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纲
身份证号:43020319770425****
摘要: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设计是提高人们居住和建设水平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人们对于海绵城市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社会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合理规划,近年来我国对城市规划尤为重视。自然灾害一直是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限制城市发展步伐。海绵城市的提出改善城市水灾火灾问题,是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实践建设
引言
传统的雨洪管理理念以“快排”为主要思想,通过建设灰色排水基础设施将径流排出城市区域,因此,不少城市缺水现象严重;又由于管道的排水效率有限,造成了城市旱涝并存的现象。要加大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发掘地区“海绵体”的规划资源,全面调动城市绿化、道路、管网等设施,形成海绵城市网络结构,凸显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与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径流污染及水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1海绵城市含义
所谓海绵城市是将城市比喻成海绵,通过系统开发,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市水匮乏现象。以城市水资源为基础,利用系统模拟降水,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科技手段,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城市绿色雨水循环利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并不复杂,可以分为强化城市水资源和加强技术、改善水资源利用情况两方面。检测城市中生态水情况,发现被破坏的水系统及时进行修复,从根本上改善城市雨水滞留情况。对城市内绿色屋顶、花园等地的净化雨水设置进行优化,改善雨水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全面保护湿地、河网水系等自然生态环境[1]。
2海绵城市理念在现代化城市规划中的原则
2.1因地制宜
很多学者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喜欢借鉴日本、北美和西欧的相关思想和经验,但是这些国家本身的地下排水设施就修的相当不错,且具体的气候也与我国差异很大。同样,我国的各个城市也有自己特点,海绵城市建设中也应考虑每个城市的具体需求和城市特点,根据城市人文、地理、经济、水环境保护情况以及当地城市内涝防治具体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城市进行个性化规划设计,合理地开发建设海绵城市。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雨水花园、植物沟、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下沉式绿地和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在植被物种选择上,应选择耐淹植物,避免因较长时间泡水而影响其生长,同时绿地设计时要注意物种搭配,选择适合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群组,从而达到更加稳定的绿色基础设计,利于水体净化和蓄存功能[2]。
2.2城市建设规范原则
建造海绵城市过程中,需要规范设计,保证工程质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防护措施,虽花费的资金不低,但取得的效果极好。设计建造过程中既要重视整体设计又要保证居民能正常生活,维护居民生存环境。建设过程中结合费用与整体花费的现状,合理使用资金,防止出现因资金问题带来一系列恶劣影响和相关问题。
2.3协调性原则
海绵城市设计的协调性就是在设计过程中,确保社会发展、经济协调、生态环境之间三者达到稳定的关系,也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首要原则。在实际的海绵城市设计中,人们需要着重关注道路的绿化情况,并根据实际交通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确保设计工作与实际的道路行车实践相匹配。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提前性的产出与投入、开发与保护的设计计划。并在交通要道和车辆人流量较大的地区设立绿化隔离带和绿化平,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使整体海绵城市设计更加完整和高效[3]。
2.4重视生态安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生态保护问题。因此低影响开发、自排水系统成为“海绵城市”理念在改造城市中的首选,目的是解决雨季排水困难引起的城市内涝及旱季供水不足导致缺水等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保证海绵城市建设中管网等基本工程设施与传统市政设施相配套,确保相应工程措施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相衔接。同时,严格控制雨水与自来水分流、雨污分流,避免水污染,保证市政生活用水安全。同时尽可能地净化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水安全问题[4]。
3海绵城市实施策略
3.1完善水系统的建设
自然水系统包括江河湖海等,自身都有一定的净化能力,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加强对自然河流自身净化能力的利用,完善城市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保护自然河流,避免城市内工业污水和人为污染对河流进行破坏,甚至导致水系统崩坏。政府应加大力度管理城市污水排放,对城市现状进行针对性政策处理,提升自然河流自我净化能力,从根本上保护水资源循环系统,确保水系统良好运行。
3.2绿地雨水的循环应用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海绵体中雨水积蓄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海绵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建议要从绿地系统入手,加强城市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形成绿化景观与市政设施相协调的城市水循环环境。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情况及绿化分布情况,提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绿地改造工程、景观海绵化工程,搭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有效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加强地表对雨水的积蓄能力,这样既能够净化地表径流水,又能够获得目标降雨积蓄。工作人员还可以依托城市景观工程推动海绵设施建设,比如:以丰富植物群落初步降低地表径流速度;还可以利用地表空间吸纳雨水,打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提升城市地表的雨水调蓄容积;之后借助绿地下方的雨水管渠汇集雨水资源,在旱季补给绿地植物,促进旱季时期的地表地下水循环速度。
3.3进行绿色屋顶设计
为了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念,需要对城市建筑物的屋顶进行绿化建设。与传统的建筑屋顶设计相比,绿色屋顶设计的保护作用和节能减排作用更加明显。在实际的绿色屋顶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进行合理的施工方案的选择。比如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室外的屋面会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对其屋顶进行改造具有更高的难度。一般的绿色屋顶设计,主要通过在建筑屋顶种植相应的吸水性良好的植被,比如浅根、耐贫瘠、抗风等植物类型。同时,也可以与相应的花草进行搭配,形成小范围内的休闲园地。这种类型的绿色屋顶设计不仅能够对雨水形成更加明显的吸收效果,还能有效减少暴雨时下水道的排水负担,在夏季为人们提供更加凉爽的居住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实现[5]。
3.4完善水系网络的系统
要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城市水系网络与生态系统的保护。从河道整治角度入手,由于城市周边的地表径流江、河、湖等具有自净功能,能够有效净化城市雨水中的杂质与脏污,可以进一步开展城市河网水系、湖泊水系、湿地、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升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河道自净化能力,维护自然水系网络的净化功能。从防洪防涝角度分析,建议开展大坝、水库修筑工程、堤岸加固工程,通过这种方式调节城市水系统循环情况,阻止水流肆意扩张。从城市水系循环角度分析,建议对城市水系海绵体进行改造,建设完善的骨干河网,连通大小河道的水系,引入分散式处理系统,将多个网点搜集到的水资源集中汇集于地下某区域,通过调节池与污泥池进行处理与消毒,最终排入河流或者海绵体蓄水池中,作为绿化灌溉使用,而系统处理之后得到的污泥可以用作城市绿地肥料或者农业肥料,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零污染排放。
3.5有效运用城市设计的植物优势
在过去的城市设计过程中,大多数设计人员只对城市设计进行简单的基础功能设计。随着人们对于城市海绵城市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植物的优势,将植物作为提升城市绿化设计水平的重要工具。植物的利用不仅能够帮助减少城市中的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污染,提升人们的居住水平。通过城市设计与绿色植被的巧妙结合,逐渐形成良好的海绵城市生态圈,对绿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绿色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自然植被与实际设计环境相结合,将城市设计与公共设施发展规划相结合,达到两者的平衡,使海绵城市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6]。
3.6加强城市道路的建设
要想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力度,开展道路海绵化工程建设。建议要充分利用城市各级道路,发掘其水资源储蓄与调节的功能。在海绵城市实施管理中,可以根据城市道路建设规划、道路建设工程,增加设置绿化隔离带,设置排水设置,在人行道上安装具备蓄水能力的铺面材料等,提升城市道路的水资源吸收能力。在道路两侧可以设置宽度较大的绿化带,形成下沉式消纳径流。此外,还可以在道路上铺设透水砖,选择具有一定透水性能的建设材料;在行车道路上设置雨水口及较大管径的排水管道,从而吸收超大雨量,将自然降雨作为城市储备水资源,凸显海绵城市优势。
4海绵城市理念与规划的融合
国家大力扶持海绵城市建设,给与相应资金补助和技术支持。各地政府在进行海绵城市试点申请时由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各地需要在规定年限内建成海绵城市,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海绵城市理念与规划的全面融合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能提升城市建设效率[7]。
4.1理念融入
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相融合,根据城市自身特色在保证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情况下与总体设计相互融合,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在确保本城市全面有序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周围城市生态不受影响。
4.2各部门积极配合
为促进城市发展和谐稳定,各地应积极加入海绵城市建设中,参考海绵城市建设成功案例,提升对雨水净化量,增加雨水循环使用率。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成功案例总结得出,海绵城市能小幅度改善城市天气,利于环境建设。各地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各部门应进行沟通,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城市建设,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顺利开展[8]。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关注的重点,海绵城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改善城市环境气候,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城市自我循环系统的建立,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因过度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全面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刘斌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9(24):100-101.
[2]喻锦荣.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思路探索[J].花卉,2019(22):68-69.
[3]杨梅荣.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建议[J].智能城市,2019,5(14):138-139.
[4]偏晓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思路探索[J].现代园艺,2019(14):113-114.
[5]黄月华.关于“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设计的影响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11):16-17.
[6]罗一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2):15.
[7]周游.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低碳世界,2018(07):209-210.
[8]张青.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居舍,2018(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