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7期   作者:高明
[导读]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传染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仔猪危害较大,严重时死亡率可达100%
        高明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双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623400

        摘要: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传染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仔猪危害较大,严重时死亡率可达100%。本文分析了生猪养殖中传染性肠胃性的主要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因;症状;防治
        传染性肠胃炎是生猪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段的生猪皆可感染发病,传染速度极快,发病初期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极易造成猪群大面积感染发病的局面,由于带病对仔猪的致死率极高,可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传染性肠胃炎也是养殖户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研究人员根据其发病原理已经调配出效果较好的治疗药物和科学预防手段。
1 病原
        猪传染性肠胃炎是一种接触性的高度传染病,是生猪在养殖过程中感染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后引发的,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呕吐、剧烈腹泻、迅速脱水等,发病猪及病毒携带猪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比较广泛,病猪可通过粪便、呕吐物、分泌物、呼吸等排出病毒,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形成相互感染。该病毒是一种多形态比较典型的冠状病毒,病毒通过在病猪的体内细胞膜上转录复制完成病毒增殖,且病毒能在病猪脏器中以腹泻症状的形式排出并能检测出病毒。该病毒可在一般日照条件下存活6h左右,具有明显的耐寒冷特点但对氢氧化钠、氯仿、乙醚比较敏感[1]。
2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肠胃炎一般表现为地方区域性流行,且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通常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尤其是在冬季发病率最为突出。不同品种和不同龄段的生猪都能感染发病,对仔猪可造成严重危害,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且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哺乳仔猪如果感染发病后死亡率可高达100%。成年猪和断奶后的仔猪患病后虽然病程大多表现为良性,但也会出现生长速度比较缓慢或发育不良的状况。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密度过大、饲养水平较低、饲养环境差等可对生猪造成不良应激,可诱发此病出现爆发流行。
3 临床症状
(1)哺乳仔猪
        哺乳期内仔猪感染传染性肠胃炎后一般表现为突然性呕吐,并持续出现剧烈性的水样腹泻,并多在哺乳后发生。病猪排泄物为黄绿色或乳白色,呈现带有明显恶臭的凝固乳块,病程末期,出现严重脱水症状时其粪便可稍见粘稠,体温下降明显,体重迅速出现减轻,病程为一周左右,最终大多迅速死亡,一般10日龄以内的仔猪致死率可高达100%。
(2)育肥猪及成年猪
        成年猪和育肥猪感染后发病率为100%,但死亡率较低,发病后主要症状是突然性出现水样腹泻,不时会发生喷射状腹泻,继而出现食欲下降或废绝,形成下痢,变为深褐色或灰白色并带有部分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残留。发病初期可伴有呕吐症状,一般病程为一周左右,育肥猪发病期间增重出现明显下降,成年猪体重变化不明显。
(3)成年母猪
        母猪通常随仔猪一起发病,母猪发病后身体可出现明显衰弱,同时体温升高,乳汁分泌减少或停止,并伴有严重呕吐、食欲下降或废绝,发病过程中有严重腹泻现象。但妊娠期母猪病症一般不明显。
4 病理变化
        表现出明显的脱水症状,病猪的眼结膜苍白,小肠出现明显的气性膨胀,致使肠管扩张,肠壁变薄呈透明状,肠道内容物严重稀释,表现为黄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的泡沫型粘液,肠道黏膜绒毛出现充血萎缩。患病猪胃部充满凝固乳块,胃底部黏膜有轻度充血及溃疡症状,在病猪的幽门处周围出现明显的坏死区。

患病猪的脾脏肿大明显,肾包囊和膀胱伴随有出血症状,少数仔猪可发生并发性肺炎,肾部也发生脂肪变性和浑浊肿胀的病变症状,并有白色状的尿酸盐类残留[2]。
5 与其他腹泻病的鉴别
        生猪的传染性肠胃炎和其它伴有腹泻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比较,都有呕吐腹泻相同症状,但在临床表现实际观察中还有所区别。
        流行性腹泻季节性较强,一般多在天气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生,发病范围较广,不同日龄生猪都可能发生腹泻症状,在具体临床表现上,由于大猪自身的抵抗力较强,一般在数日内即可通过其免疫系统的调节干预自行康复,但乳猪因其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较差,感染传染性疾病后往往会造成部分死亡。
        猪痢疾通常在2~3月龄内的仔猪身上发生,季节性不十分明显,并且其传播速度较慢,易于控制,但容易复发,流行期长,与前两者相比致死率较低,通过解剖可发现发生猪痢疾的仔猪大肠明显具有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胃部黏膜中能够将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分离出来。
        仔猪副伤寒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性,一般多在2~4个月龄的仔猪身上发生,季节性不明显,但传播速度较快,属于一种急性传染病,仔猪发病后先患上便秘,随后出现下痢,排便恶臭并带血。对病猪肠胃组织进行分离能够检验出沙门氏菌,治疗仔猪副伤寒病时一般主要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6 防治措施
6.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养殖场必须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原则,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最佳,可减少养殖场与外界之间的交流,如养殖场确需从外地引种,应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和进场检疫,引种时要严格查验对方的检疫合格证,引进后必须进过不少于1个月的隔离饲养,并随时观察猪只的健康状况,在确保猪只身体健康无病的情况下才能混群饲养,禁止从疫区或情况不明的猪场引进猪只。加强养殖管理,合理改善养殖环境,特别是在严寒和高温季节,注意搞好猪舍内的保温和防暑降温工作,控制好温湿度[3]。保持猪舍内清洁卫生,保持通风良好,有效降低猪舍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定期开展消毒工作,一般主要使用10%漂白粉溶液、2%烧碱溶液、20%新鲜石灰乳或0.5~ 2%甲醛溶液对猪舍及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消毒。此外,在养殖中一旦发现病例,应及时对患病猪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并紧急对猪场进行彻底消毒。
6.2 对仔猪加强护理
        由于猪传染性肠胃炎病对仔猪的危害极大,即使治愈后仔猪的生产性能也会出现下降,因此,对仔猪必须加强护理,仔猪在首次吮吸母乳前,对母猪的乳头及全身皮肤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预防致病微生物对仔猪造成侵袭。由于母猪初乳含有充足的母源抗体,能够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应让仔猪尽早吃足母猪初乳。断奶时要采用逐渐断奶法,断奶前应提前一段时间适量添加饲料进行缓慢过渡,尽量减少环境对仔猪产生的应激作用。对仔猪应投喂高品质饲料,保证其能够获取充足营养,提高抵抗力,有效降低其感染传染性肠胃炎的几率。
6.3 疫苗免疫
        预防传染性肠胃炎发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疫苗免疫,目前,在养殖中已广泛采用灭活疫苗接种免疫。注意选择真确的疫苗使用方法,要根据猪只的日龄和发育情况合理掌握接种剂量。同时注意接种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和降低接种过程中的应激因素。
6.4 传染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
        目前,还没有研制出特效药物用以治疗传染性肠胃炎,主要是根据实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使症状减轻,降低患病猪脱水和酸中毒的风险,并减少其他继发感染。对严重脱水的病猪,可采用葡萄糖盐水对其进行静脉注射。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搞好保温工作,避免受凉,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电解质等营养成分。当仔猪出现呕吐症状时,及时对其连续3d注射VB2。此外,对病猪灌服补液盐水或采用葡萄糖盐水进行静脉注射可避免发生脱水和酸中毒现象。
参考文献
[1] 何更田.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J]. 中国动物保健, 2017, (9): 54-55.
[2] 许光明. 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诊断及防治研究[J]. 当代畜牧, 2014, (20): 71-72.
[3] 张艳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断及防治[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 (1): 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