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玉
高新区(新市区)园林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当前,城市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视,在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植物是风景园林的主要组成元素,应该从其自身特点出发加强保护,优化其生长环境,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应该对以往的设计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园林植物的保护力度,防止资源浪费的问题出现。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园林设计;植物保护
引言:风景园林设计是城市化发展中的关键工作,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美观性,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质量。在园林建筑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植物,需要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使其处于健康的生长状态,从而体现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价值与作用。文章对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提出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及保护工作的问题,探索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措施。
1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及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城市园林设计主要是通过增加绿色植物来改善生态环境,能够有效的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根据城市当地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被,自然生长,降低后期人工维护的成本,同时也能较好的解决城市污染问题,例如噪声污染,形成生态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境。在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植被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从而保证植物能够长时间的生存,进而对城市环境优化起到作用,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在园林工程植物保护过程中,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从整体进行考虑,不仅需要创新性的园林设计,对于园林的植物保护也需要引起重视,防病虫灾害,有效地保护园林工程中的植物。因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以及园林植物保护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风景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2.1缺少中国特色和新意
从风景园林的设计发展现状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城市化风景园林进程不断深入,需要以地域特征、特色为基本依据,将生态、自然、人文等特性融入设计之中,与功能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风景园林设计也应该有文化内涵、新意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风景园林设计应该扩展设计思路,打造更具中国特色风景园林作品以及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以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和城市的发展以及百姓的审美需要。而且还应体现出天、地、人和三者之间相互统一和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秉承体现出不同地区的风景园林特征、特色和文化内涵。比如说:①过于追捧西方文化和模仿西方园林,注重继承忽略了创新精神、中国特色新意尚少。②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着过于雷同的问题,缺少人文文化和地域性的应用与调查。③风景园林规划要根据当地人文、自然因素等特征完善,但目前国内满足该设计要求的作品尚少,分析主要原因:国内风景园林设计观念固化,风景园林规划由政府部门主导,市民引导和参与缺失,当使用者需求与主导者想法不一致时,设计的个性化难以实现。④风景园林由于历史原因被局限于城市中的小块绿色环境里,处在城市建设各行业的底层。规划先行、交通后行,建设重点、经济优先,最终是风景园林打补丁。许多城市化中央公园都在复制模式,使得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耗尽,生物种类变少。
2.2简单呆板地套用
现代化设计模式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简单呆板地套用现代化设计模式的现象,对中国性的认知模式、思维模式的丢弃,有时出现千篇一律的设计格调问题。出现不顾场地的地形地貌对其破坏致其消失的状况,优美的自然地貌环境与传统的风景园林美学思想内涵正在消逝。今后的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模式,需要正视中国文化元素、历史文脉继承和发展。对风景园林设计文化内涵不仅以抽象美或普遍美的概念为依据,还要考虑人们在其风景园林生态环境中的感受。
2.3追求经济效益和模仿心理
就目前风景园林设计而言,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观赏性和人性化元素,偏重园区的经济效益,单纯地把风景园林当作城市景观的辅助,忽视了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对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又或者只是单纯地从风景园林绿化设计规划的形式上考虑城市广场或公园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从而影响城市化发展建设进程。就管理制度规范设计而言,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存在较强的模仿心理,设计相似性过大,设计完成后的观赏价值低,甚至还会导致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也是一味地模仿,在规划的时候考虑并不十分全面。这对于风景园林的发展十分不利,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3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措施
3.1优化设计方案
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对各项工作形成有效指导,在增强设计可行性的基础上合理保护园林植物。应该明确园林植物的生长特性,防止其在生长中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要加强对风景园林建设区域的实地勘察,了解当地气候状况、土壤性质、水文条件等情况,确保植物生长的适应性,提高其成活率。在设计方案的编制中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与新工艺而导致植物遭受破坏,需要遵循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要综合考量经济性要素和技术性要素,促进绿化面积的扩大化,使园林景观得到改善。
3.2控制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也是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当中的关键,会对植物的生长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对该类因素进行全面考量。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须保障其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等,这也是抵御病虫害的关键点,要确保各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使其能够健康生长。对于栽植密度的合理控制,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植物类型、风景园林面积、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等,防止由于栽植密度过大而导致植物无法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避免出现抑制生长的问题[5]。当植物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不足时,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病虫害问题,导致植物的死亡率升高,资源浪费状况严重。当园林植物的密度较小时,会导致土地资源、水分、养分和阳光等资源剩余,不符合集约化发展的要求。
3.3保障植物多样性
保障植物的多样性,不仅能够营造优美的园林景观,防止单一化植物类型给人们造成的审美疲劳,而且有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尤其是在不同园林植物的竞争中,合理竞争可以促进植物增强环境适应能力,打造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使植物免疫力得到增强,真正达到保护园林植物的目的。同种植物和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可以保留更具竞争力和生存力的植物,逐步淘汰环境适应性较差的植物,从而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稳定性。
结束语: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实施能够创造良好的园林景观,在提升美观性的同时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明确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平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增强整体建设效果。然而,由于植物配置不合理、多样性缺失和密度不合理等问题的影响,也会导致植物在生长中受到威胁。为此,应该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控制栽植密度、保障植物多样性、使用乡土植物、重视病虫害防治和合理修剪苗木等途径,增强设计工作和植物保护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秀晨.风景园林和城市设计的一体化[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21(06):30-31.
[2]齐敦军.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2):15-16.
[3]黄雅娟.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J].地产,2019(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