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7期   作者:曹学坤
[导读] 随着职业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中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中已经变得愈发重要。
        曹学坤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摘要:随着职业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中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中已经变得愈发重要。机械类专业知识的复杂性较高,其中会涉及到较多的理论知识和图表结构内容,知识构成也较为复杂,学习起来难度系数较高。教师通过将网络技术引入机械类专业教学,能够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加深其对知识的直观印象,进而全面提升他们对机械知识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网络背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1网络背景下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固化,弱化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政策的落实下,专业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实践特点的理工科专业来讲,整个教学重心逐渐向应用层面转移。但从实际教学模式来讲,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模式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整个教学模式过于固化,部分教学方法并未能深度落实到专业本身,这就造成课程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单一化特点。此外,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导,对知识进行针对化、定向化的教导,这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过于机械化的教导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弱化实际教学效果。
        1.2教学设备落后,降低教学质量
        网络视域下,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多元化的创新路径,使得部分具有抽象化、立体化的机械知识,可通过数据映射,精准地传达到学生学习诉求中。但从目前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模式来看,教育信息化并未实现普及,甚至是部分教学与学生尚未认知到网络平台对机械专业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智能设备的应用未能贴合于专业教学中,进而产生学习方面的滞后性问题[1]。与此同时,在网络化教学中,受到教育资源倾斜不平衡的影响,承接机械专业教学的网络设备存在更新不及时、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当此类教学功能与教学导向存在滞后性的问题时,使得机械专业教学产生缺位现象,降低了课程教学的质量。
2网络背景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2.1建构引导式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网络系统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对传统机械专业教学进行多元化拓展,保证各类教学功能的实现,可建立在学生学习诉求及专业发展之上,逐步摆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从机械行业对国民经济起到的推动效果来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本身具有职业属性,当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对接关系作用到课程上,则必须保证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可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引导,强化实际教学效用[2]。从中职学生的成长属性、学习属性来看,学生本身对专业课程内容的认可主要是以主观意愿为主,因为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并未能对知识的应用形式或者是专业发展趋势达到一定的认可,甚至部分中职生在步入岗位以后,也存在着职业认知度不足的现象。
        为此,在建构引导式教学体系时,各类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必须遵从学生的学习诉求,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依托于网络系统,可将理论知识通过系统进行模型建构,确保抽象化的知识以可视化的效果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对机械结构、工艺原理等进行分析时,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可对机械部件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

幻灯片的播放可以节省板书绘制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应用于实践内容的讲解中,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趣味性的知识表达形式,提高了课程的代入感,使得学生在此类教学情景下,增强对机械知识的认知能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2建构基础式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式教学体系的建构主要是将机械专业的知识内容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对各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化解释,以此来保证教学工作的落实,可对学生基础能力及职业素养等起到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可将自身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行为更好地带入到实践工作中。从现有的机械专业教学特性来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复杂性,甚至部分学科中名词用法及工艺原理等存在一定的交叉性,这就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在具体讲解过程中存在抽象化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解析时,无法将实践技能与自身的理论储备进行有效对接。基础式教学体系的建构,则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认知以及专业发展之上来实现的,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教学方法中,而是通过教学设备与教学实践、教学理论等进行有序整合,保证理论知识在传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可视化及感知化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枯燥氛围中解脱出来[3]。
        对此,中职院校应加大机械专业实践类教学资源的倾斜力度,对教学板块中的网络设备及多媒体设备进行实时更新,保证相关教学方法的实现,并正确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知识点中,以此来提高实际教学质量。例如在对机械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可视化功能,对机械构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力学原理进行动态化解析,或者是对机械构件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态类原理进行分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主观思维将依托于多媒体课件所呈现出的动态内容,建构出一种适用于自身解析的学习思路。
        2.3建构互动式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互动式教学体系的建构主要是对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其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步应用,保证知识内容作用到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与“学中做”的教学支撑下,可以进一步提高知识问题的理解及辩证能力。互动式教学体系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途径,从而避免传统教师单一化定向化的教学弊端。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当前学习状态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错误的学习方向,然后结合教学特性设定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在当前教学视域下进行针对化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及发展意识,提高中职人才培养的多元性[4]。
        从机械专业学科知识来看,其本身知识体系的复杂性特点,对传统教学工作的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可通过强化知识内容的渗透度,加强机械知识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对接力度。例如搭载互联网平台,构筑出基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机械专业知识内容的传达在网络平台的支撑下,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实现空闲时间的继续教育。且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实时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将机械知识内容进行静态化与动态化的结合,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将网络技术与机械类专业教学融合为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现实意义。教师应时刻秉承创新化与现代化融合的教学观念,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以学生对机械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提升目标,全面加强对机械类专业教学的革新。
参考文献
[1]须文雅.专业群理念下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19,46(10):108+111.
[2]梅凤霞,杨峰.中职机电专业就业型班级机械制图项目教学研究[J].高考,2019(35):188.
[3]张志诚.探讨创造性教法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34):74-75.
[4]李佳.浅谈中职机械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J].天工,2019(10):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