证在未来能够给我国的各大电子企业培养出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课程优化
        在当今工业体系下,世界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SG的到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优势就逐渐凸显出来,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目前高校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上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这方面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电子科学技术在课程设置方面以数学和现代物理作为专业基础,对电子、集成电子和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进行研究。
        1国内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发展概况
        近些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是十分的迅速,我国为了紧跟科技发展的潮流,在很多高校中也设置的相关专业,其中包括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七十余所高校。这些高校分布在我国的各个省市区域,其中的大部分院校都是国家重点高校,如何利用好这些高校自身的资源,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这就成为了很多高校正在思索的问题[1]。但就目前的相关情况来看,很多高校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效果并不显著,具体的研究成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来提升。
        整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拥有较强的现代电子技术理论、精通电子系统设计流程、拥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操控等方面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现阶段,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的技能已经在各个行业都得了深入的应用,这是国家未来发展以及工业化改革的重点方向。各大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愿意为国家、民族以及全人类做出贡献的。一个具有科技创新精神的人,需要具备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精湛的操作技术,这样才能够在未来成为一名卓越的社会现代化创新人才。
        2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
        2.1专业口径宽,特色不突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模式是根据高校本身所具有的教学优势分成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二或者大三开始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选修相应课程,这种培养模式趋向于向更高层次发展,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然而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绝大部分高校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设计上无法突出专业特色,与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差别不大。
        2.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大多数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体现在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结构不太合理,大多数院校拥有本专业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非常少,有些甚至是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在当前新兴专业、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实践[2]。
        2.3实验实践力度不够
        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目前大多院校在实践教学课时上都分配了较多的学时,以体现对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视,但从实验内容来看,课程实验内容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即学生经过连线、开电源、看现象、记录等步骤即完成实验,实验内容单一,缺乏研究型和设计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同时,这种实践教学缺少与社会接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缺乏尤其显示在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等环节上。
        2.4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仍需改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研究以及应用能力。


        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中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思想,准确把握课程体系优化原则,了解课程体系优化途径。
        3.1课程体系思想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基础化、工程化与信息化对教学资源进行不断优化,构建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致力于培养出较强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
        3.2课程体系的优化原则
        课程体系优化一定要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电子技术方面的优秀人才,把握改革的方向。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技能型人才,从而能够适应社会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因此在优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专业课程设置。对于一些基础课程,如数学、物理,以及核心课程,要将扎实的理论基础能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开设多种实验课程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此外,对于通信系统等课程也需要让学生进行认证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掌握其他方面的相关能力。
        3.3课程优化的途径
        针对目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在整个优化过程中突出专业优势,进而带动整个学科建设的发展。因此,本文在课程体系思想和优化原则的前提下,针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课程优化途径。第一,突出专业特色。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操作技术极强的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要与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区分开来,突出本专业的特点,体现出自己的优势,结合实际需求,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对应[3]。第二,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来看,电子科技专业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实际学习需求,通过设计课堂实践、自主学习、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研究以及毕业实践等教学方案,构造一个比较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而不是单一的实验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在实验室方面,除了电子科学实验室,还应有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室和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等多个专业的实验室。
        不同的实验室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软件实验的技术基础。同时,还要构建多个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外实训时刻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总之,优化的方向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在时代发展需求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优化。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技术能力过硬且能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教师队伍。因此,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只有教师自身专业过硬,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好地进行传道,能激发学生对此专业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与培养人才的双赢。
        4结束语
        为了能够提升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各大高校通过课程体系优化的方式来培养出新型电子科技技术人才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各大高校和教师一定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来加快改革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实现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优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不仅仅是这个时代向学校提出的要求,更是广大教师需要坚持不懈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望军,浣喜明,陈爱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0-81,87.
        [2]王伟,杨恒新,蔡祥宝,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研”结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9).218,220.
        [3]吴骏,王雯,刘丽杰,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