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以巴马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7期   作者:黄艺瑾 贺女婷
[导读] 针对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康养旅游新发展策略研究——以巴马为例,将从民族文化与康养旅游的相关概念入手
        黄艺瑾  贺女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广西 崇左 532000

        摘要:针对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康养旅游新发展策略研究——以巴马为例,将从民族文化与康养旅游的相关概念入手,对巴马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及策略进行深入分析,致力于推动康养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本文分析得知巴马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和丰富且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巴马建设壮瑶医药康养旅游基地提供参考性意义。
        
        关键词:康养旅游;民族文化;巴马。

一、民俗文化旅游和康养旅游的相关概述
(一)康养旅游
        康养旅游是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追求健康是21世纪人类的主题,养生旅游是时代新潮流。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以及全球整体健康理念的革命性影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成为继温饱需求之后的又一市场主流趋势和时代发展的热点。
(二)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来源于民众的生活,伴随着人们的劳动和实践活动而产生。民俗文化具有创造性、传承性、共享性、地域性、群体性的特点。民俗文化主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生产工具、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内容,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民俗旅游是指旅游者到当地体验、参与民俗文化的旅游活动,是满足人们猎奇、求知、求乐需求的重要途径。在旅游开发中挖掘和利用民俗文化是保护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寻求文化享受已经成为大众旅游时代的一种风尚。
二、巴马民族文化、养生文化分析
(一)民族文化分析
        巴马境内居住着瑶、壮、汉、仫佬、毛南等12个民族同胞,其中以壮族和瑶族人为主,民族文化也以壮族文化和瑶族文化为主,民俗民风淳朴,瑶族文化艺术十分丰富多彩,素有"有瑶无处不有鼓、有鼓无处不有舞"的说法。巴马有番瑶祝著节,壮族三月三歌节等。蓝靛瑶的盘王节,祝著节,家家杀猪宰羊、蒸五色糯饭,男女老少身着盛装,群集庆祝,唱笑酒歌把盏传情,跳铜鼓舞欢庆丰收,韵味浓烈。三月三歌节,青年男女带五色饭和红绿鸡蛋,成群结对赶歌圩。在巴马,还能看到一些民族体育:蓝靛瑶抛绣球,土瑶射弩、打陀螺等。
(二)养生文化
        巴马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是中国目前唯一被国际、国内共同认可且世界唯一长寿人口持续增长的长寿之乡,是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国内双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的县份。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先生赞誉为“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百岁寿星比例位居世界五大长寿乡之首。巴马具有稀缺的生态资源,巴马的气候、光照、水源、土壤、风景环境造就了秀美的长寿之乡。巴马的长寿文化底蕴有“惟仁者寿”以及敬老爱老的习俗。巴马的饮食文化以素食为主,少油低盐低糖、多食五谷杂粮。
三、巴马民俗文化与康养旅游融合开发的策略
(一)基于民俗资源特色,塑造民族文化IP
             巴马的蓝靛瑶古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医药文化、草药文化、膳食文化,巴马地区的草药资源、原始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疫情之后中医文化受到世界瞩目,同时壮瑶医药养生文化旅游顺应了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民族养生是未来养老旅游产品、养生旅游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基于趋势和本地资源特色,巴马可将长寿文化和民族特色相结合,打造“生命之源,瑶族古韵”旅游文化IP。
(二)摆脱单一养身功能,康养旅游向多功能化发展
        传统的康养旅游只有养身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康养旅游的需求从单纯的养身、养病发展成养身、养心、养神、养性的综合性需求,随着老年人素质的提高对养生文化的求知需求越来越多。如今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康养旅游的消费群体不再只是中老年人和病人,学生、上班族对康养的需求日渐强烈。如何打造适合不同年龄段、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康养旅游产品十分值得探究,,而丰富多彩、普适性强的民俗文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康养+研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边旅游边获得新知成为潮流,是一大旅游市场。建设瑶族医药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与高校、科研院合作研究开发产品,开展瑶族医药文化论坛与讲座,组建中老年养生长寿文化学习基地,同时满足各年龄段游客的文化需求。
        “康养+民族体育”,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人们强身健体,也有助于人精神的治愈,也是全民可参与的活动。利用当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体育竞技比赛、体育竞技培训基地等,将体育文化与康养文化结合在一起。
        “康养+民族科学”,推进壮瑶医药发展,构建特色服务体系。整合医药、民俗、长寿、药材资源,打造集疗养、保健、养生、休闲为主题。组建壮瑶医疗中医队伍,提供心理治疗、身体治疗、养生保健、美容养颜、健康监测的特色中医服务。
(三)充分利用民俗,营造旅游景区氛围
        旅游文化氛围是将文化渗透到景区的项目建设、环境建设、管理建设当中,让游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都可以感受到景区的民俗文化。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过于深奥的文化不好理解,过于浅显的文化没有新鲜感,没有记忆点。民俗具有独特性、神秘性,挖掘当地特色节日、娱乐活动、神秘传说、神秘图腾、历史故事、独有产物等,以特色节日、娱乐活动为基础设计大型演出,将神秘传说、历史故事赋予实际景、物,利用特色图腾、独有产物作为旅游商品的设计元素等,灵活运用民俗文化打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康养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生活,康养应该由一种旅游活动发展成一种旅游生活。巴马养生文化提倡回归本源、体悟自然,在康养旅游开发中应保留原始居民的生活,挖掘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生活作息特点等,并景区中还原本真的长寿生活环境。
(四)民族文化与游览线路的融合设计
        旅游项目游览的先后顺序排列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文化的感受与理解,在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游客生理及心理的感受、文化关联、主次重点等方面。游客初进景区定是兴致盎然,因此第一部分应当是具有当地特色迎客文化的项目;游客初到陌生之地首先对当地环境最感兴趣,故第二部分项目以观光为主;在视觉得到满足后,第三部分可以设计体验性的项目,从触觉、嗅觉、听觉上满足游客求娱、求乐的心里,以此增强游客对具体民族文化的感受;旅游了3-4小时便到达了游客疲惫点,第四部分应当安排可以放松身心的项目;为了留住旅客在酒店消费,第五部分项目设计在晚上,以实景演出、晚会为主。在线路设计时要保证所展现的文化前后关联、符合逻辑,各项目之间承上启下、逐步深入。可以根据游客不同的年龄、需求设计不同的游览线路,避免拥挤保持良好景区秩序的同时更好的增强游客体验。
四、民族文化对康养旅游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一)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与养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如今绝大多数以养生为主题的景区主打的养生文化大同小异,局限于“天然氧吧,绿色饮食”。自古长寿便是人类的追求,由于所在地区不同,不同民族对养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理念,延年益寿的理想也造就了许多民族文化,例如巴马瑶族的养生理念是“治未病”,其草药文化久远精深。结合当地文化打造养生旅游,既丰富了文化内涵,又可以打造独特新颖的卖点。
(二)拓展市场宽度,延伸市场长度
        传统的养生主题旅游主要针对中老年人、有康养需求的游客、中外对养生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民族文化是源远流长,是一种群众共同参与并形成的特殊的文化成果,具有大众普适性,由养生文化为基础加以民族文化开发,可以打造出能满足更多不同游客群体的不同需求。
(三)创新旅游商品,刺激经济增长
        旅游商品大同小异是旅游发展的一大痛点,文化多体现于建筑、服饰、工艺品中,基于民族文化设计的商品是历史的载体,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不仅具有独特性,还可以打造影响力较强的民族品牌。
        
        
参考文献:
[1]居雯.全域旅游视角下生态旅游项目发展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2019年4月第2期
[2]高海滨;黄国珠;姜枫;阮庆婷;谢烨。基于巴马瑶族自治县现状探讨广西壮瑶医药健康养老旅游的开发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8年33期
【作者介绍】黄艺瑾(1999-),女,广西南宁人,本科生,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
               贺女婷(2000-),女,湖南衡阳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生态旅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