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焜 魏闯 张文昕
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摘要:随着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人类不仅享受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红利,而且还承担着过度发展和环境保护不力带来的污染后果,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空气质量控制和污染防治方面,环境工程科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就应用实践而言,空气问题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要从防治措施、长效机制、行为引导等方面下功夫,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挑战;对策
引言
当前,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凸显,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各国面对的国际性任务。在各类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具有涉及面最广,危害程度较大,防控难度较大的特点,它不但对人类和动植物正常生存生活造成较大危害,也对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产生了较大威胁。
1城市大气污染的危害
1.1威胁人体健康
由于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若不能及时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任其发展,就会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空气中包含大量的颗粒物,粉尘等有害物质,一旦被人吸入到自身身体之中,影响身心健康。若人们长期吸入有害物质,还会诱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1.2对环境造成破坏
大气污染会诱发酸雨等恶劣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城市汽车数量日益增加,其所排放出的污染气体中的硫化合物与氮氧化合物进入到大气之后,导致云层中的水滴呈现酸性,诱发酸雨。酸雨不仅会导致植物停止生长,还会对城市的水资源质量造成严重破坏,使得水中的生物成批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
1.3温室效应
汽车所产生的尾气中包含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典型的温室气体。一旦任由二氧化碳源源不断传入到大气之中,导致温度不断上升。如果不能及时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限制,会产生海平面上升等更加严重的问题,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1.4破坏臭氧层
部分污染气体主要是含氟含氯化合物,其对大气臭氧层所造成的破坏不容忽视。臭氧层可以及时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物。一旦遭到破坏,会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使得大量紫外线对生物造成危害。
2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大气污染影响因素
2.1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文明环境保护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提倡环境保护意识,以期实现个体与群体的环节保护意识得到明显的提升。但环境保护意识仍存在了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了以下方面。首先,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政府管理人员对于经济效益、经济总量增长方面建设较为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地区经济显著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缺乏对环境保护的机制建设,进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清理。此外,我国经济高速变革的发展下,企业躲过多关注经济发展,从而缺少了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设。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政府与企业过于重视业绩,并在多数人觉得环境污染整理效果较差,消耗大量精力、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情况下,且环境保护不会取得明显的改善,导致了环境污染的持续恶化。
2.2产业结构与能源使用缺乏合理化
现代化社会发展变革中我国让以城市产业结构以及工业产业结构为核心发展,导致了工业能源消耗的不断提升,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开始针对煤炭资源使用的企业进行综合管理,以期实现煤炭资源使用的减少,尽管如此全国资源消耗量以及数量仍较高。燃烧煤炭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会造成严重的城市大气污染,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此外,通过对我国工业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关技术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能源转化率较低的情况下,导致了城市大气污染愈发严重。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没有针对车辆使用进行明晰规定,超载超标的大型重型货车引发排期污染,其次,在农村传统过程中,多数以煤炭屈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大气;以此餐饮娱乐碳油烟排放污染,农业发展过程中挥发性法学肥力的污染,都没有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缺少有效的管理导致了大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2.3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较为落后
我国属于发展国家,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建设相对落后,通过我国发展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情况下,我国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尤其是针对化工、煤炭重型企业防治的过程中,能源使用效率较低,且有关废气处理技术较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情况。
3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3.1加强各类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
当前,内燃机动力的各类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仍然是大气污染的一大主要来源,因此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是环境工程视角下的关键任务之一。其排放管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尾气排放标准进一步严格要求,加大对机动车检测中尾气污染物及其达标情况的检测力度,能源部门、环保部门、车辆生产企业要联合起来,在现有基础上努力生产含有毒有害物质更低的石油能源、尾气处理技术更先进的机动车。环保部门应当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逐步的提升等级,限制黄标车辆的运行范围,加大尾气不达标车辆的淘汰力度。二是要大力的推行新能源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太阳能等新技术产品,国家应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帮助车企去提升新能源技术,从而在该类汽车的性能、稳定性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上有进一步的提升。三是鼓励公共出行和绿色出行,在城市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开展城市限号,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引导公民共同为大气污染防控积极努力。
3.2着力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污染一方面要防治,另一方面生态的修复与建设也至关重要。早期的环境保护重视污染的防控治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治标不治本,例如若仅通过淘汰污染气体排放标准不合格的产能,限制机动车的使用,但是这只能放缓污染物增加,不能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所以生态修复就要发挥作用,开展绿化工作,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要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因地制宜打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城区与山区的绿色植被也能够为人类释放更多的含氧量高新鲜空气。此外,还要统筹山林湖海总体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促进生态圈的良性循环,减少水环境中污染气体的排放和化学需要量增加,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多使用生物质能的垃圾处理方式,减少化工业的废物排放,多利用生态自我修复来推动大气质量的全面提升。
3.3加大以废气综合利用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力度
废气污染占据了大气污染的绝大比例,因此立足现有的基础条件,加强废气的净化与再利用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防治手段。当前的工业企业已被强制性要求安装废气处理装置,其排放的废气中的有害有害物质含量必须低于国家及地方的强制环保标准,否则会被责令停产甚至关停,面临高额的罚款甚至是刑事处罚。瞄准环保行业的前沿技术方向,加快无害化处理的技术研发,争取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染物进行二次利用,实现污染防治投入和产出的内循环,让企业更有动力去开展研发工作。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大气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共识之下,社会各界应当通力合作,从废气产生的源头、污染的方式、处理的技术方案上开展有效的防控和修护工作,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公众参与进来,齐心协力,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守护美好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谷红伟.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31(12):50+52.
[2]赵海霞,桑阳.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0):119-121.
[3]牟燕,王飞,周薇.新时代下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8):92-93.
[4]朱菊一.新时代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8(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