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武器装备引领后装保障变革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7期   作者:侯利刚
[导读] 本文从后装保障建设的领域出发,对可能出现的巨变进行预测和研判,分析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与后装保障建设的相对关系,
        侯利刚
        联合勤务学院,北京 100000
        摘要:本文从后装保障建设的领域出发,对可能出现的巨变进行预测和研判,分析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与后装保障建设的相对关系,指出后装保障建设的发展思路,顺势而为,占领新军事变革的理论制高点。
        关键字:智能化武器装备  变化  后装保障  变革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在军事领域的智能化武器装备研发和配备已经成为现实,并不断扩大其规模体量,这将给后装保障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研判智能化武器装备带来的新变化
        智能化武器装备已经在军事领域的很多地方有所应用,虽然还未普及,但是大有蓬勃发展之势。
        (一)智能化武器装备促进作战效能提高。传统观念认为战斗效能的发挥是人、武器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三者的界限相对比较分明,需要不间断的磨合。在智能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我们要敏锐得察觉到其中的变化:一是人、武器、信息系统的物理域界限不再分明,主要是人的作用与信息系统的作用到武器装备系统上的迁移,这样的变化起初不明显,但是形成规模效应以后将彻底打破战斗力的传统生成模式。二是智能化武器装备系统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武器族”的概念大相径庭,其系统产生的融合效应将不仅仅体现武器装备的物理拆卸组合上,更多的还将是有机的整体,对战斗力的持续发挥和饱和发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智能化武器装备促进人装比例调整。毛主席曾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败的市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毛主席的精辟论述给我们认识智能化武器装备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我们一贯认为人是决定因素,但是在智能化武器装备上已经内附人的科技要素和人的逻辑(智能)要素以后,我们需要审慎地再思考。既不能唯主观能动论,也不能唯武器论。因为智能化武器装备中有机糅合了人的逻辑(智能)要素,所以在物理域中看战区内的人和武器的占比,这个占比向智能化武器装备方向的倾斜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说机器不仅取代了人力,而且还将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人的思维。这样的新变化将直接带来后装保障的结构化变迁,要认真研究。
        (三)智能化武器装备导致战争后台庞大。在冷兵器时代,后勤保障主要是粮秣的筹措和就地战伤救护,摊子较小[];到了机械化战争时代,后勤保障摊子主要是军需、弹药、油料、装备维修及战伤救护,摊子变大;到了信息化战争时代,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实现造就了远离战区的相对安全区域的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摊子格局,但是为实现战争目的,仍然要实兵占领。
        二、智能化武器装备对后装保障新要求
        火器的出现对后勤提出了弹药的保障要求,机械化装备的出现对后勤提出了油料和装备维修的保障要求,信息化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对“远端后勤”提出了高技术保障要求。智能化武器装备对后装保障的新要求将是全领域多层次的。
        (一)后装保障以整装保障为主。在传统的后装保障中,我们对武器装备保障的界定比较清晰,即使是对整车装备也分研发和装备保障两个层面,在武器装备保障层面还是以维修为主,这样的一种保障思路不适于对智能化武器装备的保障要求。一方面,智能化武器装备是从全寿命周期的起始阶段就已经将科技力和人的逻辑(智能)力内嵌其中,也就是说这样的一种武器装备是形与神的相对固化,对各种保障物质也存在相对的集成性需求,因此条块化的保障思路不适用。另一方面,智能化武器装备在指控系统被毁伤后,具有相对的不可修复性,且集成度很高,抢修将失去意义。因此,智能化武器装备的保障将以整装投入为主,并且要与传统的“枪族、武器族”[]换件整合相区别。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整装投入不是在于装备被损毁之时,而应该是在实现对战争进程划定的阶段目标之后,这对后装保障的要求将大大提高,必须在决策能力上取得突破。


        (二)技术保障需求超过物质保障需求。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核心就是在武器系统中内嵌入人(智能化)的要素和信息的要素,但是智能化的技术保障需求将大幅提高。智能化武器装备对技术的需求与信息化武器的后端后勤技术需求的概念不同,更多的将体现在战区内的技术保障。后装保障的传统维修力量还应且必须具备技术保障的能力,担负对智能化武器装备指控模块的参数配置、信息掌控与物联调试等高技术任务。比如,智能诊断以及机器人学,总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智能维修向着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三)持续后装保障稳定性要求严格。破解保障迷雾,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是智能化武器装备出现以后,我们也不能消减其中的保障迷雾。在智能化武器装备中信息的共享是基本要素,对后装保障任务的预测可以优于前代,但是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整装保障需求与战争进程的动态不可控是短期内的矛盾焦点,因而后装保障将可能出现海量信息淹没下的无效预测,这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智能化武器装备对持续保障力的要求更苛刻,因为战区内人的占比降低,智能化武器装备对物质的需求敏感度远高于人,一旦后装保障不可持续就将直接导致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停摆”。
        三、智能化武器装备引领后装保障变革
        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出现将不亚于火器在冷兵器时代引发的激烈变革,我们必须要有前瞻性和预测性,尤其要从深层次的源头进行把握,因为智能化武器装备会成为一个系统,一个或许会颠覆我们现有组织架构的大系统。
        (一)武器装备研发要与后装保障能力建设有机联动。武器装备研发与对应的后装保障能力建设是无法分开的,但是现行的体制机制又带来诸多不便,这样的情况一定会随着智能化武器装备大系统的铺开而消融。但是在体制编制将变未变之时,也即智能化武器装备初成规模之时,我们在武器装备研发中要充分考虑后装保障能力建设的承载力,要尽一切可能让智能化武器装备的路子走得顺一些,要在旧机体上生发新系统。现在的智能化武器装备很多,如:察打一体无人机、水下潜航器、智能遥感地雷、,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产品还是偏重于依托战区后方的科技力一次集成,与战区内的后装保障力量衔接不够。这将不利于智能化武器装备的进一步蓬勃发展。
        (二)大力推进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后装保障的建设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确保生成持续有效匹配的保障能力。后装保障智能化的思路与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思路还是有所区别,这里的重点不是在智能装备的发展上,而是在智能后装保障的指控建设上。首先要解决的是持续保障力问题,这里面涉及到物质流的保障控制问题、信息流的控制问题、技术流的调控问题以及战争进程内的节点控制问题,力争将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整装投入、回收与控制模块调试、物质力量匹配协调起来。这项工作不在于有多少智能化后装保障装备,因为智能化武器装备本身就具有能力拓展功能,而在于智能化后装指控系统,这也是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的重点。
        (三)后装合一势在必行。在智能化武器装备保障中有很多“流”需要控制,智能化武器装备除了带来人装比例调整外,物质保障与技术保障比例、物质保障内的的各组份比例都在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很难区分出后勤保障与装备保障的区别。在宏观层面也是如此,智能化武器装备的研发整装过程到投入战场,再到分批次按技术流和物质流进行保障,这都是后装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的,这样的合一是从内而外的合一,且无所谓谁衔含谁的问题,本质上都一样。
        结语:
        在智能化武器装备广泛运用的不久将来,可以预见的是后装保障的范围将大为拓展,传统的军需、救护等保障可能减少,但是庞大的战争后台支撑将不断膨胀和蔓延,甚至将超越军民融合的范畴,实现整个社会的科技力的一体联动。
        参考文献: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斯特朗的谈话》 毛泽东 解放军出版社重印
        《无人化战争》 郭胜伟 【M】 国防法学出版社 201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