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7期   作者:张欣欣
[导读] 国家越来越重视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为了进一步优化以及完善其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张欣欣
        洛阳市洛宁县气象局   河南省   471700
        摘要:国家越来越重视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为了进一步优化以及完善其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势必要研究其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方式,并就其建设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以此来优化以及提升其气象观测质量管理效率。
        关键词: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进展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气象条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而越来越关注气象观测活动的质量。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对我国多方面发展都存在积极影响,加强对基层气象观测质量体系的重视,进一步推进其发展,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基于指挥以及控制同质量相关的组织协调活动为目的,其质量管理就要做到固有特征性并满足各项要求的程度。产品自身的质量以及质量实现的主要手段是为了进一步完成其质量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要落实好策划、控制、保证以及改进工作,以此来顺利实施以及管理其组织结构、流程、程度以及资源。对于气象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在运作机制发生后,还需要对其企业化运作过程做好质量管理体系与成本核算工作,部分气象观测领域业务也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由此,现代化管理以及提升气象软实力是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
        1.1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管理和目标
众所周知,基层气象观测管理质量体系是在国际管理上有规定、有管理的衡量体系。这一体系也被我国政府曾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纳入我国强国发展的重要积极策略之一。客观来说,施行该项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我国不再仅仅是气象大国,而是向气象强国的方向迈进一大步。近些年来,随着有关部门指示的明确和重视度的提高,我国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状况较好,已经在多个地区成功开展了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试点工作。通过增加试点数量、提高试点地区工作质量等方式,使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为后期气象方面的发展提供保障。
1.2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理念和方法
        2.1梳理气象观测过程
        要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气象观测管理标准,首先,需要全面识别各个级别、各个类别的气象观测过程,对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深入探究和钻研,还需要明确气象观测的主要业务过程。在此条件下,梳理好各个级别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做好有关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其体系精准导向以及相关联的法律法规的明确工作,有的放矢。
        2.2强化观测风险思维
        通过大量的实验过程发现,现阶段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在建设和各个部分运行的过程当中,需要严密梳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气象观测质量的影响,才能够提高该项体系运行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一般将该项运行体系的不确定因素分为产生积极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产生消极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只有通过消除不利于体系进步的不确定性因素,才能将体系建设风险的程度降到最低。
        2.3严格遵循PDCA方法
        实现体系的高标准、有效运行,需要严格遵循PDCA运行方法。所谓PDCA运行方法,即坚持策划和实施、应用及改进的运行理念。当然,在这一体系策划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充分的考虑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因素。在执行时,也需要严格遵照策划中已经明确的内容进行,同时再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如此一来,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水平才能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走越好。


        3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问题
        首先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没有重视系统的质量管理方式,即内设结构的综合观测业务流程在实际以及管理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整体流程顺畅程度不高。其次是不够健全的用户反馈以及运行保障机制,即不能系统化其观测业务,没能充分调研、分析以及反馈其用户需求,无法形成风险评估保障机制。还有就是管理人员的水平不高,即气象观测领域技术骨干多是专注于技术方面,缺乏培训业务以及管理的工作人员,所以整体的质量管理能力太低。最后就是观测业务、支撑以及管理流程有待优化。众所周知,没有从需求出发的观测业务,其顶层设计以及全流程规范管理体系并不完善,整体的关键节点缺乏风险控制。部分流程职责不明,其制度也没有完善,导致无法从需求入手,产品服务以及用户反馈等全过程周期管理制度以及标准化设计势必要全面优化。
        3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思考
        3.1构建新型业务和管理流程
        当前阶段,我国基层气象观测管理体系的业务流程主要以传统观测、通讯技术和行政体系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完整详实的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流程。该项业务流程的主要特征在于基层气象观测台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但是气象台需要进行的工作数目较多。在为数较少的工作人员中,非气象方面的专业人员还占据多数,有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较低。加之气象台设备性能落后,信息化水平无法与所需相匹敌,气象观测数据的逐级收集统计工作和观测数据等业务环节过多,过于冗杂,气象观测工作开展效率较低。但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传统观测技术为基础的观测业务流程已经逐渐被进步的信息技术体系服务替代。经过完善的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已然能够较好的满足气象服务的大众需求。通过气象观测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气象观测体系过程中的繁复环节也已经得到较好的压缩和调节。此外,气象观测体系需要一套严格标准的管理机制,同时需要配备高水平的专业气象工作人员,需要专业素质较强的队伍熟练应用高水平设备,以此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准程度。至此,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任务才算较好完成。通过对体系流程的一系列改善,基层气象观测管理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才能够提高,业务质量也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3.2构建实用的体系文件,提升和保障观测质量
        基层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体系文件是气象观测管理体系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作为气象观测体系运行的基础和基本保障,文件体系承担着包括:对体系内的运行机构进行精准确认,对各个部分的基本职责进行敲定确认、深入梳理整体工作流程和明确体系文件前期准备、中间编排以及后期审核发布等一系列工作。据国家相关政策所阐明的要求显示:质量手册、工作指南、工作记录和质量手册是气象观测体系原则角度上分出的四个种类。其中,务必保障体系文件的内容的真实有效,保证文件基本内容与气象观测质量体系的真正运行情况相一致,严厉杜绝大量的模仿抄袭现象发生。
        3.3设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保障机制
        基于气象观测领域特点,进一步构建检查、督查、反馈、分析以及改进制度,从用户全过程管理方面,进一步设计可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构建。与此同时,还可以构建健全的综合气象观测质量管理队伍,全面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引导工作人员参与到培训以及体系建设中,提升人员的流程管理意识以及管理能力,提高全员标准化、法制化管理意识,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4结语
        本文就基于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进展分析,针对当前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措施,加强工作人员对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改进观测质量反馈机制,以此来全方位提升其气象观测基站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富,苗振凯,王洪森.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关键问题的思考[J].电子乐园,2019(10):0455~0455.
        [2]简咏梅.基于物联网技术下气象观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04):69~72.
        [3]于新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推动中国气象高质量发展[N].中国质量报,2018-06-21(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