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近60a暖冬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7期   作者:林明丽,安 明,何 宁,邓洁琼,刘二影
[导读] 利用1961~2020年60a湘潭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冬季 (上年12 月至当年 2 月) 气温资料,分析了湘潭冬季气温变化
        林明丽,安 明,何 宁,邓洁琼,刘二影
        湘潭市气象局,411100

        摘要:利用1961~2020年60a湘潭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冬季 (上年12 月至当年 2 月) 气温资料,分析了湘潭冬季气温变化,根据 《暖冬等级》标准及暖冬指数定义,分析全市暖冬时空分布特征及暖冬事件变化,并对暖冬的成因及其影响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60a湘潭暖冬事件和强暖冬事件呈增加趋势;湘潭共出现暖冬22次 (年),各站暖冬频率为35.0~36.7%,特别是90年代以来,暖冬事件频繁,并发生强暖冬事件, 6a出现了区域性强暖冬,以1999 年与2017年暖冬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暖冬的成因主要有人类活动、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环流特征量等,对农业、林业、电力及人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暖冬事件;变化;成因;影响

        引言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突出,许多学者对暖冬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进展 [1-4]。据有关论述,中国20世纪60、70年代频发冷冬,而从1986/1987年冬季开始,已连续经历了21个暖冬。近60a来湘潭气候表现为与全球一致的变暖趋势,20世纪 80年代后期开始气温持续上升,尤以 90年代后增温最为明显,以冬春季气温升幅最大。暖冬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已有很多暖冬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的研究成果。2017年冬湘潭又出现了与1999年并列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暖冬。由此,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标准》[11],得出湘潭单站及区域暖冬发生等级,计算暖冬指数,分析湘潭1961~2020年暖冬事件的时空变化及暖冬的成因,以便更好地利用冬季气候资源,为湘潭防灾减灾及各行业生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资料为湘潭国家气象观测站(湘潭市、湘乡市、韶山市)1961~2020年冬季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所有观测资料均为省气象档案馆经过质量审核的器测记录。
        选取1981~2010年30a平均值作为常年平均值,冬季指上年12月至当年2月(如2011年冬季指2010年12月~2011年2月)。
1.2方法
        主要运用气候倾向率分析冬季气温及暖冬指数的变化趋势,并用 t检验方法检验趋势的显著性水平。
        采用三分位方法,将冬季平均气温序列划分为等概率的偏高、正常和偏低3类气候事件 ,相应得到偏冷、偏暖的气候边界阈值,以偏暖阈值 0.43σ(σ为标准差)定义为单站暖冬的阈值。
2 冬季气温的变化
2.1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从湘潭1961~2020年冬季气温距平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图1),湘潭冬季平均气温以0.19 ℃/10 a的趋势率升高,通过0.05显著性检验;各站冬季平均气温增温趋势均明显,升幅为0.19~0.24℃/10 a,韶山增幅最大,为0.24℃/10a (湘潭、湘乡通过0.05显著性检验,韶山通过0.01显著性检验)。60~80年代,湘潭冬季平均气温多负距平,占66.7%,特别是1967~1977年期间,冬季气温均以负距平为主,持续了11年的偏冷阶段,平均偏低1.01℃,最大负距平值出现在1972年(-2.1℃),是历史最低值;90年代开始,冬季气温以正距平为主,占67.9%,气温偏高0.34℃,最大距平值出现在1999年、2017年(2.1℃),是历史最高值,为最强暖冬,2015年、2020年 (偏高1.7℃)为历史第二暖冬年。
        每30年气候值比较,1981~2010年冬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较1971~2000年偏高0.2~0.3℃,而1991年以来冬季平均气温与1981~2010年相比,偏高了0.3℃,较1971~2000年偏高了0.5~0.6℃,说明近30年来湘潭冬季增温更为明显。
        可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湘潭市冬季气温的上升趋势明显增强,暖冬的出现越来越频繁。
        

        
2.2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各月气温变化
        据分析,近60a湘潭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升高较为显著,以0.44℃/10a的趋势率升高,平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平缓,为0.13℃/10a。最高、最低气温的上升,冬季趋于偏暖愈加明显。
        从冬季各月气温变化上看,各月平均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尤以2月气温对冬季增暖贡献最大,以0.43℃/10a的趋势率上升,通过 0. 05 显著性检验。
        逐月最高、最低气温中除12月外,其他各月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月最高气温增幅最为显著,以0.82℃/10a的趋势率升高,并通过了0. 05 显著性检验(表1)。
 
           

3 暖冬指标及等级划分
3.1单站暖冬
        根据GB/T21983-2008《暖冬等级标准》附录A中暖冬阈值计算方法,将冷、暖气候边界的阈值定义为-0. 43σ和0. 43σ;强暖冬属于暖冬事件中的极端(异常)气候事件,本文取发生概率为 10 %,其阈值界定为 1.29σ;根据此阈值,将单站暖冬划分为弱和强2个等级,单站弱暖冬: 0. 43σ≤ΔT <1. 29σ; 单站强暖冬: ΔT≥1. 29σ。
        由上阈值范围计算得出湘潭单站强弱暖冬标准(阈值),统计出1961~2020年(共60a)各站暖冬年份及强度等级(见下表2)。
        
                   
        
3.2区域暖冬
        区域内暖冬站数超过区域总站数的50%,即为区域暖冬。在区域暖冬年内,强暖冬站数与暖冬站数百分比≥50%,即为区域强暖冬[4]。根据表2,湘潭区域暖冬及强弱等级如下表(表3)。
        
                               
        
4 暖冬成因与影响分析
4.1 成因分析
    暖冬的成因,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13-15] ,主要归纳有人类活动、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环流特征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欧亚中高纬的经纬差异)等。
4.1.1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表现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需求相应日益增长,如汽车消费,其尾气的排放,导致大气成份改变,引起气候变化;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CO2)等,加上森林被严重破坏,二氧化碳(CO2)等浓度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保温效应明显,引起气温升高,特别是冬季气温偏高,导致暖冬的形成。
4.1.2  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
        厄尔尼诺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异常增温的一种现象,一般情况下,El Nino的发生,常常导致我国冬季温度上升,形成暖冬。
        选取了1961~2020年发生的19次El Nino年来分析,在El Nino发生年,湘潭出现冬季平均气温正距平的有12次,占El Nino年的63.2%,其中有8次达到暖冬标准。特别
是90年代以来,8次El Nino年出现冬季偏暖有7次,达暖冬标准5次。这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发生暖事件时,湘潭冬季以偏暖为主,这与El Nino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结论一致,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El Nino影响冬季气温更为显著。
4.1.3 环流特征指数
        据研究表明,气候异常与大气环流的异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特别是在冬季最冷时段,亚洲地区极涡面积的扩大与缩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西伸脊点位置等对中国温度分布趋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根据对1990年以来湘潭出现的15个暖冬年的环流特征指数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15a暖冬中,冬季亚洲区(60E~150E)极涡与常年相比面积偏小的有9a,占60%,其中最暖的2个暖冬年(1999、2017年)中,极涡面积都明显偏小。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偏强的有9a,占60%。暖冬年冬季纬向环流相比常年优势更明显的有11a,占73%。这说明冬季亚洲区极涡面积偏小时,极涡往往蜷缩于极地附近,西风带纬向环流占优势更显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西,来自极地的冷空气不易南下,导致湘潭冬季气温偏高,易出现暖冬现象。
4.2影响分析
        暖冬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和日常生活,而且对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暖冬温高雨少,土壤蒸发量大,墒情低,对农作物的出苗和生长不利,增加了冬春连旱的严重趋势。另外,冬季气温偏高,特别是最低气温的升高,病虫卵易于越冬存活,使病虫害加重。
        ⑵对林业生产的影响:冬季气温偏高,越冬虫卵不易被冻死,次年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会增高。据湘潭市林业局统计,2017年暖冬,促使了马尾松毛虫的发生,特别是湘乡市发生面积就有6万多亩,全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增多。同时,由于暖冬年份,降水偏少,土壤蒸发大,空气较干燥,林内干物质可燃度高,增高了森林火险等级。2020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14起,较上年偏多6起,受害森林面积24公顷。
        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据学者大量的研究证实,寒冷可以造成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这三类疾病的死亡人数的增加。因此,暖冬可以减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上述疾病的发作和死亡人数。此外,暖冬适合各种病毒、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据相关调查表明,暖冬使流行性感冒、流脑、支原体肺炎等发病率增加,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⑷对供电的影响:每年冬季是用电高峰期,供电压力很大。但如果是暖冬年,采暖用电相对减少,供电压力就会小一些,所以冬季气温偏高,供暖时有利于节约能源。2020年冬季湘潭出现强暖冬,通过对2020年湘潭城区逐日气象敏感用电量条件等级分析,冬季没有高敏感用电量等级,以一级和二级气象敏感用电量为主,说明在暖冬年,居民用电量需求较常年相比有所降低。
        
        
5 小结
        ⑴近 60 a湘潭冬季气温的上升趋势明显增强,暖冬的出现越来越频繁。
        ⑵冬季逐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中,尤以2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增幅最为显著,对冬季增暖贡献最大。
        ⑶1961~2020年湘潭各站暖冬指数(IWs) 以0.28~0.44℃/10a上升,暖冬发生频率为35.0~36.7%。80年代前各站少数年份有暖冬事件发生,自90年代开始,暖冬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各站均发生了15年暖冬,占暖冬事件的68%。
        ⑷单站强暖冬事件主要出现90年代以后,湘潭7年,湘乡、韶山分别为6年;60~80年代各站基本上没有出现强暖冬事件(除湘乡在1987年出现强暖冬外)。
        ⑸暖冬的成因,主要归纳有人类活动、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环流特征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欧亚中高纬的经纬差异)等。
        (6)暖冬对农林业生产、人体健康和经济建设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凌, 张强, 陈裕 等. 1956~2005年中国暖冬和冬季变化.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3(1): 26~30.
[2]孙林海, 赵振国. 我国暖冬气候及其成因分析. 气象, 2004, 30(12): 57~60.
[3]贺皓, 罗慧, 高红燕 等. 陕西冷暖冬年的标准及平均环流特征分析. 高原气象, 2007, 26(4): 759~764.
[4]陈峪, 任国玉, 王凌 等. 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5): 539~545.

作者简介:林明丽(1969.08.)女,汉族,广西博白县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