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庄区块改善水驱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熊桂林
[导读] 王龙庄区块目前处于特高含水阶段,面临的水驱效果变差、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不明、开发手段针对性不强等技术问题
        熊桂林
        江苏油田采油二厂  江苏金湖  211600
        摘要:王龙庄区块目前处于特高含水阶段,面临的水驱效果变差、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不明、开发手段针对性不强等技术问题,通过储层精细描述及评价、潜力分析和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在改善区块水驱开发效果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水驱效果;剩余油;储量动用;隔夹层
        1、前言
        王龙庄区块经过多年注水开发,油水井形成的既有水驱通道难以改变,注入水形成低(无)效循环。其次套损井增多,开展油水井机械卡堵水实施难度大,低效无效停关井数多,水驱储量损失大。因此,利用现有井优化注采井网,最大限度的提高储量动用和控制程度,从而实现最大限度挖掘井间、层间剩余油是提高该区块采收率的重点工作之一。
2、单砂体研究
        本次通过开展阜二段单砂体平面和纵向标志层识别,分析阜二段单砂体接触关系主要有多层式、叠加式、孤立式三种模式。
        E1f2层系各小层单砂体储层基本形成于滨浅湖沉积环境,垂向上识别出两期滩坝单砂体,滩坝分布走向皆为东北一南西。
3、隔夹层研究
        王龙庄块各小层间的隔层分布受沉积作用的控制,沉积体的规模和期次决定了隔层的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区内隔层分布相对稳定,连片程度好,除个别井段隔层厚度较薄外,多数小层间均发育一定厚度的隔层。
        王龙庄块隔夹层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呈致密块状,分隔作用较好。各小层间隔层厚度平均5.26m,隔层厚度一般在0m~8m,该区间厚度占所有厚度的86.2%,整体上,各小层间隔层比较稳定。
        王龙庄区块夹层划分为三大类:泥质夹层、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夹层、钙质胶结夹层。小层内的夹层厚度平均为1.79m,主要集中在0.5m~2.0m之间,占夹层总数的70%。夹层的平面分布比较稳定,有明显的规律。靠近物源方向的夹层发育较远离物源的要薄。从夹层的剖面分布可以看出,研究区夹层厚度变化较大,延展范围有限;部分井纵向上分布比较频繁,储层较为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夹层的存在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影响油层的开发效果和采收率。
4、储层构型认识
        通过研究区砂体内部夹层分布可以看出,研究区砂体内部夹层发育面积较小,厚度为0.1 m~1m,砂体内部夹层在砂滩内部发育较多,砂坝内部发育较少,但厚度较大。


        经过对研究区5级结构面的统计发现,研究区5级结构面厚度在0.15 m~2.1m区间,大多数分布在0.5 m~1.5m区间内,占总数的67.4%;从各单砂层来看,E1f22-1.1单砂层5级结构面发育较多,占总数的27.71%,E1f23-5单砂层平均厚度较大,达到了1.1m。
5、剩余油分布特征
        物性条件相对较差的非主力区域虽然局部地区剩余油饱和度很高,但是由于受到沉积环境和构造影响,砂体的物性条件及连通性不是很好,砂体的规模较小,高值区域面积很小,相对应的剩余储量丰度值也很低,所以,并没有太大的挖潜价值。各主力区域的剩余油饱和度和剩余储量的高值区基本对应,砂体规模大,含油面积相对较大,由于砂体的物性条件较好,剩余油储量丰度也相对较大,这部分区域也是以后调整挖潜的重点区域。
        6、影响水驱因素分析
        一是注采适应性差,水驱控制程度“低”。平面上网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为50-60%,水驱方向性强,部分井低效、无效注水。纵向上主力层系中E1f23-3层水驱控制程度为40%。二是油水井井下状况复杂,部分井区储量失控。王7、王17井近年出现含水突升、动液面上涨的现象,通过找漏反映油井套管均存在漏点,王7井堵漏作业后恢复正常产能。两口异常高含水、高产液井王40、王41井处于停抽状态,无法判断高产液、高含水原因。区块目前注水井6口,其中有4口带病注水,分注难以实施。
        7、改善对策
        立足流场调整,开展平面和纵向上剩余油挖潜。一是主力井区开展调剖扩大注入波及体积,主要在构造中高部位实施王8-1井组、王10井组调剖,扩大平面上波及面积,进一步改变水驱方向。二是开展部分停关井油水井恢复生产。水井套损后王4停注注水储量损失,对应油井产液下降,可恢复注水,补充能量。王8、王18、王41等井关停时间长,地下油水重新聚集分布,有挖潜的潜力,可适时恢复生产。三是开展针对性措施挖潜。根据储层测井特征,E1f22储层灰质含量较高,王9井历史酸化效果增油明显,可优选油井开展酸化提产。
        综上,本文对王龙庄区块影响水驱效果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现场实施见到一定效果,具有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商晓飞,侯加根,刘钰铭,等. 黄骅坳陷板桥地区湖相滩坝砂体内部隔(夹)层成因机制与分布样式[J]. 古地理学报,2014,05:581-596.
[2]    潘晓霞. 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D].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1
[3] 商晓飞,侯加根,孙福亭,等. 砂质滩坝储集层内部结构特征及构型模式——以黄骅坳陷板桥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J]. 石油学报,2014,06:1160-1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